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为了探讨不同因素对桩基螺旋型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桩基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数学模型,分析了桩基直径、桩基深度、螺旋管组数、土壤类型对桩基螺旋型地埋管换热量及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桩基直径有利于改善桩基的蓄热能力、提高螺旋型埋管的换热性能,但是单位管长换热量会减小,因此,桩基直径不可无限制增加;桩基深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桩基螺旋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而且对单位长度桩基的换热量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桩基深度来提高换热量;同样条件下,黏土、砂土、砂岩中砂岩最有利于桩基换热器换热,土壤温度上升速率和幅度最低,而黏土换热效果最差,土壤温度上升速率最快;此外,螺旋管组数越多,换热器换热量越大,但是单位管长换热量会大幅下降。试验验证表明:所建桩基螺旋埋管模型预测出的换热量与土壤温度值与对应试验值吻合较好,其最大相对误差分别在9.7%与9.2%以内。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构建数量化指标以定量表达林分树种组成特征,是精准经营管理森林的技术基础。  方法  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根据树种组成的特性和经营管理要求,构建了林分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ISCD)。采用“十分法”,分析了不同树种数下指数的变化规律及基本特性。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浙江省322个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应用对象,对ISCD与现有的α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  ISCD涵盖了林分中树种数、树种相对多度和树种蓄积比例等信息,突出体现树种数的同时,充分表达了树种组成的均匀性与混交程度。ISCD可完整、独立和有效地表达树种组成的变化特性。与α多样性指数相比,ISCD提高了对树种数判别的分异性和灵敏性,可严密地评价树种结构的均匀度和混交度,合理有效地反映树种多样性。  结论  与α多样性指数相比,构建数量化指标能更细致、全面、有针对性地定量化表征林分树种组成多样性,解决了低丰富度高均匀度、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等不同林分树种组成类型难于有效区分的难题。图7表7参28  相似文献   
33.
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脾脏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脾脏中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杜×长×大仔猪24头,随机分为4组(14、21、28和35日龄断奶组),每个试验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至42日龄时全部宰杀取样,用RT-PCR方法检测脾脏中上述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4和21日龄断奶组仔猪脾脏G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35日龄断奶组(P<0.05);不同断奶日龄组仔猪脾脏中的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35日龄断奶组仔猪脾脏中IGF-1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8日龄断奶组(P<0.05).结果提示,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脾脏相关生长基因表达影响的模式不同;不同断奶日龄脾脏IGF-1R mRNA的表达可能受脾脏自身局部IGF-1的调控.  相似文献   
34.
从农产品销售物流发展的内部流程、物流信息化、管理及客户服务水平、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农产品物流总体效益5个方面选择了35个指标,构建了农产品销售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评价四川农产品销售物流绩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综述了应用光谱技术进行花生品质快速检测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光谱技术检测花生蛋白质、水分、含油量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光谱技术在花生无损检测及选育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6.
研究3株放线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挖掘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以前期分离筛选的2株优良生防放线菌株(Streptomyces pactum Act12和Sr.ochei D74)与1株分离自根肿病发病小区健株根际土中的黄白链霉菌(S.alboflavus SP12)为研究对象,利用孢子萌发、皿内发芽及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菌株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1)SP12与D74接种可显著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发病率分别降低50.0%和41.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20.3%和19.4%;SP12与D74提高白菜地下部分鲜质量36.6%和8.6%,同时地上部分鲜质量分别增加25.4%和4.9%。(2)SP12与D74显著影响白菜生长及抗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SP12与D74使根系活力分别增加46.2%和34.4%,PPO活力分别增加49.0%和66.5%,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1.2%和35.1%,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5.2%和7.4%;SP12处理可提高POD活性26.4%(P0.05)。(3)SP12和D74可改变白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提高放线菌的数量63.7%和15.4%。结果表明:SP12、D74对根肿病防治、植株生长、抗逆酶系统及根际微生态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健康程度的西瓜植株根际土壤的微生态及化学性质来解析西瓜枯萎病的发病过程,为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检测西瓜根围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p H等化学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组进行测序,从而比较不同健康程度的西瓜根际土壤的差异。结果显示,健康、严重发病植株根际都形成了各自的较为稳定的有益、有害微生物网络,根际微生物组成分析显示其各自富集了有益、有害菌;而轻微发病根际致病菌、生防菌都出现特异性富集,且特征物种不同于健康、严重发病植株,轻微发病植株根际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提示,在生防菌的分离筛选时,选择轻微发病植株的根际土壤或许能获得丰度更高的生防资源。根际特征物种分析显示,金孢子菌属(Chrysosporiumsp.)、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等可能在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丰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致病力。[方法]以采集于蒙自食用菌栽培地的菌袋上的平菇厉眼蕈蚊为试材,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的分生孢子浓度共设5.0×10^4~5.0×10^8个/ml的5个处理浓度,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毒力随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第2天开始出现平菇厉眼蕈蚊成虫死亡,在5.0×10^4~5.0×10^8个/ml的5个浓度处理的成虫死亡率分别为31.92%、45.16%、62.25%、73.03%和79.78%;第4~7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581×10^8、2.451×10^7、4.218×10^6和2.648×10^5个/ml;5.0×10^5~5.0×10^8个/ml浓度下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随着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缩短,由7.5d缩短到4.8d。[结论]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掌握拉萨地区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感染情况和主要流行基因型,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药敏试验等方法对2018—2020年采自于拉萨地区的36份临床病料样品进行了Pm的分离鉴定,同时分析了其荚膜和脂多糖基因型。结果表明:纯化菌落经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共分离培养出8株菌;生化试验符合Pm的生化特性;PCR鉴定得到大小约为460 bp的目的条带;8株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7.5%、75.0%、75.0%、62.5%,对卡那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7.5%和75.0%;8株分离菌中有4株为A:L3型,2株为B:L2型,1株为A:L6型,1株为D:L6型,共4种基因型。说明拉萨地区Pm的流行基因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样性,以A:L3为主要流行基因型,同时存在B:L2型、A:L6型、D:L6型的流行。  相似文献   
40.
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pH值为7.5~7.7,溶氧7 mg/L,盐度32,温度(24.3±2)℃条件下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鱼体质量为(8.5±0.5)g。急性试验设定氨氮浓度梯度为0、56.99、64.89、73.84、84.10、95.74、109.00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0.95、1.08、1.23、1.40、1.59、1.81 mg/L。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氨氮对红鳍东方鲀产生了毒性,暴露24、48、72、96 h LC50分别为97.61、87.22、78.62、72.38 mg/L,安全浓度为7.24 mg/L。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62、1.45、1.31、1.20 mg/L,安全浓度为0.1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