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林业   115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云南甜龙竹发笋生物学特性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甜龙竹的发笋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对其发笋、退笋及成竹的时间规律与质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笋情况及质量因时间、秆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秆龄竹在发笋时间、数量和质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2.
在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盈江河谷发现零星分布的梧桐科高大乔木翅萍婆(Pterygota alata (Roxb.)R.Brown),系云南新记录种,而翅萍婆属(Pterygota Schott & Endl.)为云南新记录属.该种是当地四树木-阿萨姆婆罗双季雨林的最上层树种之一,数量稀少,值得加强保护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农林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率低是制约农林科技进林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组,依据项目实施地土地利用现状,提出应用参与式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户自主发展的兴趣和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借鉴当地农户的实践经验,协调好项目组、当地政府和农户三方的关系,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4.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云南铁杉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云南铁杉林进行群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植物48科70属99种及变种,蕨类植物5科6属8种,种子植物43科64属91种;壳斗科、兰科、山茶科、菊科和杜鹃花科为群落主要组成科;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群落以中小高位芽植物(42.42%)占优势,叶级以中型叶为主(30.30%),叶片特征以单叶(81.82%)、革质叶(53.54%)、全缘叶(64.65%)、渐尖叶(41.41%)为主;对群落内云南铁杉树高、胸径和株数百分比进行分析,发现群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75.
通过建立的30块样地对中华大节竹林分进行了立竹度,年施肥量,N,P,K肥配比的正交试验和全面整地试验,并对试验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试验措施的最优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76.
以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1/2MSG培养基为基本成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2,4-D、6-BA和TRIA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获得最优诱导培养基,通过改变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降低其质量浓度的方式研究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效果,筛选适宜的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G+2,4-D 5.000 mg· L-1+6-BA 4.000 mg· L-1+TRIA 0.005 mg· L-1为最佳诱导培养基;2,4-D对思茅松成熟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TRIA,6-BA的影响最小;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P6+NAA 2.0 mg· L-1+6-BA 0.6 mg· L-1。  相似文献   
77.
以野龙竹竹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野龙竹茎中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分布及含量;采用超声波萃取竹茎中的总黄酮,比较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影响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萃取温度〉料液比〉超声萃取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萃取温度为50%,超声萃取时间为15min,料液比为1:25,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0.36mg/g。  相似文献   
78.
独龙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山峡谷半封闭的地势,植物区系地理的组成极为复杂和多样化,作为植物界中进化水平较高的单子叶竹类植物也表现出了异常的区系组成和类型结构的多样性。通过对独龙江地区竹类植物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竹类植物10属27种1变种,其中发现贡山竹属新属1个,为高黎贡山特有属,该属仅有贡山竹一个种,为竹类中唯一具有附生习性的竹种;发现毒空竹、独龙江牡竹、巴坡藤竹、高山箭竹、毛环箭竹、阔叶箭竹6个新种。独龙江地区竹类属组成以热带亚洲起源为主,包括箣竹属、空竹属、藤竹属、牡竹属和玉山竹属,共有5属;东亚属4个,为方竹属、箭竹属、新小竹属和刚竹属。种的组成以暖温带至寒温带分布的箭竹属最为丰富,共计13种,占该区竹种数的48%。独龙江地区特有种共12种,占该区竹种数的44%。根据组成竹子群落的优势竹种的不同,将该区范围内的寒温性竹林划分为马亨箭竹林、黑穗箭竹林、高山箭竹林、尖削箭竹林、皱壳箭竹林及独龙江玉山竹林6个类型。独龙江地区汇集了多种区系成分的竹类,并在这里得到分化与扩散。是典型的东南亚成分分布的北限,东亚成分分布的西限,印度—缅北成分的东限,而寒温性高山竹类在本地区得到最大程度的分化与繁衍。  相似文献   
79.
版纳龙竹CONSTANS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版纳龙竹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前人基于水稻CO同源基因Hd1序列的保守区所设计的特异引物COS1和COA1,运用PCR方法扩增出一条1 520 bp的DNA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含有1个590 bp的内含子,编码区930 bp共编码310个氨基酸;该基因被命名为DxCO1,其DNA序列在G enB ank中的注册号为GQ358925。在G enB 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的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其它禾本科植物CO同源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1%~91%;推测的DxCO1蛋白质序列与其它种子植物CO同源基因蛋白质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DxCO1与小麦Hd1-like等5个基因聚成了一个强烈支持的分支;另外,在该片段推测的蛋白质序列的氨基端含有一个类似锌指蛋白的B-box(Cx2Cx8Cx7Cx2Cx4Hx8H)结构域,羧基端含有一个CCT(CO,CO-like,TOC1)结构域。序列和结构的高度同源性表明:DxCO1是版纳龙竹的1个CO-like基因,可能对其开花调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云南洱海水生双翅目昆虫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弄清洱海水生双翅目昆虫特征,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洱海水生双翅目昆虫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洱海共有水生双目昆虫5科41种。在东洋区分布种36种,87.80%。但也有较多古北区成分,在古北区分布有25种,占60.98%,洱海水生双翅目昆虫东洋区特征显著,但具有明显的古北区特性,同时在其他动物区系也有一定分布。在中国动物区系中,西南区均有分布,但华中、华南和西南区共有成分较多,表明3个分布区关系密切,同时在其他区中也有一定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