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沸石粉是一种天然铝硅酸盐矿物质,由专业工厂将其加工成饲用添加剂,家禽采食后,这种添加剂可吸附其体内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轻肝、肾、肺的生理负担,催化消化酶的分泌和维持消化道酸碱平衡,还可提供一些有益的矿物元素。  相似文献   
142.
沸石粉是一种天然铝硅酸盐矿物质,由专业工厂将其加工成饲用添加剂,家禽采食后,这种添加剂可吸附其体内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轻肝、肾、肺的生理负担,催化消化酶的分泌和维持消化道酸碱平衡,还可提供一些有益的矿物元素。  相似文献   
143.
他,是绿色的使者。他,是中国冬暖式大棚的发起和推广人。一介农民,掀起了当代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他将亿万农民致富的梦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44.
近两年(2000~2001年)来,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门诊的病禽中,经病毒分离、血清学调查证明为新城疫的病例共368例,发病禽数882394羽。我们对这些发病禽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分析。1地区性如表1所示,其中来自青岛的共254例,平均发病日龄为111日龄,平均产蛋下将幅度为23%,平均死淘率为10.44%;来自潍坊的共42例,平均发病日龄为227日龄,平均产蛋下将幅度为31%,平均死淘率为7.99%;来自烟台的共40例,平均发病日龄为154日龄,平均产蛋下将幅度为29.27%,平均死淘率为20.79%…  相似文献   
145.
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牛海绵状脑病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自制单克隆抗体4C11与PK酶消化处理的牛海绵状脑病阳性切片和羊痒病阳性切片进行反应,发现单抗4C11不仅能与牛海绵状脑病阳性切片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且也能与羊痒病阳性切片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从阳性切片和阴性切片的实验来看,单克隆抗体4C11没有非特异性染色反应,并且也没有背景染色。用瑞士进口单抗6H4进行的对照实验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因此,可以用自制的单克隆抗体4C11替代昂贵的进口单抗6H4来监测我国的牛海绵状脑病和羊痒病。  相似文献   
146.
本试验对中草药制剂<菌毒克星>是否能提高患禽流感病的病鸡机体的体液免疫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对禽流感H9病毒所致的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试验组的抗体水平大幅度升高、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7.
[目的]了解绥芬河地区野生野猪曾感染过的常见传染病。[方法]对采集的24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6种疾病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现24份野生野猪血清中:猪瘟抗体阳性样品1份,猪细小病毒抗体阳性样品22份,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样品均为0份。[结论]绥芬河地区野生野猪曾感染过猪瘟和细小病毒病。  相似文献   
148.
非洲猪瘟的流行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20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于非洲的肯尼亚,2000年以前曾传播至伊比利亚半岛和加勒比地区,2007年传入格鲁吉亚并在高加索地区“扎根”。该病主要通过航班或港口废弃物、猪肉及其制品、野猪携带病毒和软蜱携带病毒等方式传播,一旦传入某一地区极易形成完整的繁殖循环链,成为自然疫源地,ASFV的繁殖循环链主要有三种:森林循环、家猪循环以及在森林循环和家猪之间循环。本文对疫情引发的经济损失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病国防控措施的优点与不足,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序列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苏丹型埃博拉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通过序列信息比对,设计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基因保守区段的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通过人工方法合成一段基因序列,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经体外转录制备c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针对目的基因进行保守核苷酸区段的测序分析。[结果] 通过序列信息比对寻找到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基因型的核苷酸保守区段,经焦磷酸测序后能进一步确证毒株的序列信息为苏丹型埃博拉病毒。经过与华大基因公司进行Sanger法测序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基于序列分析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证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究不同日龄伊拉兔睾丸和附睾组织在性成熟前的变化规律,为其初情期及性成熟的判定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将45只伊拉兔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从30日龄开始每隔15日采集1组试验兔的睾丸及其附睾,运用形态学与组织解剖学方法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随着日龄的增加,睾丸指数、睾丸重、睾丸长径、睾丸短径及厚径等指标逐步增加,且150日龄时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0、45、60日龄睾丸内生精小管排列稀疏,75、90、105日龄时睾丸间质成分逐渐增多,管腔逐步形成,120、135、150日龄时间质细胞进一步增生并成群分布,90日龄起出现圆形和长形未成型精子,120日龄的睾丸生精小管、附睾管腔中出现少量成型精子,150日龄时有大量精子密集分布于睾丸管腔内,且在120、135、150日龄时生精小管面积、上皮细胞厚度、支持细胞数均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30日龄以上各组间质细胞个数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30日龄;120、135、150日龄时附睾头、体、尾的直径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附睾头的柱状上皮厚度和纤毛长度则从105日龄起就显著高于30、45、60、75和90日龄组(P<0.05)。【结论】伊拉兔睾丸和附睾随日龄增加同步发育,在120日龄时达到初情期,在150日龄时睾丸和附睾已发育成熟,基本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