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辽宁绒山羊毛囊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辽宁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与其皮肤毛囊结构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均数分析,研究了辽宁绒山羊羔羊不同月龄,不同季节毛囊密度和S/P值的变化及出生类型,母羊年龄对毛囊性状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的毛囊群主要是由3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的三毛群,三毛群占毛囊群总数的75%左右。次级毛囊呈楔形群排列在中心初级毛囊和外周初级毛囊中间,随着羔羊月龄的增长,毛囊密度逐渐下降,S/P值逐渐上升,S/P在6月龄达到最大值。成年羊初级毛囊密度季节间变化不大,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4月份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最小,9月份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最大。  相似文献   
22.
乳用青年母牛自第一次产犊后即称为泌乳母牛或成年母牛,此后将进入泌乳--干奶--再产犊--再泌乳的循环阶段.母牛产犊后即进入泌乳期,一般持续280~320 d,国际通行标准按305 d计算.奶牛泌乳期的长短因品种、年龄、胎次、产犊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饲养管理好坏不仅关系到本胎次的产奶量和是否能再次正常发情,而且对今后的产奶量和使用年限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不同培养基对小鼠黄体细胞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性成熟的雌性小鼠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适当的时间摘取小鼠卵巢进行卵巢黄体细胞的体外培养,培养用液为含10%血清的DMEM和含10%血清的RPMI 1640。结果发现,用前者培养的细胞在形态、规则程度和数量上都优于后者,为小鼠黄体细胞体外培养液的选择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
<正>生物被膜(biofilm,简称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材料表面,分泌大量胞外物质,将自身包裹而形成的细菌聚集膜样物。BF是细菌保护其自身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一种特有的生命现象,常见的形成BF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铜  相似文献   
25.
哺乳动物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卵泡颗粒细胞在卵泡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又受到多种生殖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卵泡颗粒细胞作为研究动物生殖生理的一种理想的细胞模型,作者对哺乳动物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在动物生殖生理中的作用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6.
胎儿期是绒山羊皮肤及毛囊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Bax与Bcl-2基因在皮肤及毛囊中正确表达与否,与皮肤及毛囊的发育及成熟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采集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第45、60、75、90、105、120天和第135天皮肤,对胎儿皮肤和毛囊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ax和Bcl-2在初级和次级毛囊、表皮、皮脂腺、汗腺中都呈阳性表达;且2种基因在内根鞘上呈强表达,而在真皮乳头中为弱表达。初级和次级毛囊中Bax平均光密度先增加,随后达到一定阈值后维持水平;而Bcl-2的平均光密度则呈现先增加后稍有降低;此外,Bax/Bcl-2比值也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因此,可以推断,随着辽宁绒山羊初级和次级毛囊发育逐步成熟,细胞凋亡现象也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27.
北京鸭/番鸭杂交体系肝脏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番鸭、北京鸭及其杂交后代半番鸭为研究对象,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得到肝脏组织基因表达差异图谱.mRNA差异显示表明,肝脏组织的基因表达在纯种群和杂种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质和量的差异;5对引物组合显示出41条差异带;分属于7类10种基因表达模式,其中量的差异有3类4种,质的差异有4类6种.这些基因差异表达模式说明了杂种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mRNA水平上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8.
以绵羊发情周期的子宫内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检测绵羊发情周期子宫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结果表明:MVD的标记物CD34和VEGF在绵羊发情周期的子宫内膜中呈现相同的表达特征,即表达位点均在子宫内膜上皮固有层及肌层;两者均在发情后0d开始表达,5d最高。5d开始到15d表达量缓慢下降。子宫内膜VEGF表达量和MVD相关系数r=0.669,P=0,表明子宫角中VEGF表达量和MVD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9.
奶牛腐蹄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腐蹄病是由蹄病或趾(指)病造成的,90%以上的奶牛跛行皆此因素所致。蹄病的病灶或负重异常可造成疼痛与不适,引起跛行,并使关节、肌腱及韧带等受到刺激,同时使蹄上部的组织和器官易于受到伤害。由于病牛不愿活动,长时间躺卧,与同群牛只接触减少,从而发情鉴定困难或不发情导致繁殖失败;由于病痛致使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泌乳量,致使生产能力和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30.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同期发情后0、5、9、12、15d的绵羊卵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强度变化,以期了解VEGF在绵羊卵巢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VEGF阳性目标主要出现于卵泡膜与颗粒细胞。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VEGF表达依次增强(P〈0.05)。发情周期0~5d,大窦腔卵泡(颗粒细胞4~8层)VEGF表达量骤然上升(P〈0.05),而9d开始显著下降,与5d比较差异显著(P〈0.05)。12d继续下降(P〈0.05)且为最低值,15d又明显上升(P〈0.05)。VEGF在卵巢间质呈弱表达,各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绵羊卵巢存在着血管周期性新生的变化特点,而VEGF在这种周期性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