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林业   578篇
农学   377篇
基础科学   329篇
  312篇
综合类   2418篇
农作物   229篇
水产渔业   241篇
畜牧兽医   1508篇
园艺   467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宾县万人欢林场蒙古栎纯林内设立调查样地6个,对林分的树种组成、直径分布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场蒙古栎纯林树种组成较简单,仅5~6种,蒙古栎断面积占林分总断面积的90%以上,直径分布呈近正态分布或近似反"J"形分布,林木空间处于随机分布、均匀分布或团状分布,树种隔离程度总体处于弱度混交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总体处于中庸状态。  相似文献   
992.
甜高粱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多种优点,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改良甜高粱的品质,提高其适用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法具有简便、稳定及高效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甜高粱的遗传改良研究中。本文从甜高粱遗传转化中品种的筛选、培养基成分的优化、标记基因的选择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农杆菌介导的甜高粱遗传转化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甜高粱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以吐鲁番市2006—2015年的甜瓜产业种植面积有关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影响吐鲁番市甜瓜产业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吐鲁番市甜瓜产业种植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10 a间甜瓜产业种植面积年均净增加126.2 hm~2;具体来看,吐鲁番市甜瓜种植面积2006—2008年属于平稳型增长期,2008—2012年为波动型增长期,2012年以来属于快速型增长期。影响吐鲁番市甜瓜产业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归纳总结为4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规模及甜瓜价格,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等驱动因子对甜瓜产业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较大。建议通过提高人均收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价格体系和市场监管、加强甜瓜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甜瓜种植规模等方面稳定并增加甜瓜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94.
作物行识别算法的虚拟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作物行识别算法的传统开发过程对田间作物生长周期依赖性较强,错过适当的田间图像采集时期将直接导致算法开发周期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作物行识别算法测试方法,即在虚拟环境下模拟农田作物行场景和图像采集系统,运用虚拟作物行图像测试作物行的识别算法。该方法在虚拟现实环境下建立作物行场景模型;提出一种融合建模法,根据作物和杂草的几何特征建立对应的三维几何模型;根据实际田间作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株距、行距可调的田间作物行模型;以Vega Prime为视景仿真工具,通过配置投影模式、渲染模式、视点位姿和图像采集规格,构建图像采集系统,输出作物行场景图像。以苗期棉花作物行为建模对象,对一种经过田间试验验证的双目视觉作物行识别算法进行测试试验。对比实际棉田图像对应的试验结果,同一作物行识别算法的识别正确率、偏差角和图像处理时间均相近。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虚拟棉田作物行与实际棉田作物行场景相近,能够用于作物行识别算法的测试。  相似文献   
995.
当前我国农户的肥料施用量已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所造成的土壤退化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控制我国肥料施用量已经迫在眉睫。研究肥料减施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设置农户常规用量(CK)、常规用量的75%(UA75%)、常规用量的50%(UA50%)、常规用量的25%(UA25%)4个处理,通过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分析得出:短期化肥减施对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布几乎无影响,但显著增加了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mm)的数量。短期化肥减施对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均无显著影响。UA25%和 UA50%处理增加了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和GMD,降低了D值和团聚体破坏率(PAD),提高了稳定率(WSAR)。肥料减施显著降低了冬小麦产量,而UA50%和UA75%处理对夏高粱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综上所述,UA50%处理能提高小麦-高粱系统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保证夏高粱产量,但肥料减施显著降低了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96.
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园林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环境。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进行转移,城市也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聚集地。在人居环境中引入园林设计,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塑造城市形象,展现生产城市的良好生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绿色,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未来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7.
正在传统的大口黑鲈养殖中,以冰鲜鱼作为饵料,用量大,水质容易恶化,严重影响了养殖生态环境。通过人工驯化,培育食用配合颗粒饲料的大规格大口黑鲈鱼种进行生产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大口黑鲈商品鱼品质。为此,本试验依照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加州鲈品系繁养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内容,对大口黑鲈与河蟹混养模式进行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998.
近岸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渔业潜在资源量密切相关,而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又受环境因素影响。为此,依据2015年大亚湾人工鱼礁区(114.540°E~114.609°E,22.545°N~22.585°N)和中央列岛岛礁区(114.614°E~114.669°E,22.562°N~22.639°N)四季渔业生态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浮游动物对仔稚鱼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鱼礁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30种。浮游动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分成四大季节性群落。优势种从春、夏季以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ens)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占显著优势到秋、冬季以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和肥胖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具明显优势。2个鱼礁区浮游动物种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阈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年均值相近,浮游动物数量季节性差异明显。仔稚鱼数量分布受桡足类影响,鱼卵数量分布主要受水动力学因子驱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的时空差异是对季节性水团变化引起温度、盐度和浮游植物分布变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河北省韭菜主产区基于日晒高温覆膜措施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就覆膜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并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覆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晒高温覆膜技术对韭蛆各龄期幼虫的防治效果达到100%,覆膜12 d后韭菜株高、茎粗、叶宽、色泽、百株鲜重及根长等生长发育指标与未覆膜的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影响;覆膜后土壤中全磷量显著增加;根据Biolog-ECO培养第144 h的AWCD值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韭菜生长及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温度、湿度和紫外线对二点委夜蛾微孢子虫存活力及其杀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的耐受温度范围较宽,存活的临界高温在50~55℃之间。环境湿度对微孢子虫的侵染能力影响显著,相对湿度在75%~84%条件下,微孢子虫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侵染能力最强,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孢子虫侵染寄主。微孢子虫经紫外照射后,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侵染能力明显下降,紫外灯照射5 min后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致死率较未经紫外照射的处理下降了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