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5篇 |
农学 | 25篇 |
基础科学 | 21篇 |
39篇 | |
综合类 | 207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46篇 |
园艺 | 37篇 |
植物保护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长期节水灌溉条件下保护地土壤无机磷分级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田土壤长期节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0~60cm土壤剖面中,无机磷组分均以Ca-P含量最高,Fe-P、Al-P和O-P含量在不同灌溉处理中表现不同。滴灌处理O-P含量略大于Fe-P,明显大于Al-P;渗灌土壤Fe-P稍大于O-P,但二者均明显大于Al-P;沟灌土壤Fe-P大于Al-P大于O-P,而后二者比较接近,差异不明显。3种灌溉处理各种形态无机磷随剖面加深逐渐降低。而且上层土壤各种形态磷相差较大,往下这种差异逐渐减小,至60cm土层时,O-P、Fe-P和Al-P趋于一点,Ca-P也与它们比较接近。从整个剖面无机磷变化趋势看,O-P比较稳定,变化不明显,其它3种形态无机磷变化较大,尤以Ca-P变化幅度最大。下层土壤各种形态无机磷含量比较低而且互相接近,说明下层土壤受施肥和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402.
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D1代遗传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严重威胁烤烟大田生产的赤星病病害,培育抗病品种,以烤烟品种NC89为受体,具有选择标记性状的CV87为供体,采用浸种法将供总DNA导入受体,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D0代变异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1代,对其D1代进行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DNA在D1代,仍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色,叶面积,生育期及抗病性等性状,并获得较高化率D1代为15%,导入后D1代成熟烟叶总糖与蛋白质含量变异株与对照基本一致,说明变异株基本保持了受体原有的优良品种,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明导入D1代变异株出现了受体没有的耐供体所特有的两条谱带,Rf0.19和Rf0.63,具有供体特有的两条谱带的D1代变异株有A14B6.C5.C10.D3等5个优良株系。经过D1代一系列检测和筛选,选出5株早熟,优势,抗病变异株有A14.B6.C5.C10.D3。为今后进行D2代筛选,通过分子验证,为烟草育种创造新种质,开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03.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和施氮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方法]在玉米秸秆还田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4 a定点试验,研究在豫北潮褐土类小麦田,施氮方式及添加秸秆腐熟剂对小麦产量、群体、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寻求最佳施氮方式。[结果]豫北潮褐土类小麦田,在施氮225 kg/hm~2水平下,以氮肥基追比5∶5+2 250 g/hm~2秸秆腐熟剂的施肥方式小麦产量和千粒重最高。[结论]氮肥基追比5∶5+2 250 g/hm~2秸秆腐熟剂为最佳小麦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04.
农药化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地位。农药化学的研究涉及农学、生物化学、环保学、医学等学科,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天然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昆虫信息素,元素有机农药4个方面概述了农药化学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06.
灌溉方法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与沟灌相比,渗灌、滴灌有利于番茄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根冠比,使植株的根系活力增强,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407.
冬小麦垄作交替隔沟灌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垄作交替隔沟灌溉栽培技术因具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光能截获量,抑制病害危害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在综述了大量理论的基础上,筛选出冬小麦合理的高产节水垄作灌溉模式,探讨垄作冬小麦交替沟灌的增产调优节水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在其与玉米连作的农田周年耗水特性及其节水机制等未来探索方向,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垄作的目标是实现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高效节水,提高作物产量。小麦垄作措施是一种结合秸秆免耕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可持续性的栽培技术。研究出适合河南省北部地区两年三作的长期农业地区的小麦-玉米垄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08.
409.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