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改良花碱土不同肥料组合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有机肥与氮磷钾配合使用 ,研究在改良花碱土上不同肥料间组合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 ,结果表明 :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水平 ,并可改善小麦的品质 ;N ,P ,K三要素组合的小麦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NPK >NP >NK >PK。在施用较多有机肥的基础上 ,NPK、NK、NP这三组合间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PK这一组合产量较低 ,表明改良花碱土增施有机肥还必须投入足够的无机氮肥。改良花碱土上如不施用有机肥以NK产量为最低 ,表明增施磷肥产量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2.
6种鲜食彩色花生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博  顾克军  杨四军  张恒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73-12474
[目的]为彩色花生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彩色花生品种开白二号、YA03-5、豫黑、YS03.1.1、9686—8、豫紫一号为试材.以宿迁推广的高产大果品种为对照,通过随机区组排列的田间试验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栽培的优良彩色花生品种。[结果]9686—8的荚果产量最高,为4363.5kg/hm。,其次是开白二号,其荚果产量为4282.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2%和7.8%;豫紫一号的荚果产量最低,为3715.5kg/hm2。YS03-1—1感病毒病,中抗叶斑病,抗茎腐病。豫黑中抗茎腐病、叶斑病,YA03-5中抗叶斑病、病毒病。其他品种抗病性强。YA03-5的抗涝性弱。开白二号、9686-8、YS03-1.1、YA03-5、豫黑和豫紫一号的百仁重分别为69.40、72.50、55.70、67.50、65.18和70.66g,开白二号、9686-8、YA03-5和豫黑的出仁率分别为63.1%、70.3%、54.0%和59.2%。[结论]该研究为彩色花生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中小果型彩色花生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彩色花生新品种,2008年对百果重在70~150 g中小果型彩色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RD05-1和RG9686-1-1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当地推广品种;Ra9619、袖珍果和RH206-1各具特色,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4.
伪狂犬病猪脑组织MDA和S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染伪狂犬病毒(PRV)猪脑组织的MDA含量和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感梁PRV反脑组织MDA含量普遍升高,顶叶,额叶,小脑,扣带回和海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额叶升高(P<0.05),而扣带回,海马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自由基介入了PRV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淮北地区小麦播种期有提早的趋势,9月下旬的播种面积已占总面积的20%左右,这对提高小麦产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明确早播小麦的产量形成特点,为生产上因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1981年起,对早播小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6.
小麦区域试验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评价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运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非平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2008年和2009年的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试点和年份×试点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参试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变幅为7078.35~7798.11 kg/hm2,品种V2、V3、V13和V14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品种V13的平均产量居首位,比对照品种V21增产500.97 kg/hm2,增产率为6.87%;品种V8和V18的产量较低但与对照品种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产量的稳定性方面,品种V14对环境指数的反应较敏感,品种V4和V6的一致性表现较差,其余参试品种的稳定性表现相似。综观参试小麦品种两年的产量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品种有V2和V13,品种V14的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表现较差。此外,开展多年多点试验,对于客观评价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7.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优质小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不同麦区的小麦品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生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徐淮麦区自然生态条件下,通过选用优质良种,辅之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生产出品质达到北美硬红冬水平的优质小麦。文章还就优质小麦商品基地建设的规划、实施意见等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8.
迁麦1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大穗型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59.
以江苏省某乡镇为对象,开展了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秸秆利用状况、农民处理秸秆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收集利用量占秸秆产生总量的比例不足25%,50%以上农户产生的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技术普及不到位、作物收种时间重叠、效益驱动不足、秸秆利用机制不健全是秸秆禁烧和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主要问题,从科技支撑、有效组织、政策引导、农机农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0.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运及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穗型小麦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特点,选用典型的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单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多穗型和中间型,但最终产量表现为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适当减小叶片面积,增加群体穗数,可能是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