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以纯化的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核蛋白作为捕捉抗原,金标兔抗鸡抗体作为金标二抗,建立检测禽流感血清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ICS)。对标准阳性血清不同滴度进行检测,ICS试验的敏感性高于琼脂扩散试验(AGP)。特异性试验证实,禽流感的ICS试验与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及减蛋综合症(EDS-76)均无交叉反应。同时,用ICS试验和HI试验检测105份鸡血清,两者具有较好的符合性。结果认为:禽流感ICS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2.
 【方法】根据NDV的F蛋白裂解位点附近的序列,设计分别对应于NDV强毒和弱毒的两对引物,然后用SYBR Green I模式的荧光RT-PCR方法比较两对引物对同一NDV的RNA扩增效率以及扩增产物的Tm值,来区分NDV的毒力。【结果】对8株NDV进行检测并测定其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荧光RT-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和MDT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此荧光RT-PCR法可用于NDV毒力检测。  相似文献   
403.
本研究根据关中棉区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及当前生产水平,以提高中低产棉田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为主攻目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围绕促早、简化、节资,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优质、高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404.
目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仍无疫苗可用,使得该病防控难度较高。早期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弱毒株研制主要通过细胞传代方式。经过国外多年研究积累,现已经在多种细胞上获得毒力致弱毒株。细胞传代致弱株是ASF疫苗研究的候选方向之一,且对于基因敲除弱毒疫苗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为此对国际上ASFV细胞传代致弱毒株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其传代致弱规律,以期为我国ASFV细胞适应株研究及新型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5.
在非洲,裂谷热引起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危害的问题,并且该病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构成严重的威胁。该病已作为全球优先防范的跨境动物疫病之一,本文从裂谷热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的风险因素、发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等5个方面概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来防控裂谷热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406.
本文以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为包被抗原,分析了包被浓度、酶标二抗、显色底物对ELISA法检测非洲猪瘟抗体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反应条件。以2个阳性血清和一个阴性血清为待检样品,用不同包被浓度、2种酶标二抗和2种显色底物进行ELISA反应,记录吸光值,分析阴阳性样品吸光值差异,优化阴性样品背景值,计算P/N值。结果表明,包被浓度为15μg/mL、二抗为HRP标记蛋白A、显色底物为OPD时,两个阳性样品P/N值分别为4.920和7.259,为本方法的最适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407.
高脂膜类物质国际上作为蒸腾抑制剂,使植物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并可用来提高植物苗木移栽的成活率,还有增产作用,目前,高脂膜忆为一种新型的植物保护剂高脂膜不同于常规的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农药,不但可减少或根除化学农药的公害,而且还可获得特殊的效果,研究结果证明,用高脂膜防治棉花烂铃不仅对烂铃防治有明显的效果,并对棉苗叶病,蚜虫,蓟马的防治和预防晚霜冻害,提早成熟采收,躲避赞成严重烂铃的秋季淋雨条件都有很好的效果。还能调节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显著降低芮铃的脱落率,具有增产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8.
经3a(1995~1997年)研究证明,早播(3月25日左右)放苗喷高脂膜的较正常播期(4月5~10日)和早播放苗不喷高脂膜的分别增产10.3%和8.1%。同时表现出有利棉花稳长早发,早播放苗时喷高脂膜和不喷高脂膜的棉株高度基本相同;蕾期调查,单株蕾数多0.26个;铃期调查,单株铃数多2.01个;脱落率下降10.33%。  相似文献   
409.
在包含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PV)疫苗株复制非必需区TK(Thymidine kinase)基因和背靠背启动子的质粒PtkPP的两个启动子下游插入EGFP(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建了质粒PtkPegfpP和PtkPPegfp,这两个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LT细胞,验证了启动子P11和P7.5能成功表达EGFP基因后,在PtkPP启动子P11的下游插入gpt(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基因和EGF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tkPgpt-egfpP,该重组质粒和GPV同源重组获得重组病毒rGPV-PtkPgpt-egfpP,利用MPA(霉芬酸)阻断核酸代谢途径筛选到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GPV。为进一步开展GPV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10.
王志亮 《兽医导刊》2009,(10):10-11
小反刍兽疫(PPR),俗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眼、鼻分泌物,胃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因动物品种、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20%~90%不等。牛和牦牛亦可感染,但无临床症状,也不排毒。本病最早于1942年发现于西非的象牙海岸(现音译为科特迪瓦),现已在非洲赤道到撒哈拉的地区、阿拉伯半岛、大部分中东国家和南亚、西亚等地区流行。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于2007年7月首次在西藏发现本病,随后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