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5篇
  13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的物质,以减少其危害的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52.
大田原位条件下,种植元阳梯田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研究UV-B辐射增强(0、5.0 k J·m-2)对水稻生长期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相关酶活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导致稻田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降幅为10%~17%;纤维素酶活性分蘖期和拔节期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7 U·g~(-1)和5.5 U·g~(-1)。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降幅分别为10%~36%和9%~31.5%;增加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23.0、79.5 mg·kg~(-1)和57.8 mg·kg~(-1)。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水稻生长期稻田CH4的排放通量,降幅为23%~42%;但显著增加CO2和N2O的排放通量,分别平均增加418.9 mg·m-2·h-1和3.7μg·m-2·h-1。相关分析发现,稻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CH4排放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UV-B辐射通过改变稻田土壤碳转化酶活性与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而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53.
不同类型两面针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类型两面针的形态特征、栽培表现、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类型两面针形态特征差异极显著.根据栽培表现分别确定为产量优势类型和有效成分含量优势类型;含量优势类型两面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均高于产量优势类型;叶绿素含量水平同样表现为含量优势类型高于产量优势类型;组成产量的部分与植株自身各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是造成光舍特性与产量不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4.
比较不同授粉方式对罗汉果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农户筛选出合适的罗汉果机械授粉方式。结果表明,在5种授粉方式中,使用电动喷粉器、手动喷粉器喷粉式授粉和人工点花授粉的坐果率分别是93.94%、92.67%和94.19%,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使用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授粉的罗汉果坐果率为60.95%和62.45%,与人工点花授粉的存在显著差异;面粉是较好的喷粉式授粉的花粉填充辅料,面粉与罗汉果花粉重量比为10/1时,使用电动喷粉器进行喷粉式授粉,罗汉果坐果率可达93.75%,坐果率、果实品质与人工点花授粉的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生产成本、操作舒适性,在罗汉果人工机械授粉过程中可优先使用电动喷粉器作为授粉工具。  相似文献   
255.
基于格网尺度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在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基于格网尺度估算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根据价值分布状况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区,基于GIS和FRAGSTAS软件,分析了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状况。结果表明:海淀区格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234.56~207.97万元之间,并呈现明显的从南部到西北部增加的趋势;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区土地利用结构差距较大,高值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城市绿地,中值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较大的为耕地和城市绿地,低值区建设用地的面积较大;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区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较大,从高值区到低值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加大。研究结果可以为精细化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参考,并能服务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利用及生态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256.
农业生态环境面源污染控制与保护已成为区域农业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宁夏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定点监测,全面掌握宁夏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定量评估和预测农业面源污染强度和潜在威胁,确定面源污染产生的敏感区域,掌握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和发展趋势,为宁夏乃至国家制定防治对策措施及相关的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7.
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磷素平衡状况和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设置3个处理:水稻单作(RM)、稻虾共作投食(RC feed 1)、稻虾共作不投食(RC feed 0),分析了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磷素平衡状况、利用效率、环境风险以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农田磷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 feed 0处理农田磷盈余低于RM和RC feed 1处理;与RM和RC feed 1处理相比较,RC feed 0处理水稻茎叶磷素吸收量显著增加(P0.05),磷素利用率较高。在种植前期(6—8月),RC feed 0处理较RC feed 1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在水稻收获时,3个处理间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无显著差异。与RM处理相比较,RC feed 0和RC feed 1处理净收入分别增加了54.22%和51.11%。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效应、磷素平衡、磷素环境风险和经济效益的条件下,稻虾共作不投食模式是一种资源利用率较高、环境风险较小、经济效益好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258.
生态渔业是按照生态学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现代渔业的有益经验,因地制宜,合理组合农、牧、渔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统一的渔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259.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大鲵生长性能、血液指标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44尾体质量为(34.14±0.15)g、体质健壮的大鲵,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各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D0组,对照组)、150(D150组)、300(D300组)、450(D450组)、600(D600组)和750 mg/kg(D750组)的维生素C。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D0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大鲵终末体重(FBW)、特定生长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分别以WGR和FCR为评价指标,大鲵饲料中维生素C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311.73和320.53 mg/kg。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大鲵血液血栓细胞数量(P<0.05),且D30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300组和D450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降低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且D450组血浆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300组~D750组血浆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D300组~D750组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添加适宜水平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各器官组织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且上述2个指标与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存在一定正相关性。综上所述,饲料添加适宜水平维生素C可提高大鲵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并提高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