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6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寒地区寒冻雏形土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广民  李英年  鲍新奎 《土壤》1998,30(1):27-30,46
讨论了高寒地区寒冻雏形土两个主要土类草毡寒冻雏形土和暗沃寒冻雏形土的持水特性及影响因子。寒冻雏形土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共植物根系分布层饱和含水量为79.8-143.7%,田间持水量可达33.7-99.6%,且暗沃寒冻雏形土的持水能力高于草毡寒冻雏形土。  相似文献   
42.
在海拔高度相同、距离相近的纤维正常有机土与草毡寒冻雏形土地区,虽然区域气候一致,但二者地温具有显著的分布差异。从不同类型土壤40~80cm层次地温分布特征来看,草毡寒冻雏形土区域地温年平均3.0℃,变化剧烈,年较差大,0℃等值线可延伸至很深处。纤维正常有机土地温年平均1.4℃,变化较为平稳,0℃等值线只延至80~90cm左右。二类型地区地温随深度变化也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43.
青海牧区暖棚热效应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塑料暖棚内外气温的平行观测及对比分析,青海牧区寒冷的12—翌年3月四个月棚内平均气温较外界同期平均气温明显偏高,特别表现出天气愈冷偏高趋势愈大,表现了暖棚显著的热效应。从而证明,在青海高寒牧区,建立塑料暖棚,使羊只夜间在棚内过夜,将有利于冬春季节羔羊的繁殖成活,缓解羊体膘情的严重下塌,抗寒保畜,使羊只安全越冬,是发展高寒牧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4.
5年模拟增温后矮蒿草草甸群落结构及生产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5年模拟增温后观察表明,植物生长期4~9月暖室内10 cm、20 cm地下土壤平均增温1.86℃,10 cm、20 cm地上空气平均增温1.15 ℃,地表0 cm平均增温1.87 ℃,且增温在植物生长初期大于生长末期及枯黄期.在模拟增温初期年生物量比对照高,增温5年后生物量反而有所下降.增温使禾草类植物种增加,杂草减少.从表面来看,增温可使植物生长期延长,利于增大生物量,实际受热效应作用,植物发育生长速率加快,植物成熟过程提早,生长期反而缩短,加之玻璃纤维的存在使暖室内外温度交换减缓,减少了温度日变化,限制干物质积累,终久导致生物量减少.这说明小气候的作用,环境条件诱发土壤结构变化,植被的种群结构也随之改变,甚至出现演替的过程,全球变暖不仅对植物的生物生产力影响较大,而且对植被类型的演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寒冻雏形土地温状况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英年  鲍新奎 《土壤》1999,31(4):169-174
以16年观察资料,分析了高原草甸地区寒冻锥形土土壤热量状况在时间进程及垂直方向的变化特征。同时,比较分析了裸露地表与自然植被覆盖条件下地温之间关系,地温不仅随着时间进程表现有一高-低的日年变化规律,而且在0-40cm土层地温变化强烈,随深度加深地温的振幅按指数规律减小,地温的日变化约在0.6m处消失,年变化约在10.5m消失,裸地0-20cm地温变化明显大于有植被下的地温变化。  相似文献   
46.
李英年 《草业学报》2000,9(2):77-82
高寒草甸地区温度是限制牧草地上年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利用这一点,引进牧草产量与生长期间的产量积温比概念,建立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估算模式。  相似文献   
47.
气候变暖对青海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现实状况下不同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并建立各界限温度及持续天数与现实条件的关系方程。在设定未来气候变暖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利用该方程组对青海各地未来热量资源予以分析,探讨未来气候变暖后青海各地农,林、牧生产方式所改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8.
5年模拟增温后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及生产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5年模拟增温后观察表明,植物生长期4~9月暖室内10cm、20cm地下土壤平均增温1.86℃,10cm、20cm地上空气平均增温1.15℃,地表0cm平均增温1.87℃,且增温在植物生长初期大于生长末期及枯黄期。在模拟增温初期年生物量比对照高,增温5年后生物量反而有所下降。增温使禾草类植物种增加,杂草减少。从表面来看,增温可使植物生长期延长,利于增大生物量,实际受热效应作用,植物发育生长速率加快,植物成熟过程提早,生长期反而缩短,加之玻璃纤维的存在使暖室内外温度交换减缓,减少了温度日变化,限制干物质积累,终久导致生物量减少。这说明小气候的作用,环境条件诱发土壤结构变化,植被的种群结构也随之改变,甚至出现演替的过程,全球变暖不仅对植物的生物生产力影响较大,而且对植被类型的演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依据中国通量网2005年在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观测的地表能量数据, 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 及非生物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地表有效能量的主要消耗部分,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式变化,分别在8月和7月达到其最大值,显热通量在8月达到最大,而后缓慢降低.降雨能显著降低能量通量的各分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与非生物要素的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显热通量的相关性则较差.能量平衡比率平均为50.7%,其在生长季节明显高于非生长季节.  相似文献   
50.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1年和2003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海北站)矮嵩草草甸土壤水分的日变化、植物生长季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及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水分的日变化在各季节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U型分布变化;在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与植物生长、土壤消融与冻结、气候条件等有很大的联系,少降水年与多降水年变化基本一致;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厚而降低;根据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利用情况将土层分为根系利用层和根系微利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