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1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0篇 |
农学 | 114篇 |
基础科学 | 119篇 |
129篇 | |
综合类 | 801篇 |
农作物 | 121篇 |
水产渔业 | 55篇 |
畜牧兽医 | 479篇 |
园艺 | 117篇 |
植物保护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75-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报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75-1984年鉴定的9254个标样的结果,对发现的条中21-28号等小种进行了广泛研究,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品种布局的关系,七十年代初的优势小种条中17号和18号急骤下降,出现频率分别由1975年的43.37%和20.78%下降到1977年的7.66和1.81%,而19号小种群则由1975年的15.06%上升到81.05%。进一步研究后将19号小种群中在鉴别寄主Trigo Eureka,丹麦1号,维尔和南大2419上有稳定的致病力差异的类型分别定名为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其中25号于1981年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优势小种,1981-1984年出现频率达31.25-44.21%,其次是23号(12.48-27.58)和26号(5.84-24.64%)。新近发现的条中28号对当前作为抗原利用最广泛的洛夫林10等"洛类"品种有很强的致病力,是当前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本文还总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传播,扩展的规律。这些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盐逆境下甘蔗叶片膜脂过氧化与保护酶的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个耐盐力不同的甘蔗品种桂糖11(耐盐)和粤糖57423(不耐盐),经过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处理后.甘蔗叶片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又以不耐盐品种的粤糖57423增加明显.与此同时,叶组织内过氧化物酶和超氧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除在较低质量分数的NaCl下表现增强外,随NaCl质量分数的提高也表现出活性下降的趋势.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以上变化的幅度均以不耐盐的品种粤糖57423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5.
106.
试验旨在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为切入点,研究建昌马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从建昌马(n=39)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mtDNA D-loop区并直接测序,分析其高变区247 bp序列信息,统计mtDNA D-loop区的单倍型及变异位点,计算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d)、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Pi)和平均核苷酸变异数(average number of nucleotide differences,K)。构建包括建昌马在内的19个品种马的NJ系统进化树,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试验获得了清晰的PCR扩增产物,并通过直接测序方法获得了约1200 bp的序列。39匹建昌马mtDNA D-loop区247 bp序列(其中1个样品缺失1 bp)的AT碱基含量为61.45%,属AT碱基对富集区,检测到33个多态性位点,共显示26种单倍型,其中4种为共享单倍型,且Hap7和Hap1为优势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47,核苷酸多样性为0.02399,平均核苷酸变异数为5.901,显示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NJ系统进化树显示,建昌马分布在A、C、D、E、F、G共6个支系中,约50%的样品分布在A支系,显示出复杂的母系起源;建昌马与关中马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其次是三河马、文山马、韩国车巨马(0.024),与韩国济州岛马遗传距离最大(0.032)。本研究结果表明,建昌马的mtDNA D-loop高变区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多个母系起源,且A支系占有明显优势,与关中马、文山马可能有共同的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侵染大豆和桑的烟草坏死病毒(TNV)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介绍农业部植检所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进行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杀虫效果方面:室内试验得出:对谷斑皮蠹成虫、幼虫、蛹,温度11~14℃,10克/m~3,处理24~48小时,效果100%。对谷斑皮蠹卵,温度11~14℃,15~50克/m~3,处理24小时,效果9.0~62.5%,50克/m~3处理48小时,40克/m~3处理72小时效果100%,温度20~22℃,40克/m~3处理24小时,15克/m~3处理48小时也100%死亡。对谷象、玉米象、绿豆象的卵,温度20℃,15克/m~3处理48小时效果100%。对胚后期的黑皮蠹、烟草坪,印度谷蛾幼虫、玉米象、谷蠹和绿豆象成虫的效果更好。室外粮垛上试验,粮温15~16℃,50~70克/m~3处理24小时,对玉米象和绿豆象各虫态的效果100%。中草药材垛上试验,温度27~28℃,30克/m~3处理二天,对黑皮蠹幼虫、玉米象各虫态以及锯谷盗成虫效果100%。真空熏蒸,真空度负745~720mmHg,温度12~20℃,70克/m~3处理3小时,对谷象和绿豆象卵的效果方能100%。熏蒸粮食残留量测定结果:20~70克/m~3熏蒸3天,小麦中氟残留量为0.55~1.48ppm,水稻中为0.29~2.48ppm,玉米中为0.09~1.51ppm。熏蒸粉类粮食残留量高。硫酰氟熏蒸粮、棉、油、蔬菜以及林木种籽,对发芽安全。粮食在熏蒸期间对硫酰氟的吸附量,以大豆和玉米为例,分别只有溴甲烷吸附量的36%,20.3%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