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药复方粗提物对IBDV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中药方1、方2、和方3的粗提物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以三种顺序(先加中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中药、中药和病毒同时加入)加入到培养24h、已长成完整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观察它们对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胞安全浓度范围内,方1、方2和方3的粗提物在先于病毒或与病毒同时加入时均能抑制病毒感染,且与浓度与加药方式有关;以补气、清热凉血、滋阴为主的方3优于以补气、清热凉血为主的方1和以补气为主的方2。  相似文献   
72.
甘蔗白条病是一种检疫性细菌病害,具有危害性大,潜伏期长的特点,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在种植甘蔗的主要国家或地区均有发生。2020年在广西宜州蔗区发现疑似感染甘蔗白条病蔗株,为明确病原及发生情况,为其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不同甘蔗品种新植和宿根蔗进行发病率调查,并采集病样进行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自然发病率不同,桂糖44新植和宿根蔗均有白条病发生,且宿根蔗发病率高于新植蔗,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8%~18%,平均发病率为13.83%;宿根蔗发病率为18%~34%,平均发病率为24.71%。而桂糖42、桂糖55、柳城05-136等3个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均未发现白条病。PCR检测结果表明:有10份样品扩增出608 bp的特异性条带,阳性检出率为90.9%,所得序列与X. albilineans序列同源性高达100%,且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宜州蔗区发现由X.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相似文献   
73.
[目的]拓展对坦布苏病毒受体的认知,为研究其在鸭体内的感染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取9日龄SPF鸭胚制备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待细胞长成单层后提取DEF膜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筛选出DEF膜蛋白中可与坦布苏病毒结合的蛋白,经病毒辅覆蛋白结合分析(VOPBA)验证后通过LC-MSMS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同时人工合成鸭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序列的开放阅读框(1905 bp),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SP70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鸭HSP70血清,与DEF细胞共孵育后接种坦布苏病毒,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血清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DEF膜蛋白中分子量约70 kD的蛋白可与坦布苏病毒结合,经LC-MSMS质谱分析和序列比对可确定该蛋白即为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重组质粒pET32a-HSP70的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4 h后,SDS-PAGE检测发现在分子量约85 kD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获得的重组鸭HSP70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进行表达,且能与His标签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以重组鸭HSP70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的抗鸭HSP70血清可封闭DEF细胞上的HSP70,而竞争性抑制坦布苏病毒感染.[结论]HSP70是坦布苏病毒感染DEF细胞的受体,可作为新的靶点用于抗坦布苏病毒药物设计.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瘀毒病机的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用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体外细胞模型。(2)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组和PD98059组(MEK抑制剂组),应用荧光定量实时RT-PCR方法检测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PCR结果提示:模型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解毒化瘀方以凝血酶为作用的分子靶点,能够显著降低ERK1/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体外细胞模型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75.
结球生菜采种技术内蒙农科院蔬菜所李银换结球生菜柔嫩多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一种蔬菜。多年来,采种产量低,种子来源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内蒙地区具有日照长,雨量少,昼夜温差大等自然采种优势,但是,因采种技术不当,也会造...  相似文献   
76.
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粗提的EDS-76病毒(NE-4株)作为抗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鼠,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采用间接ELISA和HI进行双重筛选,共检出25个阳性孔,阳性率为14.88%。对其中的11个阳性值较高的孔进行3次克隆,最后获得的11株杂交瘤细胞,经长期体外培养和冻存后复苏仍能稳定地分泌抗体;ELISA阻断试验和与其他病毒的交叉试验证明,其分泌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经鉴定,11株McAb均为IgG,均无免疫沉淀特性,腹水和细胞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为1:3200~1:51200和1:128~1:2048。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0~112,平均92。尤为重要的是,11株杂交瘤细胞中有4株分泌抗EDS-76病毒血凝素决定簇的中和单抗,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HI价分别为210~2 ̄(12)和2 ̄(22)~2 ̄(24),腹水的中和效价为1:1280~1:5120。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观察品管圈对缩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待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品管圈改善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者247名(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核酸检测等待的主要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选取2021年3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者251名(观察组)实施经品管圈改善后制定的对策.对比两组受检者采样前等待时间、就诊知晓率和服务满意...  相似文献   
79.
法氏囊活性肽对兔瘟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滤浓缩技术制备纯化的鸡法氏囊活性肽(分子量1kDa以下,主要成分为法氏囊活性肽),以不同的剂量肌肉注射45日龄母兔,同时颈部皮下接种兔瘟灭活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兔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加快兔瘟抗体产生的速度,缩短诱生抗体时间,提高抗体水平,延长抗体维持时间。实验期间,4mL法氏囊活性肽组的兔瘟HI抗体水平比对照组平均高2-3个滴度。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禽法氏囊活性肽可以短暂地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因此,法氏囊活性肽主要对体液免疫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0.
新型鹅黄病毒JS804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4月至11月,江苏等地鸭、鹅发生了一种以产蛋率、采食量显著下降,出现脑炎样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对发病鹅进行剖检观察,鸭胚尿囊腔途径接种发病鹅病料分离病原,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对健康鹅接种分离病毒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在病毒核酸背景未知的情况下,应用非序列依赖性单引物扩增法结合DNA酶处理(DNase-sequence independent single primer amplificmion,DNase-SISPA)对病原基因进行扩增,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基因进行PCR扩增.剖检结果发现病鹅的脑膜、肺脏、肝脏、心脏、卵巢等多器官出血,脾脏肿大坏死.含毒鸭胚尿囊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直径为50~60 nm.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该病并分离到病毒.应用DNase-SISPA方法发现了3个病毒相关基因片段,经序列比对分析,与黄病毒属(Flavivirus)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6%、88%、93%.据此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一段985 bp基因片段,该片段与黄病毒属坦布苏病毒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将分离的鹅黄病毒毒株命名为Goose/Jiangsu/804/2010(简称JS804).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鸭、鹅新发疫病的病原为一种新的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