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5篇 | |
综合类 | 25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110篇 |
畜牧兽医 | 6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对《水力学》及《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提出《水力水文计算》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结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水力水文计算》的建设成果,针对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改进、考核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水力水文计算》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能力本位为导向,旨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2.
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东北渔业科学中心(NEFSC)Woods Hole实验室的Tim Sheehan和Mark Renkawitz主持的标志放流项目在格陵兰岛海域开展。科学家们正借助人工标志放流揭示成年大西洋鲑鱼在海中的活动及生存环境。大西洋鲑鱼在格陵兰岛处被人工标记, 相似文献
163.
依据政府及高校渔业研究人员的20余项研究,有确凿证据显示,人工繁殖鲑鱼争夺野生鲑鱼的食物与栖息地,已严重威胁到野生鲑鱼种群的生存。研究人员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华盛顿、俄勒冈、加利福尼亚、俄罗斯和日本。俄勒冈州立大学的DavidNoakes表示,人工繁殖的鲑鱼与野生鲑鱼混合的遗传效应已经显现,而生态效应还仅限于假设。人工孵化鲑鱼所产生的问题需要引起渔业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4.
农村污水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一直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北京在创建世界文明城市,农村污水治理形势更为紧迫。通过分析国内外农村污水处理的模式和工艺,针对北京地区农村污水特点,提出相应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构建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体系,为北京地区新农村乃至全国北方地区的农村污水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5.
为确定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影响程度,应用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再生水灌溉次数的污灌土壤的1∶5 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1∶5)与土壤化学性质各要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盐量、Cl-、Na+是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最主要因素;pH值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影响很小;Ca2+、Mg2+、HCO3-、SO42-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并不高,但是由于被其他化学性质要素的间接效应所增强,使得其对溶液电导率的间接通径系数之和较大。EC1∶5与全盐量、Cl-、Na+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6.
注肥时间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设施蔬菜水肥管理粗放、肥料利用效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温室花椰菜小区试验,设置4种注肥时间处理,即T1(1/5N-4/5W)、T2(1/5W-1/5N-3/5W)、T3(2/5W-1/5N-2/5W)、T4(3/5W-1/5N-1/5W)(1/5W-1/5N-3/5W表示整个灌水过程的前1/5时间灌水,接下来的1/5时间施肥,后3/5时间灌水冲洗管道,其他同),研究了不同注肥时间对温室花椰菜产量、品质、水氮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氮素迁移规律的影响,探索了滴灌施肥条件下最优注肥时间及其调控阈值。结果表明,花椰菜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着注肥时间向后推移而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T3处理耗水量最高,为135.26 mm。在灌溉施肥过程中向后推移施肥可显著提高花椰菜产量和品质,其中后期施肥处理(T3、T4)的产量较前期施肥处理(T1、T2)增加了1.78%~6.39%。花椰菜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肥回收率随着注肥时间的向后推移而呈逐渐增加趋势,且花球部位的氮素累积量明显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另外,向后推移注肥时间有效地减少了硝态氮的淋失。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花椰菜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灌溉施肥过程中注肥时间应尽量向后推移。 相似文献
167.
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群体结构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9―2012年连续4年在东海进行的夏季(6月)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分析了太平样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资源密度、性比、胴长结构、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的年际变化, 阐述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群体结构动态。结果表明: (1)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出现率较高, 但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在调查的4年间, 2009年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 2010年最低。(2)各年度的雌雄比例均符合1∶1的关系(P>0.05)。(3)夏季渔汛期的太平样褶柔鱼个体较小。相比较而言, 2012年的优势胴长组最大, 2011年最小。但各年度的优势胴长均小于200 mm。(4)雌、雄个体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符合指数生长曲线, 年间差异极显著(P<0.001)。(5)渔获个体以性未成熟幼体为主, 性腺成熟度随胴长增加而升高。各年度雌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均大于雄性。分析认为, 2009—2012年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夏季渔汛期均以秋、冬生群的性未成熟幼体为主, 夏生群的性成熟大个体较少。各年度太平洋褶柔鱼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群体结构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掌握该物种资源的变动规律,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68.
东海剑尖枪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一种形态属性稳定的硬组织,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根据2011~2014年期间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214 ind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样本,分析角质颚各项形态参数特征。相似性检验认为,雌雄角质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0.037;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可挑选出上头盖长(UHL)和上脊突长(UCL)为上颚形态参数的代表、下脊突长(LCL)和下侧壁长(LLWL)为下颚形态参数的代表,并拟合外部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角质颚各部分形态参数比值与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挑选出随个体发育呈现稳定的指标。结果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随着胴长的增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随着体质量的增长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增长趋势。上颚的上喙长(URL)/UHL、URL/UCL、URL/上侧壁长(ULWL)、UHL/UCL和UHL/ULWL,以及下颚的下喙长(LRL)/LCL、下头盖长(LHL)/LCL的比值相对较稳定,随胴长和体质量的改变呈现稳定趋势,可以用来作为剑尖枪乌贼区别于其它种类的差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9.
以色列的科研人员正着手研究章鱼如何避免触手之间交缠打结。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Binyamin Hoehner及其同事研究章鱼触手已有好几年的时间,他指出,发现这一现象纯属偶然,令人吃惊的是之前竞没人注意到它。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