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旺盛,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体外传代15次后核型未发生改变。RT-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明显表达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2种特异性基因,即as1酪蛋白基因(1 736 bp)和k酪蛋白基因(780 bp)。  相似文献   
32.
本试验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来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荷斯坦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分别诱导其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和脂肪样细胞.结果表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纯化度较高的荷斯坦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脂肪样和神经样细胞,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的研究和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牛卵泡液(bFF),探讨了bF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率的影响;并筛选出bTCM-199(10%)培养体系与TCM-199培养体系进行核成熟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30%bFF组处在GV期和MⅠ期卵母细胞比率极显著高于10%组(P<0.01),而卵母细胞核成熟(处于MⅡ期)率10%组显著高于20%和30%组(P<0.01);TCM-199培养体系与bTCM-199(10%)培养体系2组减数分裂各阶段卵母细胞比率基本一致,前者卵母细胞核成熟(处于MⅡ期)率与后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bTCM-199(10%)培养体系相比,TCM-199培养体系成分简单,是理想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4.
应用负压气相培养系统生产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 - 35℃低温冷冻保存 3个月的Vari Fe 8mos和Fahru Fe 9mos死亡牛胎儿皮肤上皮细胞 ,为核供体细胞 ,应用点击去核方法 ,和 - 30 0mmHg、2 %CO2 、8%~ 10 %O2 、38.5℃和 10 0 %湿度负压气相培养系统 (负压组 ) ,进行了克隆牛试验研究 ,并与吸引和挤压及常压培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采用点击去核法对体外成熟培养18h、2 2h、2 4h的卵母细胞进行去核 ,去核成功率分别为 90 .0 %、75 .8%和 5 5 .6 %,18h组显著高于 2 2h组 (P <0 .0 5 ) ,极显著高于 2 4h组 (P <0 .0 1) ;而且 ,点击去核法去核率为 90 .0 %,极显著地高于吸引法的 6 8.3%(P <0 .0 1) ,与挤压法去核率 88.3%差异不显著 ;采用点击去核法囊胚发育率达 34 .1%,显著高于吸引法的 18.0 %(P <0 .0 5 ) ,与挤压法的 2 0 .9%差异不显著。负压组重构胚的卵裂率达 70 .0 %,显著高于常压组的 6 3.8%(P <0 .0 5 ) ,负压组囊胚发育率达 35 .8%,极显著高于常压组的 2 3.2 %(P <0 .0 1) ,负压组克隆囊胚细胞数为 10 8± 3.3个 ,极显著多于常压组的 98± 3.3(P <0 .0 1)。将第 6天的克隆桑椹胚和囊胚每 2~ 3枚装入 1支 0 .2 5ml塑料细管中 ,移植给同期发情处理的 5头受体奶牛的黄体侧子宫角中 ,最终获得 2头牛妊娠 ,并于 2 0 0 1年 11月 3日和 11月 6  相似文献   
35.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4个肉牛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鲁西黄牛、布莱凯特肉牛、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4个品种185个个体的品种内遗传变异情况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共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为5.8个,从4(BM1818)到8个(ETH225和TGLA53)不等;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417~3.5849个;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变异范围分别为0.2270~0.5459、0.6082~0.7230和0.5482~0.6791,均属高度多态性位点。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有34.49%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间的变异。以Nei氏遗传距离(DA)构建UPGMA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渤海黑牛与鲁西黄牛首先聚为一类,布莱凯特肉牛和日本和牛聚为一类。布莱凯特肉牛的3个微卫星座位10个克隆的PCR扩增片段测序获得的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368896、GQ368897、GQ368898、GQ368899、GQ368900、GQ368901、GQ368902、GQ368903、GQ368904、GQ368905。10对微卫星座位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4个肉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36.
试验构建牛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牛朊蛋白的生理功能和从细胞水平研究抗疯牛病转基因克隆牛奠定基础。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法扩增获得牛PRNP基因序列,并克隆到带有DsRED2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N1中,将双酶切、PCR、测序鉴定的阳性质粒经脂质体转染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并用800 μg/mL G418对转染的细胞进行药物筛选。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基因合成的片段大小和构建的载体大小与预期相符;重组表达载体转染BMSC后有红色荧光出现;通过药物筛选出了稳定转染的细胞单克隆。通过SOE-PCR成功扩增了牛PRNP基因序列,并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BMSC细胞。  相似文献   
37.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奶牛乳腺成体干细胞(mammary stem cells,Ma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进行扩增和鉴定。[方法]用贴壁筛选法纯化牛MaSCs,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并进行细胞核型分析。[结果]通过体外分离培养获得纯度较高的MaSCs,观察到MaSCs的生物学特性,细胞具有正常核型,分离得到的细胞确实为比较原始的干细胞。[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牛MaSCs的方法,分析MaSCs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aSCs的诱导分化及其在乳腺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渤海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改良渤海黑牛地方品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渤海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的DNA片段,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推导,同时将序列与牦牛、山羊、猪、人、小鼠和鸡的外显子2序列进行比较,并且进行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结果]渤海黑牛的H-FABP外显子2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牦牛、山羊、猪、人、小鼠和鸡各物种间同源性分别为100%、97.1%、94.2%、89.0%、83.8%、79.8%,100%、98.2%、94.7%、86.0%、86.0%、77.2%。系统发生结果显示,系统发生树总体分为两支,鸡单独为一支;渤海黑牛、牦牛、山羊、猪、人、小鼠聚在一起成为另一支。[结论]渤海黑牛H-FABP外显子2具有很强的保守性,H-FABP基因外显子2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冷冻方法、半胚冷冻前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冷冻保护液对奶牛7日龄半胚裸露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以10%(V/V)甘油+10%(W/V)葡聚糖(T-500)+0.1M蔗糖/20%FCS-PBS溶液为冷冻保护液,裸露冷冻冻前培养1.0小时的半胚,获得了82.4%(14/17)的较高存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半胚冷冻前培养时间及不同保护淮对奶牛半胚裸露冷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
GnRH类似物LRH-A_3配合FSH对超排母牛胚胎质量的影响岳奎忠,吴铁荣,柏学进,赵波,薛建华(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富拉尔基161041)前言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指出[1],GnRH及其类似物促进垂体分泌LH,能够提高超排牛的排卵同期化程度和卵子受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