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小麦品种宛麦18高产的原因,以周麦22、内麦988和新麦19为对照,在高产麦田对宛麦18的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宛麦18在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较稳定的净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并且光合功能期长.宛麦18具有较多的次生根,根系吸收功能较强,营养物质积累量大.宛麦18较内麦988和新麦19相比分别增产21.3%和22.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宛麦18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3个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千粒重显著高于内麦988和新麦19.说明生育后期较高的灌浆速率、光合性能、根系活力是宛麦18有较大千粒重,进而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小麦新品种"宛麦18"特征特性比较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宛麦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选育的弱春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5~2008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为6492.0kg/h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8.24%。该品种高抗纹枯病,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河南省南部及周边中高肥力地种植,目前,该品种在豫南及周边地区已累计推广16.67万hm^2。  相似文献   
23.
<正>宛麦18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采用常规育种法,于2001年培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8号。1育种目标选育适宜豫南及邻近省区种植的优质、高  相似文献   
24.
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玉米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简要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应用、所取得的成就及转基因玉米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5.
本文主要研究当归补血汤(DBT)对环磷酰胺(Cy)所致家兔血细胞减少的影响。将40只新西兰白兔(1.7—1.9kg)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组按75mg/kg体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连续3d,诱发家兔血细胞减少。Ⅰ、Ⅱ组分别给予1mL/kg的当归补血汤和玉屏风口服液(YPF),Ⅲ组为环磷酰胺对照,Ⅳ组等剂量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健康空白对照。试验期15d,观察药物对免疫抑制家兔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HG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YPF和DBT对Cy造模家兔的血液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且DBT效果优于YPF,但均未能使WBC、RBC、HGB、PLT值达到正常水平;YPF和DBT对Cy造模家兔的体重增长无明显影响。本试验证明:“当归补血汤”能改善环磷酰胺所致血细胞减少家兔的血液学指标。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玉屏风”,但尚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6.
27.
28.
小麦的子粒由胚和胚乳组成,胚乳外覆盖有果皮、种皮和糊粉层3层组织,这些组织层中沉积的色素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粒色。小麦的粒色决定于自身的遗传,受环境、人为因素影响很大,主要有光照、温度、施肥等。小麦主要有白粒和红粒,还有少量的紫粒和蓝粒,这是基本粒色。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水平对四川白兔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择30日龄断奶四川白兔480只,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饲喂含14%、15%、16%和17%粗蛋白的饲粮,试验持续10周。结果表明:粗蛋白水平对四川白兔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腹泻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显著(P0.05),对四川白兔饲粮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纤维消化率的影响显著(P0.05),对粗脂肪和粗灰分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四川白兔饲粮粗蛋白的适宜水平为15%。  相似文献   
30.
对四川白兔种兔饲养,青年兔饲养,后备种兔饲养管理及四川白兔营养要求进行了技术规范,以期对提高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