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9篇
  29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青胫性状受隐性伴性基因或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为探明培育品系W系青胫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首先选取W系黑羽青胫与洛岛红黄羽黄胫的成熟公、母鸡(1♂∶5♀)进行正反交试验,然后对后代中青、黄胫母雏各4只的胫部皮肤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后代有青胫293只(♂172只,♀121只),黄胫51只(♂20只,♀31只); 反交后代有青胫256只(♂156只,♀100只),黄胫73只(♂29只,♀44只),正或反交后代均有两种胫色,且青胫显著多于黄胫,表明W系青胫性状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将有胫色分离的杂交组合后代按胫色、羽色统计,青、黄胫个体分别为黑、黄羽,青、黄胫分离比符合1∶1(121∶117),因此青、黄胫性状或黑、黄羽性状可能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雏鸡的胫部皮肤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黑色素生成通路(P < 0.01),Mc1r基因和已知参与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如TyrTyrp1在青、黄胫皮肤中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一些尚无报道参与胫色形成的基因如Wnt16、Wnt3aFzd10等也存在极显著差异。青胫性状的形成除涉及显著富集的黑色素生成通路外,还涉及细胞外基质与受体信号、信号传导、细胞骨架与迁移、细胞黏附、鞘脂与糖脂代谢。综合遗传分析与转录组分析,本研究推定培育品系W系中的青胫性状受Mc1r基因控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胫性状的形成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这为青胫性状形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李硕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4):104-107
分别从舞毒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防治方法等方面,归纳整理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国内舞毒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3.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 LMBV)是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中的常发病原,主要引起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制约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卵黄抗体在防控LMBV中的潜在作用,利用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制备了抗LMBV卵黄抗体;通过筛选捕获物浓度、包被条件和封闭条件,建立了抗LMBV卵黄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使用构建的方法,评估了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后卵黄抗体的效价消减规律。结果表明,1‰(φ) β-丙内酯4℃作用72 h可完全灭活LMBV。间接ELISA反应中,每孔包被105 TCID50灭活病毒,37℃孵育2 h后,使用5%(φ)牛血清白蛋白37℃封闭2 h,可有效降低阴性对照组卵黄抗体的背景值;此外,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与杂交醴弹状病毒卵黄抗体、未免疫的蛋黄提取物和空白细胞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较高。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约48 d可产生特异性卵黄抗体,免疫后58 d效价升高至峰值(1∶12 800),峰值水平可持续至免疫后128 d。所构建的LMBV卵黄抗体检测方...  相似文献   
54.
为了发掘与利用多孔菌资源,对采自辽宁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腐真菌裂拟迷孔菌(Daedaleopsis confragosa)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从碳源、氮源、pH值、温度4个方面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试验研究,从中选出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磷酸氢二铵,最适初始pH值为8,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培养条件下对裂拟迷孔菌液体发酵菌种进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 MnP)活力测定,得出酶活在第8天到达峰值19.411 U·L-1,具有一定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出菇试验中,二级种选用麦粒菌种,25℃培养。裂拟迷孔菌可在人工栽培下形成子实体,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石膏1%、蔗糖1%,含水量65%,从接种至子实体成熟需要54 d。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植被恢复的水文响应程度,选择江西兴国县潋水河流域为典型区,利用多年径流和泥沙观测数据,通过统计趋势分析和模型模拟手段,对潋水流域长期的水沙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恢复前后的产水和产沙特征进行了分析。借助SWAT水文模型设置3种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径流量和产沙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975—2015年来,土地利用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减少;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明显,但植被恢复后产沙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植被恢复前后两个时段最大月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明显减少。3种情景年模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率不超过1%,但对产沙量影响较大,尤其是情景年2015年比2002年的平均泥沙总量减少了57.6%,最大月产沙量比2002年情景年模拟值减少50%。潋水流域案例表明,以植被恢复为主要手段的小流域治理,在流域水土保持效用上成效显著,产沙量在2008年发生突变说明剧烈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工程真正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至少需要20年时间。  相似文献   
56.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气候变暖将改变农业气候资源尤其是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区67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研究了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积温、霜冻的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3℃.10a 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疆增温幅度大于其他地区。年内变化上,冬季增温幅度最大。近50年,西北干旱区≥0℃、≥10℃积温变化率分别为67.8℃.10a 1和68.8℃.10a 1,≥0℃和≥10℃积温持续的时间也呈增加趋势,其中≥0℃积温持续天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结束日期的推迟引起的,而≥10℃积温天数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初始日期的提前。研究区无霜期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初霜日的延迟和终霜日的提前,其趋势分别可达2 d.10a 1和1.4 d.10a 1,前者贡献略大。西北干旱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际波动小于终霜日,终霜出现日期晚于≥10℃积温开始日期约10 d,且气温变暖的趋势并没有引起这一状况的改变,而多数站点≥10℃积温结束日期早于初霜开始日期。  相似文献   
57.
基于SWAT模型的平原河网区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分布式建模方法仅适用于山地、丘陵等高差较大的地区,对于具有复杂水文结构特点的平原河网区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文选择太湖流域湖西区作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探索出一套完整的针对平原河网区的分布式建模方案。该方案采用概化、打断的方式将交叉、环状河网处理成单一的枝状河网,采用按河道分流比例跨子流域调水的方式来还原原始河道的传输过程,采用添加"虚拟水库"的方式来模拟人工圩区内外的水量交换。通过对太湖湖西区2008-2010年的月均径流量进行模拟验证,根据模拟值和观测值计算的荣登桥、胡家圩及宜兴3个水文站的相关系数r和纳什(Nash-Sutcliffe)系数Ens分别为0.94、0.95、0.93和0.84、0.80、0.67,说明了这种建模方法在平原河网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8.
从河南省正阳县土壤中捕捉67株根瘤菌,根据IGS-RFLP结果分成9个基因内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IGS)类型,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并依据持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稻壳灰制备纳米SiO2的方法,为稻壳灰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采用稻壳灰为原料制备出硅酸钠。而后,又以这种硅酸钠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纳米SiO2。[结果]研究了焙烧温度、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及溶液pH值对纳米SiO2粒径的影响。硅酸的聚合速度与溶液的pH值有很大关系,而聚合速度直接影响到硅酸的分子量,进而影响SiO2的粒径,溶液pH值在5~6最好;焙烧温度对SiO2的粒径及形貌有较大影响,温度高了,团聚多,形貌不好;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需达到一定值才可防止粒子团聚。结果表明:在PEG添加量为≥0.15 g时,经过600℃焙烧后,可制备近似球形的纳米SiO2。[结论]利用微波辐射提取稻壳灰中的SiO2,通过化学沉淀法可制备近似球形的纳米SiO2。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有利于稻谷壳灰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0.
以乡镇(街道)为风险评估单元,以人口和社会经济作为承灾体,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的风险表达式,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建立风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指标体系法评估承灾体的脆弱性状态,根据加权综合评分法建立脆弱性评估模型,分析15个乡镇(街道)短时大风、冰雹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对风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通州短时大风风险高值区在宋庄、潞城、漷县,低值区在西集镇、于家务乡、新华街道;冰雹风险高值区在潞城、西集镇,低值区在北苑、新华、玉桥街道及梨园、马驹桥、于家务乡(镇);风雹灾害风险高值区在宋庄、潞城、济县,低值区在新华、玉桥街道、马驹桥镇、于家务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