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
蓝靛果忍冬不同品种果实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蓝靛果忍冬为对照,对格尔达、落火炭2号、别列里、伊利亚特1号、伊利亚特2号等12个品种进行多年试验,分别对单株产量、百果质量、最大单果质量、果皮颜色、果型、风味等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格尔达、落火炭2号、别列里、伊利亚特1号等4个品种表现较好,单株产量以落火炭2号最高,为3.00 kg,最大单果质量以别列里2号最大,为1.56 g。 相似文献
33.
34.
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试材,采用大棚划区试验,设置施用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菌肥(PL)、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肥(BS)、哈茨木霉真菌(Trichoderma harzianum)菌肥(TH)及其三者复合菌肥处理(MX),以不施用菌肥为对照(CK),探索了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甘草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PSⅡ光化学特征、黄酮组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菌肥应用于甘草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微生物菌肥处理(PL、BS、TH、MX)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了叶绿素荧光(Fv/Fm、qP、ΦPSⅡ),降低了PSⅡ光化学损耗特征(φDo、φPo、Ro、Ψo);同时提高了黄酮组分(甘草素、异黄酮、二氢黄酮、查尔酮)含量,各处理整体表现为CK相似文献
35.
以野生“黑穗醋栗”为对照,对2008年由俄罗斯引进的球形、开心、波瑞杂交、里塔4个穗醋栗品种进行驯化选育试验,综合分析物候期、植物学特性、果实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球形的物候期都较早,基生枝数量最大,单株产量仅次于波瑞杂交,果实芳香浓郁,风味甜微酸,果皮厚度中等,果实较大,总体表现良好。初步驯化选育品种为球形。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广东肇庆主要使用的2种砧木对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Shatangju’)抗寒性的影响,为优化其引种栽培和苗木繁育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枳壳[Poncirus trifoliata(L.)Raf.]砧、酸橘(C.sunki Hort.exTanaka)砧3年生砂糖橘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中48 h内从10℃梯次降温至(3±0.5)℃、(-3±0.5)℃分别胁迫24 h,然后,经48 h梯次升温至10℃,24 h后转移至塑料温室中常规栽培90 d,期间调查测定落叶量、生长量、生物量,定期测试分析抗寒生理特性。【结果】在(3±0.5)℃、(-3±0.5)℃胁迫后栽培的90 d中,砂糖橘酸橘砧植株单株落叶数量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412.2%、134.5%,落叶质量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546.6%、1098.0%;胁迫后90 d酸橘砧植株株高降低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5.0%、16.3%,地径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75.0%、8.8%,冠幅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231.6%、52.2%,全株生物量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465.4%、45.6%。(3±0.5)℃、(-3±0.5)℃胁迫后90 d,酸橘砧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Chl c)降低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101.1%、27.0%,光合速率(Pn)降低幅度分别大65.8%、52.2%,叶片蒸腾速率(Tr)升高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44.1%、99.9%,叶片气孔导度(Gs)升高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41.3%、39.7%。低温胁迫导致砂糖橘叶片碳同化关键酶(Rubisco)、FBP、Ald及PEPC的活性均较同期对照显著降低,叶片水分饱和亏缺(WSD)显著加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枳壳砧植株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酸橘砧植株。【结论】砂糖橘枳壳砧植株抗寒性显著强于酸橘砧植株,其机制主要在于低温胁迫下落叶程度轻,根系较发达,叶片较厚重,光合效率较高,叶片抗脱水、抗膜脂过氧化能力强。 相似文献
37.
基于不同模型不同指纹因子的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指纹识别技术计算了东北黑土区典型小流域不同侵蚀产沙源地的泥沙贡献比。通过分析农地、林地、草地表层土以及侵蚀沟样品中的33种物质,使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判别分析筛选出包括P、Ce、Ga、Rb和137Cs组成的最优复合指纹因子,并将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ex作为第2组指纹因子,将最优复合指纹因子中的单个因子分别作为单因子,作为第3组指纹因子,分别利用多元混合线性模型、Bayesian模型和单因子解析解等泥沙来源指纹分析方法计算了表层土和侵蚀沟的相对泥沙贡献比。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模型不同指纹因子的泥沙来源贡献比结果虽不尽相同,但无重大差别。利用多元混合线性模型计算时,由放射性元素137Cs和210Pbex作为指纹因子计算的泥沙来源(表层土47.5%,侵蚀沟52.5%),与最优复合指纹因子计算的泥沙来源(表层土44.6%,侵蚀沟55.4%)基本一致;利用Bayesian模型计算时,由放射性元素137Cs和210Pbex作为指纹因子计算的表层土和侵蚀沟的泥沙贡献比约各占1/2,而利用最优复合指纹因子计算得到的泥沙贡献比中,表层土(58.8%)多于侵蚀沟(41.2%);以复合指纹因子中单个因子为指纹因子计算解析解,P、Ga、Ce、137Cs 4个因子的判别能力较强,能有效判别泥沙物源区;为保证泥沙贡献比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有必要确定各模型的计算精度,并挖掘具体的影响因素,调整参数或算法,为模型改进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面积占比不足1%的侵蚀沟贡献了流域近1/2的泥沙,表明侵蚀沟发育引起的土壤流失不容小觑,应加强对该区侵蚀沟道的治理。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涂膜处理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和壳聚糖3种涂膜剂处理冷鲜羊肉后,样品在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pH值、汁液损失、色泽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壳聚糖乙酸溶液能够有效地抑制冷鲜羊肉表面杂菌的生长繁殖、减缓pH值及TVB-N含量的上升速度、降低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损失率,阻止肉色指标亮度(L~*)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的快速下降,总之,2%壳聚糖乙酸溶液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2%的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溶液,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没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不同温度下贮藏羊肉细菌群落结构,明确温度条件对羊肉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冷藏(0±4)℃和冰温(-1.2±1)℃贮藏条件下羊肉菌群的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4个样品共获得优质序列591 754条,在6个分类学水平上共获得17 306个分类操作单元(OUT);不同贮藏条件下,羊肉样品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冰温贮藏细菌群落的改变更明显;贮藏后期,羊肉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冷藏条件下分别占细菌总数的99.6%和0.4%,冰温条件下为75.5%和24.5%。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碳源(淀粉)和氮源(天门冬酰胺)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安徽玉米纹枯病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粒数、菌核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碳源浓度40.0~42.5 g/L、氮源浓度2.59~2.78g/L为该菌生长最佳浓度组合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