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篇
  40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针对干旱半干旱西辽河平原区农田耕层存在的土壤质量问题,揭示不同免耕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浅旋秸秆不还田农户模式(CK)、免耕秸秆秋覆还田(MG)、免耕秸秆秋覆春二次粉碎还田(ME)、免耕秸秆秋覆春配施秸秆腐熟剂还田(MF)、免耕秸秆秋覆春二次粉碎配施秸秆腐熟剂还田(EF)5个处理,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免耕和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0~15cm土层中4种免耕秸秆还田方式降低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15~30 cm土层中MF和EF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较高,MF中增加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假平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EF中增加Haliangium、溶杆菌属(Lysobacter)、Subgroup_10、Alistipe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30~45 cm土层中4种秸秆还田方式均增加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增加了节杆菌属、拟杆菌属、Gaiell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相对丰度,但减少了Alistipes、Es...  相似文献   
142.
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春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漫灌常规常量追氮为对照(CK),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浅埋滴灌下常量追氮(T1)和优化追氮(T2:70%常量追氮)春玉米田生育期内CO2、N2O和CH4排放特征,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春玉米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K(P<0.05)。相同施氮量下,浅埋滴灌相比传统漫灌N2O排放量增加11.78%,CH4吸收量降低34.78%;T2较T1处理CO2和N2O排放量分别减少13.15%和20.27%。相同施氮量下,与CK相比,T1处理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P<0.05),浅埋滴灌T2处理GHGI较T1处理降低10.46%;CK和T1处理综合增温潜势(GWP)均显著高于T2P<0.05);T1和T2处理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NEEB)均显著高于CK(P<0.05)。综合来看,浅埋滴灌下T2处理,既降低了GHGI和GWP,又保证了较高玉米产量和NEEB,是西辽河平原玉米兼顾高产、高效和生态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3.
施磷深度和深松对春玉米磷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磷肥施用深度是影响玉米对磷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重心下移,提高根系的生理活性。研究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对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明确深松措施下春玉米高产栽培减磷增效的适宜施磷方式。 【方法】 2014年采用裂区田间试验,以耕作方式为主区,设旋耕、深松 + 旋耕两个处理;以施磷深度为副区,设6 cm (P6)、12 cm (P12)、18 cm (P18)、24 cm (P24) 4个处理,以不施磷肥为CK。2015年进行了深松措施下大田验证试验。测定了春玉米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重、磷含量、磷素吸收量,分析了不同施磷深度下春玉米的磷素吸收效率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差异性,讨论了土壤磷素分布与春玉米根系分布的匹配关系对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的影响。 【结果】 不同施磷深度下春玉米籽粒产量均表现为P12 > P6 > P18 > P24,耕作措施间表现为深松 + 旋耕处理高于旋耕处理,在深松 + 旋耕处理下P12处理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植株地上部磷含量吐丝期和完熟期均以P12处理最高,P6处理次之,P24处理最低。干物质重均以P12处理最高,耕作措施间表现为深松 + 旋耕处理高于旋耕处理,旋耕处理下吐丝期和完熟期不同施磷深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深松 + 旋耕处理下吐丝期不同施磷深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完熟期P12处理与P24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磷素吸收量均以P12处理最高,旋耕处理下吐丝期前P12处理较P6处理 (常规施磷深度) 提高7.47% (2014),吐丝期后P12处理较P6处理提高3.85% (2014),深松 + 旋耕处理下吐丝期前P12处理较P6处理提高10.32% (2014)、9.01% (2015),吐丝期后P12处理较P6处理提高9.34% (2014)、10.20% (2015),深松进一步促进了春玉米对磷素的吸收,且在吐丝期后表现得更为明显。磷素吸收效率均以P12处理最高,P6处理次之,P24处理最低,P12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磷肥利用效率均以P12处理最高,在旋耕处理下P12处理较P6处理提高19.22% (2014),深松 + 旋耕处理下P12处理较P6处理提高29.22% (2014)、29.04% (2015)。 【结论】 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适度下移至 12 cm 可提高春玉米的磷素吸收效率、磷肥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是玉米高产栽培减磷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4.
东北农牧交错带种植苜蓿与玉米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种植苜蓿当年干物质量仅为玉米干物质量的48.8%,而粗蛋白质量较玉米高66.3%,其投入及产出均低于种植玉米,其净产值与种植玉米接近;0~30cm土层内苜蓿根干物质量为玉米的3.06倍,苜蓿地土壤容重、孔隙度分别为玉米地的95.53%和104.81%,pH较玉米地下降0.1;0~20cm土层内苜蓿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低于玉米地,速效钾含量则高于玉米地;春季苜蓿地土壤风蚀量仅为玉米地的41.81%。  相似文献   
145.
2002~2008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了8个紫花苜蓿品种草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紫花苜蓿品种平均株高为阿尔冈金全能苜蓿王WL-232HQWL-324WL-323HQ费纳尔农宝;7年累计草产量以阿尔冈金最高,WL-232HQ次之,其他品种为WL-323HQ农宝费纳尔WL-324全能苜蓿王;综合株高和草产量的表现,阿尔冈金和WL-232HQ是西辽河平原种植紫花苜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46.
不同氮素用量对甜荞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甜荞麦适宜施氮量,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甜荞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影响的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置5个氮素水平N_0、N_1、N_2、N_3和N_4(0,30,60,90,120 kg/hm~2),研究了甜荞麦不同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荞麦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N_2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最大,但N_3处理籽粒中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最大。荞麦籽粒氮、磷和钾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N_3处理籽粒中氮、磷、钾养分含量最大;增加施氮量可提高氮、磷和钾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但会降低它们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甜荞麦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N 7.09 kg、P_2O_5 4.15 kg、K_2O 8.74 kg,养分比例为1∶0.59∶1.24,养分生产效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N_3处理的氮磷钾养分生产效率均达最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氮磷干物质生产效率先增后降而后又上升,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逐渐上升,N_4处理的氮磷钾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达最高。综合考虑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因素,施氮量90 kg/hm~2为甜荞麦适宜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7.
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番茄品种秦丰保冠幼苗为材料,研究50~800 μmol·L-1 SNP对100 mmol·L-1 NaCl下番茄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下,不同浓度SNP处理的番茄幼苗生长抑制均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升高,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降低,且SNP浓度为100 μmol·L-1时变幅均达最大;2)番茄幼苗在盐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除400、800 μmol·L-1 SNP处理抑制POD活性升高外,各浓度SNP处理均可促进上述3种酶活性的升高,并使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显著降低,其中以100 μmol·L-1 SNP处理时变化最显著。研究表明,外源NO供体SNP主要通过增强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来缓解盐胁迫对其造成的氧化伤害,进而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探索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对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的响应,以农华101为供试材料,以常规等行距种植模式为对照(60 cm,CK),研究宽窄行种植模式(80 cm+40 cm,KZ)下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设3个种植密度水平,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并计算干物质转运量及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个试验区的产量在3个密度下均表现为KZCK,且达到显著水平,增产幅度在2.5%~15.1%。叶面积指数均表现为KZCK,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幅度CKKZ,且密度越大,降幅越大;叶片SPAD值除吐丝期D1、D2密度下穗位上叶外,各层位SPAD值均表现为KZCK;冠层透光率各个密度各个层位上均表现为KZCK,达到显著水平。茎叶总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均表现为KZCK,在3个种植密度下均达到显著水平;"茎鞘+叶片"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在各个密度下也均表现为KZCK,其中大兴屯宽窄行在D3密度时最大。在西辽河平原及同类地区,宽窄行种植有利于延缓较高密度种植下生育后期的叶片衰老、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是增密增产提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9.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冠层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冠层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ZGCGX>ZGC>GCGX>NH,棒三叶差异最大。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吐丝期高于乳熟期。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ZGCGX>NH>GCGX>ZGC。吐丝期各栽培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乳熟期ZGCGX模式与NH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GCGX、ZGC模式。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冠层光合能力表现为:ZGCGX>ZGC>GCGX>NH,ZGCGX模式与GCGX、ZGC和NH模式均达极显著水平。吐丝后40 d内,各层位叶片SOD酶活性均为:ZGCGX>ZGC>GCGX>NH。POD酶活性为ZGCGX栽培模式略高于GCGX栽培,而显著高于ZGC和NH模式,且随叶位降低差异增大。各层位叶片的MDA含量为NH模式最高,ZGCGX模式最低。  相似文献   
150.
<正>叶用萝卜是以萝卜苗期生长的叶片和叶梗为鲜食的叶类蔬菜。叶用萝卜生长速度快,易栽培,周年可进行多茬种植和收获。其苗期的叶片细嫩、茸毛少、口感好、风味佳;叶梗辛辣味道较浓,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淀粉酶和芥子油,有助于消化和增加食欲。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