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4篇
  17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生长季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和碳固定量,结果表明: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不同,在玉米生长季,CO2和N2O累计排放量表现为秸秆过腹还田(CGS)>秸秆直接还田(CS)> 秸秆不还田(CK)> 秸秆-菌渣还田(CMS),CH4的累计吸收量表现为CGS >CK >CMS >CS,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也影响土壤和植物的碳储量,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CGS> CMS> CS> 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植株、籽粒的固碳量表现为CGS> CS> CMS> CK,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和CK相比,在CS、CGS和CMS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均增加,但增加量不同,表现为CGS> CMS> CS >CK,既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最大,其次是秸秆-菌渣还田模式,之后是秸秆直接还田模式.在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为22 493.83 kg CO2·hm-2,分别比CK、CS和CMS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增加24.2%、 18.7%和 1.6%.从减缓全球变暖的角度,推荐秸秆过腹还田模式,该模式也有利于形成粮食-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田的固碳、减排.  相似文献   
432.
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后免疫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 1日龄 SPF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 REV)后 ,胸腺和脾脏 T细胞增殖反应及 T细胞数量、法氏囊和脾脏 B细胞增殖反应和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胸腺和脾脏 IL- 2及 IFN诱生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 ,雏鸡感染 REV后 ,胸腺和脾脏 T细胞增殖反应及数量、法氏囊和脾脏 B细胞增殖反应和 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未感染对照雏鸡 ;胸腺和脾脏 IL- 2及脾脏 IFN诱生活性显著下降 ,表明感染 REV后雏鸡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及细胞因子 IL- 2及 IFN免疫调节减弱。  相似文献   
433.
土壤肥力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为花生品质区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的土壤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仪法(以占干物质重量的百分率表示);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K2Cr2O7-H2SO4氧化法;土壤全氮测定采用凯氏法;土壤速效钾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土壤速效磷的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结果]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花生脂肪含量和油亚比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00 179 4 X2+25.597;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162 X1+43.317;同时土壤有机质也是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15 04X1+0.954.[结论]不同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不同,改善花生的品质应通过施用合适配比的肥料来实现.  相似文献   
434.
为了解气候及环境变化对鱼类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对预防和避免生态失衡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于干旱前后,在李仙江流域江城采集长石爬鮡标本24尾,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干旱前后长石爬鮡(Euchiloglanis longus Zhou)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条引物对干旱前后2个群体24个个体共扩增出58条带,其中多态位点34个,占58.62%.干旱前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51.72%、0.229 8和0.328 1,干旱后分别为39.66%、0.164 1和0.237 2.干旱前后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95 8,遗传相似性为90.86%,遗传分化系数为0.172 0.干旱后长石爬鮡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但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维持.  相似文献   
435.
为了探讨饲料LNA/LA比对鲤幼鱼生长性能和LC-PUFA合成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等氮等脂饲料。对照组(D1)以鱼油为唯一脂肪源,其他5组实验饲料以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且LNA/LA比分别为0.02(D2)、0.46(D3)、1.09(D4)和1.53(D5)。8周养殖实验后,分析各处理组鱼体的生长性能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肝脏Δ6 fad-a/b和elovl5-a/b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饲料对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鱼体肝脏LC-PUFA水平,提高了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水平。在各植物油组之间,饲料LNA/LA比显著影响了鱼体WGR和SGR指标,其中D2和D4组鱼体生长表现较好;随着饲料中LNA/LA比的升高,鱼体肝脏LC-PUFA水平,以及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水平也随之增加,其中D4组鱼体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量最高,且其LC-PUFA含量显著高于D2和D3组。由此可见,植物油饲料尽管不影响鲤正常生长,但影响了鱼体肝组织LC-PUFA含量。然而,饲料中添加适宜的LNA/LA比(1.09∶1)可促进鲤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的表达,最大限度地提高鱼体内源LC-PUFA合成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植物油饲料对鱼体组织LC-PUFA含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36.
2001年春汛期对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鲢鱼三层流刺网捕捞群体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捕捞群体由体长47-74.5cm组成,平均为61.08cm;体重由1700-7000g组成,平均为3574.3g组成,年龄3^ - 8^ 龄组成,以4龄为主,占26.2%;绝对生殖力由318500-763125粒组成,平均为445593粒;相对生殖力81.66-231.25粒/g,平均为143.12粒/g;成熟系数雌群平均为18.68%(12.82-28.03),雄群平均为2.12%(1.09-3.35);肥满度雌群平均为0.0135%(0.0121-0.0146),雄群平均为0.0140%(0.0128-0.0149);种群数量点51.4%,重量占70.8%,共计7.8t,计2078尾。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绥滨江段鲢鱼资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3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李仙江流域景东、国庆和大寨长石爬鮡(Euchiloglanis longu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1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引物,对长石爬鮡3个地理种群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58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6个,多态位点达62.07%,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7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501.3个群体未检测到各自特有的扩增带.AMOVA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73.06%)的遗传变异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造成,26.94%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104,基因流Nm为1.8762.根据个体间遗传距离进行的PCoA分析显示,3个群体基本分开.  相似文献   
438.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 beta, PGC-1β)基因在草鱼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草鱼PGC-1β基因的核心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PGC-1β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状况;同时研究了饥饿、饥饿再投喂及高糖(糖含量45%)高脂(脂含量8%)饲料对草鱼肝胰脏PGC-1β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草鱼PGC-1β基因部分cDNA片段长为885bp(GenBank登录号为:KM580493.1),共编码293个氨基酸,与斑马鱼的同源性为81%;该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肠和肝胰脏次之;与正常投喂组相比,饥饿(7d)导致PGC-1β在肝脏中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再投喂后几乎恢复到对照组的表达水平。饲喂高脂以及高糖高脂饲料(65d)后,与对照组相比,草鱼肝胰脏中PGC-1β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PGC-1β基因在草鱼能量代谢旺盛的组织中高表达,同时饥饿处理、饲料糖和脂肪水平等营养状况显著影响PGC-1β mRNA的表达。以上提示,PGC-1β在草鱼能量代谢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9.
正近年来,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发展突飞猛进,2013年全国水产饲料总产量近2000万吨,约占全球水产饲料总量的45%,占中国饲料工业总产量的10%。与水产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领域热点较多,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全国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约有20%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的教  相似文献   
440.
在罗平县针对5个生物产量高的油菜品种进行饲料利用试验,经终花期和绿熟期测产、性状测定、营养分析及油菜袋装青贮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生物产量高,终花期、绿熟期平均每公顷产量79.9 t,酸香多汁,适口性好,水分调节适宜可青贮保存,且相对籽实收益,效益不减,品种以核优5号、德微油50和德盛油99饲用收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