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篇 |
农学 | 3篇 |
1篇 | |
综合类 | 19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9篇 |
园艺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8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豆品种早12花序分化形成期间的顶芽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花序分化形成期间,顶芽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先降后升;异戊烯基腺嘌iPAs)含量在花序发育后期迅速增加,说明ZEN与iPAs可促进花序的发育。植株的脱落酸(ABA)含量短日(SD)处理始终比连续照光处理低,表明ABA可抑制花芽的形成与分化。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长日照(16h光/8h暗)和短日照(9h光/15h暗)相互转换处理,证明大豆品种“早12”为相对短日植物,9个短日就可完成其成花的光周期诱导过程。大豆感受光周期效应的株龄在真叶期。短日诱导处理不仅促进花序产生的速度及数量,还有利于荚的发育;长日处理的结果恰相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不同粒型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内细胞分裂素变化动态,给小麦品种选育和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粒型小麦籽粒形成、灌浆过程中籽粒内细胞分裂素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灌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型小麦品种籽粒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籽粒形成期,籽粒中ZR、iPA含量迅速增加,在开花期后的18~24d达到峰值,其后逐渐下降。籽粒中ZR、iPA含量峰值出现的早晚与籽粒灌浆强度增加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大豆成花的光周期诱导研究:Ⅰ.真叶内植物激素及同化物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豆短日(SD)诱导期间,真叶内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诱导前期叶片内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保持较低水平;脱落酸(ABA)则在前期差异不大,后期保持较低水平;短日下生长的真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开后降,含量一直较CL下的高;短日诱导下的真叶内同化物含量(可溶糖、蔗糖及淀粉)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大豆光周期诱导期间,叶片内的某些植物激素及同化物可能协同ZEN发生了与成花转变有关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