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毛囊上的表达规律和褪黑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成年母羊,分为4组,即从不埋植的对照组和3组不同时间埋植褪黑激素的试验组。试验组在埋植期间每隔一个月按照2 mg?kg-1 BW的剂量在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采集12个月(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受试羊体侧部皮肤样品,用定量逆转录PCR (qRT-PCR)检测皮肤中PDGF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各组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对照组在11月时其表达量为全年最低,在12月,随着毛囊周期性生长缓慢进入退行期,其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缓慢上升,并在休止期(1-4月)高度表达。而开始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二年埋植组在翌年1月时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在2月与连续两年埋植组一样,随着绒毛开始脱落,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有下降趋势;到5月,其表达量显著低于1月(P<0.05),此时新一轮的绒毛已长出体表。停止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一年埋植组翌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和毛囊生长周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绒山羊皮肤组织当中PDGFA基因在毛囊生长期低表达,退行期和休止期高表达。埋植褪黑激素可缩短毛囊生长周期。PDGFA基因是一个控制毛囊从兴盛期向退行期和休止期转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岳池县着力发展专合组织,全县现代农业呈现加快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丙三醇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能量代谢及氮平衡的影响。【方法】选用8头体重450 kg、年龄3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重复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丙三醇100、200和300 g?d-1。【结果】日粮添加200 g?d-1和300 g?d-1丙三醇,瘤胃pH、乙酸/丙酸比例和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d-1组(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d-1组(P<0.05);200 g?d-1和300 g?d-1丙三醇组玉米秸秆DM、OM、NDF、ADF和混合精料DM、OM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混合精料CP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d-1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尿囊素和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显著高于100 g?d-1组和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OM、EE、CP、NFE、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g?d-1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沉积能显著高于100 g?d-1组和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d-1组(P<0.05)。【结论】丙三醇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g?d-1。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谱分析的棉花异性纤维最佳波段选择方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图像采集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计量系统中的基础环节。为构建有效的图像采集系统以便检测皮棉中的异性纤维并识别其种类,在对棉纤维和异性纤维进行光谱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二者的漫反射光谱差异,提出了基于反射差极值分布的最佳检测波段选择方法和基于光谱可区分度的最佳可区分波段选择方法。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紫外波段是带荧光异性纤维的最佳检测波段,可见光波段是带颜色异性纤维的最佳检测波段,而红外波段是塑料薄膜、毛发、羽毛等的最佳检测波段,并初步认定780~1 800 nm的近红外波段为异性纤维间的最佳可区分波段。  相似文献   
15.
选用4头3.5岁,体重500 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x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玉米青贮为基础日粮,研究过瘤胃蛋氨酸、硬脂酸和蛋氨酸对玉米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瘤胃蛋氨酸组玉米秸秆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P)和降解速度常数(C)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秸秆瘤胃有效降解率,提高劣质玉米秸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及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沟灌、滴灌、喷灌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土壤通透性的影响及不同灌溉处理下微生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控制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微生物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土壤通透性受灌溉方式的影响显著,节水灌溉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提高了土壤的Eh和孔隙度。不同灌溉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丰度,与沟灌处理相比,滴灌与喷灌处理下细菌丰度分别增加了17.8%与30.63%,真菌丰度分别增加了13.09%和21.68%,放线菌丰度分别增加了3.87%和59.72%。节水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丰度,具体表现为喷灌滴灌沟灌。RDA分析表明,微生物丰度与Eh、孔隙度、有机碳和pH值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0.718、0.445和0.443,与土壤体积质量、氨态氮和硝态氮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508和-0.361。【结论】节水灌溉能显著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度。土壤通透性、pH值、氨态氮与硝态氮是影响微生物丰度的主要因子,土壤通透性、pH值高,铵态氮、硝态氮量低的土壤微生物丰度高,有机碳、总氮与相对密度对微生物丰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直方图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棉花异性纤维图像的增强模型;提出了改进Otsu法,并对Otsu方法的分割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棉花异性纤维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本都呈单峰特性;所建的增强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异性纤维目标与皮棉背景之间的对比度;改进Otsu法将最佳阈值的搜索范围从0~255缩减到150~230,使此环节的计算速度提高了  相似文献   
18.
日粮添加甘油对牛精料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文婕  王聪  刘强  杨文柱  郭刚 《饲料工业》2008,29(11):51-53
选用4头体重500kg,年龄3.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甘油(0、100、200和300g/d)对精饲料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g/d组精饲料干物质(DM)和有机物质(OM)的有效降解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添加甘油后精饲料粗蛋白质(CP)有效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日粮中甘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g/d。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及种植模式对蔬菜地耕层土壤CO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气室法分别对云南省通海县山地蔬菜地、长期连作蔬菜地及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露地蔬菜地20cm耕层土壤CO2含量进行田间直接测定,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及种植模式对土壤CO2含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秸秆还田及有机物质增施为代表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CO2含量;秸秆覆盖和免耕相结合既有利于土壤呼吸产生CO2,又有利于蔬菜产量、产值提高,但免耕、深耕土壤CO2产生量无显著差异;增施有机物质总体上有利于蔬菜产量、产值提高,增施不同有机物质对蔬菜生产的影响顺序为烟杆>家禽、家畜粪便>废弃蔬菜叶>稻草,其中稻草对蔬菜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土壤CO2含量与耕地利用情况密切相关,土壤CO2含量大小表现为水田>旱坡地;蔬菜-蔬菜连作>水稻/烤烟/玉米-蔬菜轮作;蔬菜-蔬菜连作地5年>10年>20年.  相似文献   
20.
陈宝红  鲁耀  杨文柱  段宗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10-16313,16326
[目的]了解不同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连作地耕层土壤肥力、盐碱化、土壤CO2含量及蔬菜产量、产值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在云南通海县九街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蔬菜连作种植造成了耕层土壤养分耗竭,地力衰退,土壤盐碱化;从连续3季蔬菜种植管理养分来说,有机物质增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机物质增施总体上促进耕层土壤pH值降低,从而有利于蔬菜连作土壤酸碱性改良,但耕层土壤Na+含量反而增加;动物粪肥增施有利于土壤CO2含量提高,从而促进土壤呼吸。不同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烟杆〉家禽、家畜粪便〉废弃蔬菜叶〉稻草,其中稻草对蔬菜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有机物质增施总体上有利于蔬菜产量、产值提高;对连续3季蔬菜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第3季蔬菜〉第2季蔬菜〉当季蔬菜。[结论]通过有机物质增施来培肥和改良土壤效果在短时间内不明显,尤其是稻草施用对当季蔬菜的生长反而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在蔬菜种植中应谨慎使用,从养分长期管理角度来说,有机物质增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改善蔬菜连作土壤生态环境,促进蔬菜健康生长,提高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