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44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80篇
  55篇
综合类   26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91.
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 FAD)是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本研究以陆地棉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棉花FAD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基因组中共含有37个FAD基因,进化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各亚家族成员数量不一,但相同亚家族成员含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共线性分析发现28对复制基因全为片段复制基因,且都经历了严格的纯化选择作用。此外,在陆地棉FAD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发现了丰富的响应植物激素信号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分析表明,陆地棉FAD基因家族响应干旱和盐胁迫,定量PCR分析表明施加外源褪黑素显著影响了FAD基因的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FAD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2.
关注稻田养殖生物的生存状况有利于促进水稻与水产养殖生物稳产与高产。河蟹生长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水稻田间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稻蟹共生模式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管理,农事活动会对河蟹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该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距离因子、水位因子以及施肥因子,分析比较田块到主路不同距离、稻田灌水和施肥等因素对河蟹筑穴习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使得靠近主路处理田块蟹洞数量显著增加,河蟹成活率下降5.34百分点,产量降低10.58%。同时,田面水深与稻田蟹洞个数呈显著负相关,水浅导致河蟹筑穴行为增加;施氮量与河蟹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施氮量与蟹洞个数无相关性,河蟹筑穴行为影响不大,且河蟹的大部分生育期内田面水铵氮含量也不超标。通过适当调节田间管理措施,如减少人类活动和增加田面水深等措施可达到在稻田养蟹过程中提高河蟹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3.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草的侵扰,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传统的除草轮在切入土壤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阻力,离开土壤时易产生土壤黏附现象,对除草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以栉孔扇贝瓣为仿生原型,对除草轮进行仿生设计,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除草轮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分析,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除草刀片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进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仿生除草轮与原始除草轮相比,可以有效降低除草作业时的阻力,减少土壤黏附现象,为除草轮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4.
以金艳猕猴桃为试材,于花后14 d分别对幼果喷施氯吡脲(CPPU)10 mg/L、CPPU 20 mg/L及CPPU 10 mg/L+赤霉酸(GA3)20 mg/L的溶液,以不喷施生长调节剂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的膨大效果及不同采样时期果实中的生长调节剂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喷施CPPU 10 mg/L+GA3 20 mg/L处理的金艳猕猴桃纵径、横径、果实单果质量相对最大,分别为5.78 cm、4.48 cm、85.19 g,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的4.86 cm、3.63 cm、43.03 g;各处理果实中CPPU的残留量均远小于国家残留限量标准(0.05 mg/kg)。  相似文献   
695.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喷墨打印的纳米银/单壁碳纳米管柔性电导率传感芯片。通过交流阻抗法对传感芯片进行建模标定,系统测试了该传感芯片的响应时间、稳定性、重复性、弯折及封装影响等性能,并与商用EC电极进行了性能对比,验证了该柔性芯片在无土栽培生菜营养液EC在线监测中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叉指柔性EC芯片的电导率测定范围为25.8~3 098μS/cm,标准电导率溶液的测定相对误差小于8.02%,芯片响应时间为10 s, 12 h测定数据漂移小于3.91μS/(cm·h),稳定性和重复性与商用EC电极相当,0°~90°范围内弯折、PDMS封装对其性能无影响。水培生菜EC监测中,柔性EC传感芯片可准确获取营养液EC波动,检测结果与商用EC电极的最大绝对误差小于46μS/cm,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2%,两种传感器测量结果均方根误差为28.29μS/cm。自制柔性电导率传感芯片与商用EC电极的性能相近,具有微小且可弯折等独特农业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96.
为了深刻认识乡村价值,促进乡村价值和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以环巢湖乡村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借助符号学理论,研究建构环巢湖乡村价值符号化体系。结果表明,环巢湖乡村价值符号包括本源的生产价值符号、生活价值符号和生态价值符号,以及衍生的社会价值符号和文化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697.
于2022年以‘徐稻3号’为材料,设置生育期正常灌溉(土壤水势为0 kPa)、中度水分胁迫(土壤水势为-30 kPa)两种水分处理及4种不同浓度(0、0.1、1.0、5.0 μmol·L-1)油菜素内酯(BR)喷施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以及油菜素内酯耦合对根系生长、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地上部生长以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育期正常灌溉相比,中度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分蘖数及净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21.8%、20.6%、12.9%、13.9%、13.4%、26.3%、13.8%、17.7%与13.1%;显著增加了抽穗期根平均直径、根系活力及根冠比,平均增幅分别为8.0%、28.6%与26.6%。随着外源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增加,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分蘖数、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1 μmol·L-1浓度(B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主要生育时期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分蘖数、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生育期正常灌溉配合喷施0.1 μmol·L-1油菜素内酯(BR)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为本研究条件下最佳的水分与油菜素内酯耦合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698.
立足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的新形势,阐述了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呈现出的诸多变化,全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玉米种子市场的主要问题,从创新体系建设、差异化产品开发营销、技术支持与服务、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玉米品种推广和产品营销对策,将有效促进未来玉米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99.
为确保稻虾共作的安全生产、社会供应以及政府政策的有效制定,须准确获取稻虾共作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及变化信息。现有稻虾养殖田提取方法以中分辨率时序影像为数据源,提取结果存在边界粗糙且噪声较多等问题。为获取精度高、边界规整的稻虾养殖田提取结果,该研究以高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辅助任务的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edge assisted segmentation network(EASNet)。该模型首先将稻虾养殖田特有的边缘“虾沟”作为一种辅助信息在设计的边缘辅助模块单独分割,然后将该模块的输出与主任务分割模块输出进行融合,使主任务既增强了稻虾养殖田边界结构信息,又能学习到稻虾养殖田特有的空间及语义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在边缘辅助模块的增强下,稻虾养殖田分割结果更完整,边界更清晰,其语义精度的交并比和边界精度的F1分数分别提升了1.5%、5.8%。整体语义精度的召回率、交并比、F1分数分别达到0.970、0.964、0.930,边界精度的召回率、F1分数达到0.864、0.859,松弛边界精度的召回率、F1分数达到0.876、0.913。将训练好的EASNet模型应用到盱眙县全域,得到2020年盱眙县稻虾养殖田空间分布图,在与传统的水体季相差异法、随机森林方法提取的稻虾养殖田结果的对比中,该方法取得了总体精确度为96.71%及Kappa系数为0.934的最优结果,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稻虾养殖田提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0.
针对低温环境下奶牛饮水温度过低会导致泌乳量降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空气能热水器的饮水加热系统并应用于规模化奶牛场,连续监测2组奶牛在环境温度>15℃、4℃≤环境温度≤15℃、环境温度<4℃中不同饮水加热模式下的泌乳量,分析2组奶牛的日均泌乳量曲线,探究低温环境下不同饮用水温度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饮水加热系统能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稳定控制饮水温度。低温环境下长期为奶牛供给12~15℃的水,奶牛平均泌乳量随环境温度变化显著(P<0.01),平均每7天下降0.45 kg,而将饮用水温度提高至22~25℃后,奶牛平均泌乳量随环境温度变化不显著(P>0.05)。排除不同泌乳期影响分析奶牛泌乳量,提高奶牛饮用水温度能有效增强处于泌乳盛中期奶牛的泌乳量。本研究设计的系统能够在环境温度<4℃的条件下稳定提供22~25℃的热水,有利于提高奶牛的泌乳量以及对环境变化的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