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引进11个花生新品种,以花育20为对照,通过种植试验对比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指标,拟选出适合当地种植、有推广利用价值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花育6801、徐0413和冀0608-324在丰产性、稳定性等方面表现优异,较适宜在辽宁地区推广种植;豫花65号、开农1768、龙花一号和济花1202有较好的丰产性,在稳定性上略有不足,可选择性小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2.
四种化控药剂对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化控剂在花生上应用效果。试验选取了常用的4种化控剂: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和烯效唑,比较施用后对花生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4种化控剂均可有效控制花生植株旺长,促进花生分枝、增加花生的结果枝数、单株荚果数,提高花生产量。4种化控剂比较而言,烯效唑调控效果最好,单株荚果数、单株果重、百仁重和百果重,都达到了本试验的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9.6%、45.9%、14.6和11.4%,产量比对照增产14.3%,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3.
生长素调节蛋白(Auxin-regulating protein,ARP)是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调控的重要因子,也是植物抗病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分子。为了解该蛋白质基因表达特性,利用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表达序列标签(EST)克隆了编码普通菜豆ARP蛋白的cDNA序列并进行相关分析。序列分析表明,cDNA片段长2 428 bp,具有1个1 818 bp的开放阅读框,GenBank登录号为MK301448,将其命名为PvARP1。该基因编码60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8.26 ku,编码的蛋白质不含跨膜区、无信号肽。同源分析结果显示,PvARP1基因编码蛋白质与小豆(Vigna angularis)ARP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达到94%。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vARP1基因受镰孢菌菜豆专化型FOP-DM01菌株诱导表达,接种病原菌24 h抗病材料260205根中PvARP1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提升至其接种0 h表达量的111倍,不同接种时间260205根中PvARP1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感病材料BRB130,而且PvARP1基因受吲哚-3-乙酸诱导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此外,菜豆花和荚中PvARP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根、茎和叶。PvAR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诱导表达为68 ku的重组蛋白,体外具有酰胺合成酶活性,可能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内吲哚-3-乙酸水平。表明PvARP1基因可能通过吲哚-3-乙酸介导的信号途径参与菜豆对FOP-DM01菌株的防御反应,推测菜豆PvARP1基因与镰孢菌枯萎病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套袋枇杷果面微域环境变化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妃枇杷为试材,用3种果袋进行套袋,对袋内微域环境的光照强度(简称光强)、温湿度和透气性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果袋内微域环境变化和果实品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套袋使微域环境中的日均光强下降,果实外观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在光洁度好、着色均匀、果粉和茸毛较完整、日灼果率和锈斑病下降;内在品质表现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增加,风味偏酸偏淡;日均光强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的影响均呈正相关,但对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的影响均呈负相关,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9766,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急性毒性作用和不同农药浓度对栉孔扇贝鳃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栉孔扇贝的96 h LC50分别为0.240、1.74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40、17.40 μg/L,栉孔扇贝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低于氯氰菊酯;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使栉孔扇贝鳃Na^+/K^+-ATP、Ca^2+-ATP、Mg^2+-ATP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扇贝对农药作出的一种急性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106.
AFLP标记技术自诞生以来,其操作流程和技术本身也在不断的优化,并且由此衍生了许多相关技术,了解这些变革和衍生技术对高效利用AFLP实现研究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赤霉病是我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禾谷镰刀菌是其主要致病因子。赤霉病菌在侵染小麦过程中会在籽粒中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DON)。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DON的毒性,HGGT(尿黑酸牻牛儿基牻牛儿基转移酶)是维生素E生物合成的关键限速酶。为了揭示HGGT基因与小麦赤霉病及DON毒素积累的关系,本研究克隆HGGT基因的全长,并开发了基因特异标记,在31份小麦品种中进行标记分析,明确了该基因的分布。同时采用双花滴注法在扬花期对31份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接种和抗性鉴定,成熟期利用LC-MS法测定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HGGT基因与赤霉病抗性相关,携带HGGT基因的小麦品种病小穗率及籽粒毒素含量显著(P0.05)低于不携带该基因的品种,说明HGGT基因可以用于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并降低籽粒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8.
小麦类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like,HRL)是一类在没有病原物侵染情况下就能自发产生类似病原菌侵染后的过敏反应症状,这类突变往往导致小麦的抗病性增强和防御相关基因的组成性表达。本实验以携带HRL性状的宁7840为材料,对其进行EMS诱变和连续选择,筛选到14个比野生型的HRL表型更为明显的突变体。同时,对这14个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四个不同氮素水平处理(每盆分别施尿素0、3、6和9 g),结果表明,宁7840野生型在低氮(施每盆0 g和3 g尿素)条件下,能够诱导HRL性状的提早表达,随着施氮量的增加,HRL性状延迟显现并逐渐消失(non-HRL),白粉病也随之加重,表现为氮依赖型;但在高氮(每盆施6 g和9 g尿素)条件下,有2个突变体(NMu-HRL-1和NMu-HRL-2)依旧表现HRL性状,为非氮依赖型。通过比较13个氮依赖型(包括宁7840野生型)和2个非氮依赖型的HRL突变体氮肥吸收利用情况,发现两种类型突变体的氮肥吸收利用效率与施氮量都呈负相关,同一氮肥水平下,非氮依赖型突变体穗部的氮含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都显著高于氮依赖型突变体。低氮条件下,非氮依赖型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氮依赖型突变体;高氮条件下,两种类型突变体植株内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氮肥水平下,这两种类型的突变体之间白粉病严重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氮依赖型突变体在高氮条件下白粉病严重度极显著高于非氮依赖型突变体,非氮依赖型突变体在高氮条件下仍然高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109.
'艳红'枇杷新品种,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省龙眼枇杷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我国超大果型品种‘解放钟'为母本、美国枇杷‘黄金块'(Gold Nugget)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多年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总酸含量0.57%)、外观鲜艳、晚熟(福州地区5月中旬成熟)、大果(单果重68.6 g)、抗性强和较丰产等特点.其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亲本和现有的主栽枇杷良种,可作为枇杷升级换代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0.
枇杷种质数量分类中系统聚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类分析综合多个指标进行有机体的定量比较和客观系谱分析,已成为数量分类过程中数据挖掘和统计的重要方法。本文以162份枇杷种质资源(枇杷属内8个种)的29个枝梢及叶片性状数据为基础,对DPS软件上9种常见系统聚类方法的样本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确定了离差平方和法为最适宜聚类方法,162份材料在阀值22.3水平上划分为相对均匀的6个大类;类内的种质在表型上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类间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