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8篇
  22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91.
氮素用量对饲用玉米生物干重和营养能量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饲用玉米以中原单32、龙辐208和高油115三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对饲用玉米生物干重和营养能量价值的影响,探讨氮素用量与饲用玉米产量、可消化总养分产量、净能的关系以及各器官占总产量的分配率.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生物干重均N250为最佳氮素用量,品种问龙辐208表现最好;不同氮素用量下各器官生物干重分配率品种问存在差异;氮素用量与饲用玉米生物干重、可消化总养分产量和净能之间均呈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92.
人参果属茄科多年生植物,原产安第斯山北麓,其果肉爽甜多汁、清香味美、风味独特。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等特点,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人参果含有碘、钼、铁、磷、硫、硒、锌等十八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对各种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含硒元素,  相似文献   
193.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根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双峰曲线(除丰禾10N100、N200处理外)变化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孕穗期和灌浆期。3个品种的N200处理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4.
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药剂防治等调控措施已不能满足农业植物病害防控需求,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技术和措施。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为纳米技术成为现代化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奠定了基础。为深入了解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实践应用,主要从2个层面综述了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包括无机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性研究,利用纳米农药和纳米载体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纳米技术在病害防控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未来农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地位,为利用新兴纳米技术高效、绿色防治植物病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95.
导读:概述了理县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该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山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6.
气吸式胡萝卜起垄播种一体机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结合山东等地的胡萝卜垄作种植模式,研制了一种集起垄、开沟、精量播种、覆土、镇压等功能于一体的气力式胡萝卜精量播种机,实现胡萝卜垄上窄行精量播种作业。该机采用负压吸种、正压吹杂完成单粒精量播种,主要由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起垄整形装置、开沟分种装置、覆土器、机架及传动系统组成。根据吸种及投种过程的种子受力及运动分析,得到排种器气室真空度临界值,明确了投种位置及株距均匀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双圈型孔排种盘,排种盘内外圈型孔所在圆周半径分别为87.5和95.0 mm,每圈型孔数量为30个。依据清种要求及作业空间,设计锯齿刮板式及偏心式刮种器,实现型孔两侧刮种;根据种植农艺要求,确定FL-2.5型风机,实现不同播种风量要求;采用3个双翼铧式犁起垄,并通过整形装置对垄形进行修整,一次完成2个梯形垄;遵循单体双窄行、浅开沟及少覆土要求,确定了开沟分种结构及覆土板参数。依据投种过程分析,采用低位投种方式,最低限度布置排种器,开沟分种装置总体高度在100mm左右。以排种盘型孔直径、排种盘转速和气室负压为试验因素,以粒距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试验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获得排种器最佳参数组合为型孔直径1.6mm,排种盘转速18 r/min,气室负压4.4k P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播种粒距合格率大于94%、漏播率小于5%、重播率小于4%,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及胡萝卜种植农艺要求,可为胡萝卜精量播种机具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7.
为解决妊娠母猪按个体定量饲喂及剩料难以控制等问题,以妊娠母猪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种妊娠母猪自动饲喂机电控制系统。采用低频(134.2 KHz)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识及无线局域网技术,实现对母猪个体的自动识别与数据交换;利用全机械式通道,实现单头母猪进入与离开的自动连锁设计;通过嵌入式芯片(ARM LPC1766)的模块饲喂器控制,配合下料直流无刷电机的单圈旋转以及与接近传感器触发的协同工作,实现对预设饲喂量的准确投料及剩料的前移控制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预设的日饲喂量可以2次饲喂完成,不论饲喂的内、外环境应激如何,出现剩料比例仅为2.1%;不同妊娠期(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母猪,可以实施有差异的精确饲喂。该文为妊娠母猪自动饲喂系统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8.
哺乳母猪自动饲喂机电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随着中国规模化、集约化种猪场数字化智能饲喂需求的快速增加,为解决哺乳母猪少吃多餐且随哺乳日龄变化采食量动态增加的饲喂控制需求,该研究以哺乳母猪为试验对象,将机电系统、无线网络技术、Android技术、SQL Lite网络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与哺乳母猪的营养供给模型集成起来,设计了一种哺乳母猪自动饲喂控制智能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组成一个哺乳母猪智能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供料线、缓冲料仓、料位控制筒、料位调控杆、下料控制线管、螺旋输送机、中央控制箱、下料触发器、料槽及下料管道等,而且通过在系统的微处理器内存预设的采食量模型与雨刷电机精确旋转的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预设饲喂量的准确投料;还通过储料仓的料位控制机构及设置的人工观察孔,可控制缓冲料仓的合理贮料量,尤其对泌乳早期(0~10 d)母猪的存贮料量最佳为大约10 d单头母猪的理论采食量,以保持日粮的新鲜度及减少结拱;预设的采食量的动态投料控制量基本符合哺乳母猪实际采食变化规律,且实际采食量的变化轨迹收敛于对数曲线。基于智能自动饲喂系统中采食量模型计算出不同泌乳日期的预测采食量,按4次/d的饲喂频率及变化的投料比例(30%,25%,25%及20%)进行定时与定量投喂,与人工饲喂对比,能显著促进哺乳仔猪采食量的增加(P0.05),以及极显著提高哺乳仔猪的平均体质量日增加量(P0.01)。此外,考虑安装、清理料槽及母猪采食的方便性,建议母猪饲喂器的触发器安装高度大约为10 cm。总之,该文设计的哺乳母猪电子自动饲喂系统无需传感器及电子标识技术的应用,适合在中国中、小型的种猪繁育场的哺乳舍推广应用,且系统设备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的部署方便。进一步指出,母猪自动饲喂器除需要验证哺乳母猪的采食特性及哺乳的仔猪的断奶性能外,在未来还需要观察母猪的返情率甚至断奶商品猪的成活率等指标,从整个母猪的利用年限评价智能饲喂设备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9.
针对中国规模化养猪场及散养户目前建立养殖电子档案存在的不灵活性及效率较低等技术问题,该研究采用新一代PDA或智能手机作为开发平台,以.Net2005为开发语言,以SQL Server 2005CE为数据库,以TD-SCDMA无线宽带通信与Internet的融合为数据传输技术,提出了生猪养殖过程移动数据采集的数据规范,开发了适用于集生猪养殖档案建立及猪肉产品质量溯源的移动系统。系统运行表明:构建的移动系统可实现对猪只耳标的佩戴、免疫事件、饲料及兽药使用及监督抽检数据的移动采集与无线网络传输,实现了对生猪养殖过程电子档案建立及产品质量安全数据的深度查询。开发的系统既是对规模化养猪场通过桌面系统建立养殖档案的补足与完善,又是猪只散养户建立养殖电子档案的有效方案。此外,该系统为官方兽医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移动监管工具执行监管工作。研究进一步指出,随着TD-SCDMA技术的普及通信资费下降,该系统在构建中国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0.
为促进四川大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以彭州正月早大蒜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2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方式与传统施肥方式对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处理1条件下,大蒜的地上假茎高最大,比对照提高19.42%,抽薹率和产量最低,分别为74.87%和377.04kg/667m2;有机肥替代处理2条件下,大蒜的蒜薹总长、薹茎长、薹茎基部粗、单薹重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5.45%、7.69%、8.42%、25.28%,抽薹率和产量最高,分别为88.25%和507.79kg/667m2。相关性分析表明,蒜薹产量和单薹重与土苏调理剂、枯芽春呈极显著正相关,蒜薹产量与快克菌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土壤中补充土苏调理剂和枯芽春对蒜薹有增产效果,补充快克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蒜薹减产。有机肥替代处理2可作为推荐施肥方式在彭州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