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8篇
  22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51.
【目的】为了筛选构树可以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耐寒指标。【方法】在构树越冬前芽组休眠的过程中截取枝条顶端部位,测定含水量、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部占横截面的比例,分析不同种源构树耐寒性。【结果】在越冬前休眠的过程中,北方来源的构树枝条含水量低于南方来源的构树,木质部占横截面的比例以及木质素含量高于南方来源的构树,而枝条含水量、木质部占横截面的比例以及木质素含量直接影响植株的耐寒性。【结论】南北方构树在越冬的过程中对低温的抵抗能力有显著的差异,枝条含水量、木质部占横截面的比例以及木质素含量直接影响构树的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52.
母猪发情监测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母猪的繁育性能和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对母猪发情的监测以人工观察为主,受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已研发的发情监测装置,存在识别效率不高,自动记录功能不完善,监测准确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一种能及时准确监测母猪发情的装置,提高母猪发情的准确性判断,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3.
杨亮  王卓  白晓平  高雷  扈伟斌 《农机化研究》2019,(6):121-124,129
玉米籽粒破碎率是联合收割机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玉米籽粒破碎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出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性能,还对玉米种植区域的产量多少、玉米仓储效率及以玉米为主的工业原材料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玉米籽粒破碎率在联合收割机上的在线检测一直是我国农业领域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为此,设计并研发出一种玉米籽粒破碎率在线采样装置,用于对联合收割机玉米籽粒破碎率情况进行在线检测,并通过模拟实验平台对采样装置进行安装调试。实验结果表明:采样装置采样效果较好,可初步满足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54.
选用寒地粳稻松粳9号和松粳6号,在一定的施肥量下采用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水稻开花后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总淀粉含量,同时还可适当提高稻米支链淀粉含量。适当减小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灌浆后期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而在灌浆前期淀粉合酶(SSS)活性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减小而降低。通过相关分析可知,ADPG焦磷酸化酶、Q酶和SSS与淀粉及其淀粉组分密切的相关,对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 合理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5∶3∶1∶1)能够调控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从而增加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55.
氮素用量对寒地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寒地水稻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氮素用量对寒地水稻功能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水稻功能叶片NR、GS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氮素用量对功能叶片NR、GS活性的影响因品种和时期而异;寒地水稻功能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从齐穗后呈下降趋势,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生育时期NR、GS、RuBP羧化酶活性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一致;在一定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氮量增加而增加,氮素用量与产量间呈一元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56.
杨亮  杨细飞  张毅  刘建军  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46-19948
[目的]探讨SET与eEF1A1在人肝细胞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以人L-02肝细胞为材料,在非变性条件下提取总蛋白,将鼠抗人SET、兔抗人eEF1A1抗体分别加到总蛋白提取物中,用偶联了琼脂糖珠的Protein A/G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分别用兔抗人eEF1A1、鼠抗人SET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在用SET抗体免疫共沉淀下来的蛋白复合物中检测到eEF1A1,同时在用eEF1A1抗体免疫共沉淀下来的蛋白复合物中也检测到SET。[结论]SET与eEF1A1在人肝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57.
应用白僵菌在1×10^5个孢子/ml、1×10^6个孢子/ml、1×10^7个孢子/ml、1×10^8个孢子/ml和1×10^9个孢子/ml 5个不同浓度对萧氏松茎象成虫进行毒力测定。其中以10^9个孢子/ml毒力最强,接种20d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100%,白僵率达95%,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致死和白僵速度最快,其LT50分别为8.39d和9.52d,10^8个孢子/ml次之,分别为9.30d和11.20d。各浓度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致死率和白僵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时间,致死率和白僵率均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虽然10^9个孢子/ml和10^8个孢子/ml毒力强,但所需孢子量大,不适合应用于生产实践;10^7个孢子/ml毒力也很强,所需孢子量适中,因此较适合在生产实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8.
密度对饲用玉米蔗糖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饲用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密度对蔗糖合成和积累的影响,探讨蔗糖合成酶(SS)、磷酸蔗糖合成酶(SPS)与蔗糖间的相关性,明确蔗糖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至成熟期蔗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孕穗期至灌浆期SS活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SPS活性在孕穗期至灌浆期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子粒蔗糖含量因密度和品种而异,SS活性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子粒SPS活性在整个灌浆过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在吐丝42 d以前酶活性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功能叶片SPS活性、SS活性与蔗糖含量间在孕穗期至成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SPS活性与蔗糖含量在吐丝7~42 d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SS活性与蔗糖含量在吐丝后(除吐丝42 d呈显著正相关外)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59.
生物实验流程管理是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我们针对生物实验室实验流程灵活,数据流网络复杂等特点,设计了一套生物实验流程管理模型(Biological experiments flow management model,简称BioEFM),为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Biolog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缩写为BioLIMS)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大大提高了BioLIMS的开发效率。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BioLIMS)应用于水稻基因组测序实验的信息管理中,为水稻基因组测序实验提供了灵活、便捷、高效的实验信息管理工具,为水稻基因组测序及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糖源代乳料对肉用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黑安格斯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随母牛饲喂,A、B、C组分别饲喂以葡萄糖、乳清粉和熟化玉米粉为主要糖源的代乳粉,30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试验期为45 d。分别在犊牛30、45、60、75日龄时进行空腹称重,测量体尺,每天观察记录犊牛的腹泻情况。在35~43和65~73日龄进行两期消化试验,采集样品,测定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试验前期不同糖源对各试验组犊牛影响明显,30~45日龄时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A、B组(P< 0.05),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A组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组(P< 0.05);C组DM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B组(P< 0.05);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组(P< 0.05),极显著低于B组(P< 0.01);犊牛腹泻率在这一时期也偏高。45日龄后这种影响逐渐减小,A、B组犊牛日增重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C组犊牛生长速度也快速增加,到75日龄时平均日增重与A组差异不显著(P> 0.05);第二期消化试验中各试验组犊牛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明显提高,犊牛腹泻率也开始降低,试验后期降至为0。而在整个试验期不同糖源对各组的体尺及体尺指数影响不大。综上,在试验中乳糖效果最好,葡萄糖次之,熟化玉米粉则在前期效果不佳,但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效果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