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1篇
  40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超高产春玉米根系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西辽河平原地区广泛种植的金山27为试材,以当地普通高产栽培模式为对照,研究了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的根系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春玉米深层根系占总根重比例较大,最大根幅下移,下层土壤根条数增加,且随土层深度增加与对照的差异增大。单株根重随生育进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吐丝期达到最大且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生育时期0~20 cm土层根重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40 cm以下各土层根重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冠根比生育前期与对照接近,生育后期低于对照。根系活力变化随生育进程呈单峰型变化曲线,在吐丝期达到最大。超高产栽培下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单峰型变化曲线,而对照在不同生育时期有较大的差异。SOD和POD活性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各土层超高产栽培均高于对照,而MDA含量低于对照。深松土和优化施肥改善了根系环境条件和养分供应水平,在高密度种植下促进了下层根系的发生,并保持较高的生理活性,为超高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科尔沁地区粮饲兼用玉米高产栽培中偏施氮肥,有机肥施用量不足。研究氮肥运筹对科尔沁地区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以期为科尔沁地区粮饲兼用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山 10 为试验材料,于 2012~2013 年进行了两季玉米田间试验。试验设 4 个处理:不施氮肥 (CK);推荐施氮量 260 kg/hm2 (R);氮肥 + 有机肥,总氮量 260 kg/hm2,其中有机肥 15000 kg/hm2,含氮量 15 kg/hm2,氮肥含氮量 245 kg/hm2 (C);农民传统施氮量 270 kg/hm2 (F)。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粮饲兼用玉米产量结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征。 【结果】 四个施肥处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 (C) 金山 10 产量、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最高,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比 CK 处理增加了 55.5% 和 50.8%,比推荐施氮处理 (R) 提高了 4.6% 和 6.6%,比农民传统施氮处理 (F) 增加了 3.7% 和 6.9%。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收获后玉米秸秆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比推荐施氮处理分别提高了 12.7% 和 6.7%,比农民传统施氮处理增加了 10.2% 和 5.2%。与推荐施氮和农民传统施氮方式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提高了粮饲兼用玉米吐丝前、后干物质生产,提高了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率和干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同时提高了干物质和氮素的终极生长量和最大累积速率,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该处理干物质和氮素的终极生长量比其他施肥处理分别高 0.04~0.71 kg/m2 和 1.13~11.34 g/m2,干物质和氮素最大累积速率分别高 0.0162~0.0826 kg/(m2·d) 和 0.0448~0.8858 g/(m2·d)。 【结论】 科尔沁地区粮饲兼用玉米高产栽培中,在不增加目前氮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以部分有机氮替代无机氮可显著提高玉米吐丝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在提高粮饲兼用玉米的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秸秆的饲用品质,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是较合理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花后衰老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花后衰老的差异性,为解析不同模式的产量差异、评价模式优劣和延衰调控提供理论指导。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农户(NH)、高产(GC)和再高产(ZGC) 3种栽培模式,测定春玉米根冠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各层位叶片衰老速率均表现为NH>GC>ZGC,穗位叶衰老速率小于穗上、穗下第3叶。叶片SOD和POD活性均表现为ZGC>GC>NH,酶活性峰值的出现时间ZGC较NH和GC晚10天左右。叶片MDA含量均表现为NH>GC>ZGC,但在不同阶段差异幅度有所变化。根系活力总体上表现为ZGC>GC>NH,且模式间的差异随根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系活力随生育进程的推移而下降,其降速表现为NH>GC>ZGC。ZGC模式种植密度较高(9万株/hm2),合理的养分调控及深松有效延缓了玉米花后的衰老速度,叶片SOD和POD活性强,MDA含量低。同时深松和氮肥后移提高了花后根系活力,保证了增密后的养分供应,为高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奶牛业波动的原因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但又波动明显的畜牧产业之一。奶牛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善和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奶牛业的滑坡则往往出现奶农卖牛、杀牛、倒奶等现象。应该从奶牛业波动现象的背后寻找根源,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奶牛业稳定的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波动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在波动中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04年,奶牛饲养量由48.0万头增加至1 102.0万头,增加了22.0倍,年均递增12.8%;奶牛产奶量由88.3万t增加至1 885.0万t,增加了20.3倍,年均递增12.5%。在奶牛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4次较为…  相似文献   
105.
灌溉条件下紫花苜蓿留茬高度的再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灌溉农田下紫花苜蓿的刈割制度,2003~2006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进行留茬高度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节间距、根干重、越冬率留茬5 cm刈割均低于留茬10 cm刈割,但1级分枝数、节间数均高于留茬10 cm刈割;营养品质留茬10 cm的好于留茬5 cm的;草产量前2年留茬5 cm较高,而后2年较低,4年总产量留茬10 cm略高;连续4年刈割后田间密度留茬10 cm的较留茬5 cm的高3.8株/m2.  相似文献   
106.
2019-2020年,设传统畦灌常规灌量的40%(W1)、50%(W2)、60%(W3)3个灌溉定额,在西辽河平原研究玉米浅埋滴灌下灌溉定额对0~60 cm土层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浅埋滴灌下0~1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垂直滴灌带方向,距离滴头25 cm处,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平行滴灌带方向,在两个滴头中间,W1与W2、W3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盐分垂直分布,0~30 cm各土层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降低;40 cm以下土层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升高。玉米浅埋滴灌下,30 cm以上土层盐分容易上移至地表聚集,增加灌溉定额使表层盐分水平方向上运移更远,垂直方向上运移更深。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当前春夏青绿饲草短缺现状,试验以2001年引入的杂交甜高粱新品种--甜格雷兹Sorghumbicolour var.Sugargraze为试材,进行刈割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降低,单位品质含量增加.其中1次刈割产鲜草、干草和粗蛋白质量最高,分别为:110.78、29.75和1.25 t/hm2,2次刈割次之,且糖锤度高,适口性好,利于饲喂;3次刈割则较低,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08.
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的引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国外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材,于2002-2003年在科尔沁沙地水浇地条件下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越冬率在80%以上的品种有6个,占供试品种的75%;各品种平均分枝数差异显著,以农宝最高,苜蓿王最低;干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宝、阿尔冈金、WL-323HQ、费纳尔、WL-324、全能、WL-232HQ、苜蓿王;平均粗蛋白含量以苜蓿王和阿尔冈金相对较高,全能最低;粗蛋白产量以阿尔冈金最高,农宝、WL-323HQ位居其次.综合越冬率、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认为,阿尔冈金、WL-323HQ和农宝是科尔沁沙地农田种植紫花苜蓿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09.
2008年4~9月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了不同施N水平对红干椒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红干椒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而蒸腾速率在14:00之前较高,之后各处理间差别不大.施氮对株高的影响不大,株展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受有效椒率的影响,有效产量以N5最高,兼顾高产高效,红干椒高产栽培施氮量以187.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10.
秸秆还田条件下腐熟剂对不同质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因地制宜鉴选适宜的秸秆腐熟剂,在西辽河平原灌区选择秸秆还田的砂壤土和中壤土连作玉米地,分别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人元腐熟剂和农富康腐熟剂(简称中农、人元、农富康),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为对照,在玉米吐丝期取0~15 cm、15~30 cm、30~45 cm土层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情况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特有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均比对照多,中壤土则相反。所有处理土壤中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较高;优势属均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低温酵母(Guehomyces)。不同腐熟剂对土壤质地产生不同影响,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和农富康对土壤真菌组成及丰度无显著影响,而配施人元显著改变中壤土真菌组成及丰度;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和人元显著增加土壤真菌组成及丰度。LEfSe分析可知,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人元和农富康3个处理土壤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对真菌多样性差异发挥显著性作用的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纲为伞菌纲(Agaricomycetes),目为腔菌目(Pleosporales)和伞菌目(Agaricales),种为Mortierella fimbricystis。这种响应差异也体现在同一腐熟剂对中壤土和砂壤土不同土层真菌的影响;随土层的下移,砂壤土和中壤土对照中被孢霉属相对丰度先增加后下降,低温酵母相对丰度下降;施用腐熟剂后(中壤土农富康除外),深层土壤低温酵母相对丰度比表层土壤高。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后0~15 cm土层中上述2个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人元增加0~15 cm土层低温酵母相对丰度和15~30 cm、30~45 cm土层被孢霉属相对丰度。由此可见,秸秆还田条件下腐熟剂与土壤质地间响应不同,所以秸秆腐熟剂配施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