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261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17篇
  72篇
综合类   772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573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0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3种耕作方式(耕翻+镇压,旋耕+镇压和旋耕),在小麦各生育时期定期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测定小麦5种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并测定各处理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小麦越冬至抽穗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SA、GA3、ZT含量较高;在抽穗灌浆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GA3、ZT含量最高,进入灌浆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SA、GA3、ZT含量下降缓慢,且ABA含量较低。耕翻+镇压处理下的小麦产量较旋耕+镇压及旋耕处理分别提高了3.74%和9.41%,且与旋耕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3种耕作方式处理下,耕翻+镇压有利于提高小麦促生长类激素含量,降低小麦促衰老类激素含量,增加小麦有效穗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小麦千粒重,有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2.
经对挖坑机螺旋钻头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出螺旋面的位移数据、应力分布规律及钻头易损部位。通过变换钻头结构参数,经模拟对比试验,找到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及参数的合理取值。计算值与实际相吻合。计算模型与方法切实可行,为挖坑机钻头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3.
次巴 《河北农机》2024,(1):70-72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不可或缺的粮食产物,符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及水文气候,在当地的种植经过了较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农作物的绿色性以及营养成分关注度也更高,这也让很多机构加强了对青稞的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随着对青稞作物的研究工作持续深入,青稞蕴含着的营养价值也逐渐开始被人们发现和挖掘,不同区域对于青稞作物的需求量也在持续提升,这也为青稞农作物开辟了新的发展市场。本文主要是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的主要品种,并且就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植的增产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高原地区青稞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4.
人工引入光合细菌于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监测与养殖环境相关的水质因子(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观察不同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对人工制造的胁迫环境的抗逆性;观测不同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光合细菌对水质改善和凡纳滨对虾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显著(P<0.05)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并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当光合细菌投放浓度为3×103cfu/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1.59%、43.42%、52.20%;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67%,体重增长率是对照组的1.34倍;当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为3×102cfu/mL~3×104cfu/mL时,对虾抗逆性显著(P<0.05)增强,对虾在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钾、甲醛胁迫下24 h的成活率均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6.67%、25.00%、26.39%、10.00%。  相似文献   
135.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氮组分,是衡量土壤碳氮周转与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讨秸秆配施氮肥、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影响,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季不同氮肥用量与基追比的土壤活性碳氮变化特征,为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湖北省荆门市田间试验中设置施氮量、秸秆配施氮肥和施氮时期3个大田试验。施氮量:不施氮(N0),推荐施氮(165 kg·hm-2,N165),习惯施氮(195 kg·hm-2,N195);秸秆配施氮肥:秸秆移除(CK),秸秆还田(移栽前将上季小麦秸秆全部还田,S),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腐解菌剂(SM);施氮时期:基施﹕拔节期﹕抽穗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3﹕0(R1),5﹕3﹕2(R2),10﹕0﹕0(R3)。【结果】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但是其成熟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DOC)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6.
137.
本试验结果表明: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玉米杂交种四单19在西藏林芝和拉萨均可种植,其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较高;在西藏林芝首次进行四单19(吉444×Mo17)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在933 m2土地上生产出95.2 kg杂交种和74.2 kg父本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8.
应用5%抑太保EC1000倍液,1500倍液和2000倍液防治柑橘花蕾蛆,结果表明,1000、1500和2000倍液防治效果平均为94,54%、88,08%和81,42%,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8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EC1000倍液,5%抑太保EC1500倍液在示范区的防治效果,平均为85.37%,亦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800倍液。本次试验示范证实,5%抑太保EC防治柑橘花蕾蛆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5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39.
优良品种在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中的作用及优良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黔东地区实生普通油茶林受品种不良、多世代混杂,自然郁闭度高等诸多原因制约,平均产油量4.75 kg/667m2.林分单株产果不足1 kg的植株占全林的92.88%.通过疏伐、垦复、施肥综合技术措施改造前3年产量逐年递增,但改造后产油量提高到8.34 kg/667 m2.增产效果不明显,仍处于低产水平.实施嫁接换冠改良品种后产油量可达37.2kg/667m2,改良效果是未改造林分的7.83倍,是抚育改造的4.46倍,品种改良是实生普通油茶林改造后实现高产的最有效技术措施.通过引种试验,从35个优良油茶品种中筛选出8个优良湘林品种应用于低产林改造.通过8年对比研究,从8个湘林优良品种中选出湘林4号、湘林27号为优良引种品种.  相似文献   
140.
本研究旨在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细小病毒(PPV).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PRRSV、PCV2、PRV、和PP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检测系列稀释的纯化阳性质粒,建立检测PRRSV、PCV2、PRV和PPV的单项和多重Real-time PCR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项和多重Real-time PCR检测,该方法都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它病原检测无明显交叉反应;对4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量为<101拷贝或1 TCID50,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0倍.对4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多重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和单项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建立的同时检测PRRSV、PCV2、PRV和PPV的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和能对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