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8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9篇 |
农学 | 245篇 |
基础科学 | 168篇 |
161篇 | |
综合类 | 1183篇 |
农作物 | 171篇 |
水产渔业 | 165篇 |
畜牧兽医 | 621篇 |
园艺 | 199篇 |
植物保护 | 1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74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03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百山祖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克隆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动态样地内所有乔木和胸径≥1cm或高度≥2 m灌木的母株产生根蘖的情况,分析不同生活型层次和不同物种的根蘖能力差异、根蘖率与母株胸径的关系以及根蘖率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地母株总数36769株,根蘖总数34786株,整个样地的根蘖率为0.94;该样地5种生活型物种的根蘖率存在差异,呈现冠层乔木>亚层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全部物种整体根蘖率和6个主要物种的根蘖率都随母株胸径增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峰值均出现在略大于母株胸径区间的中间值处;样地沟谷、陡坡、缓坡、山脊4种生境的根蘖数、母株数、母株密度、根蘖密度、根蘖率存在差异,其中母株密度和根蘖率均呈现山脊>缓坡>陡坡>沟谷.此结果反映出样地总体根蘖率较高,克隆繁殖是该群落木本植物的重要繁殖方式;冠层乔木、亚层乔木和小乔木的优势种、亚优势种的根蘖率普遍较高,表明克隆繁殖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种在母株胸径与根蘖率方面呈现的一致性反映出根蘖的生长和定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母株的资源供给;根蘖率与生境的关系符合克隆植物基株的风险分摊原理.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目的】芍药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但其种子的双重休眠难以解除,严重阻碍芍药的育种进程。本研究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芍药种子休眠解除关键时期的酵母杂交cDNA文库,可用于筛选调控芍药种子休眠解除相关基因的转录因子及互作蛋白。本文库的构建可为丰富芍药种子休眠调控研究提供科学支撑,能为芍药栽培育种和野生资源保护及利用奠定分子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休眠解除过程中5个关键时期的芍药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总RNA的提取和m RNA的分离,使用gateway方法构建cDNA初级文库,再通过LR重组,将初级文库重组到pGADT7-DEST次级文库载体上,构建出次级文库,最后经过酵母转化试验,将次级文库质粒转化到酵母Y187感受态细胞中,构建出芍药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的酵母文库。【结果】经鉴定,cDNA初级文库库容量为1.28×107 CFU,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在1 000 bp以上,重组率为100%;cDNA次级文库库容量为1.12×107 CFU,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在1 000 bp以上,重组率为100%;酵母文库滴度为7.0×107 CFU/mL,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在1 000 bp以上,重组率为96%...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黄山学院大学生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可知:阅读习惯、书籍类别、阅读目的等是影响大学生阅读的主观条件,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客观条件。对此分别给图书馆、教师提出相应建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为检测黄瓜种传镰刀菌产生的粗毒素中镰刀菌酸含量及其对种子和幼苗的致害作用,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其中的镰刀菌酸并利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粗毒素处理黄瓜种子及幼苗根部测定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幼苗的致枯萎作用.结果表明:供试7株种传镰刀菌SC-CQ-P、HLJ-XC-S、LN-ZN203-S、GD-HY-S、HN-XH-S、LN-ZN6-S和HDTS-R粗毒素中都检测到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3574.71、866.43、291.10、123.32、856.13、358.27和327.71 μg/mL.种传镰刀菌粗毒素对黄瓜种子发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粗毒素浸渍黄瓜幼苗根部导致幼苗枯萎,并且其对幼苗的致枯萎作用随着镰刀菌酸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998.
从患病斑鳢Channamaculata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FS20100810),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运动,无芽孢,无荚膜,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七叶苷,氧化酶反应、接触酶反应、吲哚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该菌株对斑鳢的半致死浓度为6.83×10^5cfu/mL。16SrRNA基因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同源性为9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菌必治、先锋噻肟等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等中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耐药。通过对人工感染的斑鳢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鱼的鳃、心肌、肝脏、肾脏、脾脏、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磷石膏、有机肥改良盐碱地对土壤养分及芸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磷石膏不能显著增加两个芸豆品种的产量。有机肥和磷石膏混施使英国红显著增产91.86%,增幅最大,单施有机肥使吉引1号显著增产300.77%,增幅最大。有机肥及磷石膏混施使英国红净光合速率均值增加0.72 mg·m-2·h-1,叶绿素均值增加3.77 CCI;有机肥使吉引1号净光合速率均值增加0.81 mg·m-2·h-1,叶绿素含量均值增加3.79 CCI。有机肥和有机肥、磷石膏混施均能保证两个芸豆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均能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降低根冠比。磷石膏、有机肥混施使英国红茎粗、主茎节数、可育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及单株产量增幅最显著,单施有机肥使吉引1号荚长、收获株数、保苗率、单株粒数、百粒重及单株产量增幅最显著。单施有机肥使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及全钾含量增幅最大,使盐总量下降0.12 g·kg-1;磷石膏、有机肥混施使有效磷、速效钾、全磷含量增幅最大,使土壤pH值下降1.06,降幅最大;磷石膏对盐碱土改良效果不明显。两个芸豆品种耐盐碱性不同,存在品种间差异。有机肥和有机肥、磷石膏混施对盐碱土均有明显改良效果,根据品种特性选择最佳的改良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2号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旱大穗为母本、自育品系92品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37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09%;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861.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5.30%。该品种属强冬性普通小麦,中晚熟,生育期272~285 d。幼苗习性直立,株高90~120 cm。单株有效分蘖3~5个,成穗数456万~789万穗/hm~2,越冬率94%,穗长6.5~8.2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穗粒数32.5~52.0粒,千粒重35.0~48.0 g,容重763.8g/L。籽粒含蛋白质128.2 g/kg(干基)、湿面筋250.7 g/kg(14%水分基)、赖氨酸3.77 g/kg(干基),沉降值30.5 m L(14%水分基)。对主要流行条锈菌贵22-14、贵22-9、水4、条中33号、条中32号表现免疫,抗旱性和适应性强,高产稳产,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等地年降水量200~500 mm、海拔2 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