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8篇
  23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 0 0年 12月 2 0日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国际茶业商会、上虞市茶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全国茶艺馆经理论坛在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故乡浙江省上虞市举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宋少祥、副会长程启坤、上虞市副市长马韩儿、浙江省茶叶商会会长李元章、浙江大学农业及生物技术学院副梁月荣、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吴胜天以及在杭的部分茶科技、文化界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茶艺馆负责人应邀出席。论坛由程启坤主持 ,宋少祥常务副会长作了讲话。宋会长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茶馆负责人表示热烈欢迎 ,对茶艺馆这个古…  相似文献   
82.
为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在河北沧州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熟期组Ⅰ组(吉育97、吉育89、绥农28、绥农35)、Ⅱ组(吉育82、吉育92、辽豆21、辽豆32)、Ⅲ组(中黄35、冀豆21、邯豆7、沧豆5)的12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播期(6月16日、6月26日、7月4日、7月14日)对不同熟期组大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出现一定程度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百粒重无显著差异(P0.05);熟期组Ⅲ组大豆的产量降低,熟期组Ⅱ组和Ⅰ组大豆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个播期中,以熟期组Ⅲ组大豆冀豆21、邯豆7在播期6月16日的产量最高,分别为4 410.4kg/hm~2和4 329.0kg/hm~2。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施氮量对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和氮转化功能的影响,以设施番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处理(CK,0 kg·hm-2)、低氮处理(L,115 kg·hm-2)、中氮处理(M,225 kg·hm-2)和高氮处理(H,450 kg·hm-2),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FAPROTAX(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prokaryotic taxa)功能预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相对丰度为35.99%~40.06%,与CK处理相比,M处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H处理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M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有益细菌属Gaiella、Geminicoccus、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比例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变化未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了氮转化功能类群的...  相似文献   
84.
指出了扬州瘦西湖在建设、养护管理中通过贯彻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精神,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创新尝试,探讨了利用乡土树种、节约型观赏植物、注重修剪与病虫害防治和园林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等多方面措施,以打造出具有扬州特色的精品节约型园林.  相似文献   
85.
圣麦108是以116(208)为母本、鲁麦1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圣麦10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为该品种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6.
为全面了解河北省大豆产业状况,2021年12月25日至1月15日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和示范县组成的团队,分别对河北省11个地市进行大豆生产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累计获得调研样本数量220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河北省2021年大豆种植面积较2020年下降23.3%,大豆单产下降4.0%;3种种植模式纯收益依次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高产优质种植模式>林下种植模式。调研结果指出了新品种新技术使用率偏低和应对隐性灾害储备不足是影响河北省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新品种新技术使用率、提高应急处置隐形灾害能力和加大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力度的科研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87.
中国吉林森工集团露水河林业局位于长白山北麓,辖区经营面积121.295公顷,森林蓄积量2.0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5%。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然红松母树林11.725公顷,是国家重要  相似文献   
88.
我国生态农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农场作为生态农业的落地载体,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市场灵活性,在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新形势下,各地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农场典型案例。2016-2017年,作者重点围绕面源污染防控与农业清洁生产,以我国东部15个省市的468家生态农场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开展典型案例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90%的农场成立时间在15年以下,生态农场经营者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土地面积在6.6~16.6 hm2的农场占到40%,土地平均租金为11 040元·hm-2·a-1;以公司、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组织形式的农场各占23%、40%和30%;进行了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农场占到73%;生态农业措施采用率排在前5位的是有机肥/堆肥、人工/机械除草、轮作、清洁田园、杀虫灯/秸秆还田;养殖农场的生态意识较为淡薄,生态措施的采用情况也不乐观。在农场投入方面,种植农场的肥料投入和养殖农场的饲料投入最高,劳动力工资平均在3~4万元·cap.-1·a-1;种植农场收益率为-21%~70%,养殖农场为13%~337%,种养结合农场为-21%~152%;50%的农场获得过农业补贴。从调研结果看,我国生态农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指导。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还从技术应用、产业融合、成本收益、销售途径及补贴政策等方面分析了生态农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生态农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9.
在水资源缺乏和污染问题及巨大的水禽出栏量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肉种鸭无水旱养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肉种鸭旱养技术成果进行了整理,介绍了旱养肉种鸭鸭舍建设及种鸭各阶段饲养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90.
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吸附量及吸附机制,以花生壳、玉米秆、杨木屑和竹屑为原料,在500℃下充N_2保护热解制备生物炭,通过电镜扫面图(SEM)与傅立叶红外光谱图(FTIR)表征NH_4~+-N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特征,结合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NH_4~+-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后生物炭表面附着颗粒或粉末物质,孔隙被填充,表面变得较为平坦。四种生物炭表面分布的-OH、-C=O、-C-O,以及花生壳生物炭与玉米秆生物炭表面的-CH_3、-CH_2、-O-参与了吸附;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四种生物炭对NH_4~+-N的等温吸附;吸附均在50 min内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生物炭对NH_4~+-N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在溶液pH=7.00条件下,初始浓度为800 mg·L~(-1)的体系中,四种生物炭对NH_4~+-N的最大吸附量为9.5~15 mg·g~(-1),吸附能力大小为花生壳生物炭玉米秆生物炭竹屑生物炭杨木屑生物炭。研究表明,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吸附NH_4~+-N起到决定性作用,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且由快速反应所控制,四种生物炭中吸附性最好的是花生壳生物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