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江城县蓝舌病病毒(BT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从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连续3年在江城县设立监控动物群,每年选择BTV病原及抗体检测阴性牛10头、羊5只作为哨兵动物,用于BTV抗体监测和病毒分离。应用BTV 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哨兵动物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应用鸡胚、C6/36细胞和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连续3年的哨兵动物BT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35%、44.08%、50.65%; 3年内共分离到45株BTV,包括1~5型、15~16型、21型和24型共9种血清型。结果表明,江城县蓝舌病流行有逐年加重趋势,且呈现多种血清型毒株交叉感染状况,亟需加大BTV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毒株变化。  相似文献   
62.
为表达具有天然构象的蓝舌病病毒血清1型(BTV1)主要结构蛋白VP2、VP3、VP5和VP7,研制针对流行于我国的BTV1型毒株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疫苗提供基础,将编码BTV1 VP2和VP5蛋白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双表达载体pFastBacDual的启动子pPH和pP10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BTV1-VP2-VP5,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BTV1-VP2-VP5,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2-VP5;按照同样策略,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3-VP7。使用兔抗BTV1-VP5蛋白多克隆抗体和鼠抗BTV-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细胞可见特异性荧光出现;使用兔抗BTV1-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兔抗BTV1-VP3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 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Western-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100 kDa左右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IF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TV1 VP2、VP3、VP5和VP7蛋白均得以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63.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TGE的报道,近些年来有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尤其是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4.
对日光温室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的花期物候、花犁进行了系统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的始花期提前33d,花期延长4d,完全花比例降低33.25%。经方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杏树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上完全他比例高于中果枝和长果枝,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杏树中果枝和长果枝。卜完全花比例高于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  相似文献   
65.
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TGEV的核酸序列设计一对扩增M基因的引物,经RT-PCR扩增了SC-H株的M基因cDNA片段,插入pMD18-T构建重组质粒pMD-M,对pMD-M进行了酶切鉴定及核苷酸测序,将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C-H株M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852bp,包含789bp的M基因编码区,编码262个氨基酸;SC-H株与TS、96-1933、FS772/70、HN2002、TFI、Purdue及TO14株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94.2%、97.2%、97.8%、99.7%、96.8%及98.2%,氨基酸同源性为96.6%、92.0%、95.4%、96.6%、99.2%、95.8%及97.7%,表明不同毒株的M基因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C-H株与Prudue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6.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沙漠豆繁殖及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沙漠豆的繁殖及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我国引种沙漠豆,并进行繁殖及育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67.
通过改良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建立一种高效、可行的绵羊下丘脑神经元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绵羊神经内分泌调节体系及季节性发情机理奠定基础。通过Ⅳ型胶原酶将90 d左右的胎羊下丘脑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预先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皿中,2 d后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并采用两种方法对神经元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培养2 d的下丘脑神经细胞,胞体较小且单个独立分布。培养4~6 d神经元的突起明显增多增长,神经元胞体变大。培养8 d的神经元细胞更加成熟,突起联系更加紧密,形成密集的神经细胞网络。培养12 d后,下丘脑神经元细胞活性减弱,部分细胞开始凋亡。通过RT-PCR检测发现,培养的下丘脑细胞能够表达神经元特异基因Noggin、TUBA4A,经免疫荧光鉴定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纯度为95.6%。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此细胞培养方法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绵羊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绵羊神经内分泌调节体系及季节性发情机理提供目标细胞。  相似文献   
68.
2005年春,驻马店市林业局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油桃品种春光,进行大棚栽培,结果表现成熟早、果个大、优质、丰产、无裂果现象;在生产上配合疏果、增施有机肥料,采用合理的修剪方法和综合防治病虫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已成为当地的示范园主栽品种,正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正>蓝舌病(BT)是由蓝舌病病毒(BTV)通过吸血昆虫-库蠓叮咬传播,感染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主要侵害绵羊,其病症是颊黏膜和胃肠道黏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丧失,常出现血样下痢,常因蹄冠上皮脱落而跛行,被毛断裂,甚至全部脱落。蓝舌病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山羊和牛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目前国际上的一些流行毒株可导致牛发  相似文献   
70.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属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大陆部分北接塞内加尔,东、南邻几内亚,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36 125 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除东南隅为平缓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