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甘薯爪哇黑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2013年我们从广东湛江采集的甘薯中,发现病薯薯块由两端向中间变黑变硬,切开发病薯块,在伤口处会逐渐长出黑色或灰色的菌丝。发病薯块室内放置30d后表面龟裂,裂口处有大量的黑色粉末溢出,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褐色有隔膜孢子。经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及β-tubulin基因序列,确定该病害为甘薯爪哇黑腐病,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致病性测定发现该病具有较强致病性,对于贮藏期甘薯具有较大威胁。这是国内首次对该病进行的报道。  相似文献   
62.
为探索一种准确测定土壤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方法,采用NaOCl消解附着在土壤病残体上的根结线虫卵囊与线虫常规离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不同NaOCl浓度、离心时间对根结线虫回收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测定条件,并与浅盘法、离心法、Byrd法等线虫常规分离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9个NaOCl处理浓度中,1.0%~2.5%NaOCl处理对土壤根结线虫的回收效率显著高于3.0%NaOCl处理,达到71.6%~99.4%。在1.0%、1.5%、2.0%和2.5%NaOCl处理30 s后,分别离心2~5、2~3、2~3 min和2 min对根结线虫的回收效率明显高于其它时间处理,在每50 m L土壤平均接种976粒线虫卵的人工病土中,上述处理分离线虫数量分别达到804.3~930.0、810.7~838.7、843.7~867.0和820.7。本研究的改良方法对自然病土中根结线虫的分离数量分别是浅盘法、离心法和Byrd法的29.3、13.4和2.1倍,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分离效率,可准确测定土壤根结线虫种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63.
甘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造成的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病害。线虫向寄主根部移动及取食危害可能是受寄主释放的化感信息物质控制。为最终明确甘薯中对线虫具有高效引诱能力的物质,本研究利用水琼脂平板法测试了甘薯不同品种与不同组织对线虫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薯块和薯茎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引诱能力具有一定差异,感线虫品种栗子香的薯块对线虫的引诱率要高于其他测试品种。随着薯块/薯茎在水琼脂平板上放置时间延长,其吸引线虫的效果增加,96 h后引诱率达到20%。同一品种甘薯茎的引诱能力显著高于薯块、薯叶。甘薯中所含对线虫具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对热稳定,80℃加热8 h后薯茎对线虫引诱率与新鲜茎相比无显著差异,为4.5%。甘薯茎经过不同有机溶剂分别萃取后,乙醇萃取物对线虫的引诱率为6.7%,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本文初步明确了甘薯中所含线虫趋化物的性质,为其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不同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在甘薯田人工接种的方法,于2014和2016年测试了4种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甘薯栽秧时穴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10%噻唑膦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90、60、30kg·hm~(-2)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2%、85.25%和82.71%,10%噻唑膦颗粒剂45和30k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74%和78.69%;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和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施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0~90kg·hm~(-2)和10%噻唑膦颗粒剂30~45kg·hm~(-2)可以有效地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65.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的蛋白肽(A80、A90)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试验1:选取300头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生长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3%、4% A80,试验期30 d。试验2:选取240头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3% A90,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试验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差异显著(P>0.05),但随A80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有降低的趋势;Ⅱ组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Ⅲ、Ⅴ组(P<0.05),但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A80添加量的增多,钙、磷表观消化率有所提高,但没有规律性。试验2:随着日粮中A90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先增加后降低。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着A90添加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A80蛋白肽对生长性能没有改善作用,营养物质消化率均先增高后降低;随着A90蛋白肽添加量的增多,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呈二次性提高,最适宜剂量为2%~3%。  相似文献   
66.
2010~2012年对河北省甘薯主产区易县和雄县甘薯田蛴螬的发生和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蛴螬在易县和雄县甘薯田普遍发生,主要种类为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黄褐丽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一般地块蛴螬对甘薯的为害率10%,严重地块为害率20%,最高可达49.1%。易县暗黑鳃金龟成虫的发生高峰期为7月,铜绿丽金龟成虫的发生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下旬,黄褐丽金龟成虫的发生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面向21世纪农林高等专科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和特殊素质,并探讨了相应的主要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8.
69.
为促进干旱区湖泊的可持续发展,选取1991、2001、201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Iandsat TM/ETM),通过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巴里坤湖区面积进行水体判识与水域面积计算,探讨湖泊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巴里坤湖总水域面积在1991年为97.47km2,2001年湖泊面积为45.65km2,2010年36.18km2,湖泊水域面积萎缩,是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哺乳动物卵巢皮质中有大量的腔前卵泡,这是体外生产胚胎的一个潜在的卵母细胞来源。通过腔前卵泡体外培养获得成熟卵母细胞,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母畜的遗传和繁殖潜力。然而腔前卵泡分离效率一直制约着有关研究工作的开展。牛卵巢组织结构致密,纤维化程度高,机械分离牛腔前卵泡技术上有很大难度。许多研究者尝试酶消化分离腔前卵泡。虽然能分离到相对较多的腔前卵泡,但酶处理不但费用昂贵,处理时间长.而且酶处理及酶的残留都会降低卵泡活力。有人用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