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间作模式下作物根系与坡耕地红壤抗蚀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根系指标测定,研究了玉米单作、大豆单作以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不同作物根系特性与坡耕地红壤抗蚀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红壤质地和结构方面优于玉米或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在0—10,10—20,20—30cm土层的含根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和根长较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均有提高,其中0—10cm土层范围内差异显著;玉米/大豆间作模式较玉米单作模式在根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长分别提高了80.95%,50.93%,90.30%和77.99%,较大豆单作模式分别提高了58.70%,73.36%,123.05%和149.27%;在20—30cm土层范围内,间作模式根长较玉米单作模式提高了150.48%,较大豆单作模式提高了206.94%;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抗蚀性指数在10—20cm土层差异不显著,在0—10cm和20—30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不同深度土层范围内,间作模式土粒抵抗分散能力均最强;在间作模式下,同期土壤流失量较单作减少,土壤流失量与作物根系量、根系表面积、总根长、根系体积和根尖数呈显著负相关。玉米大豆间作可以通过改善根系特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提高土抗蚀性。  相似文献   
52.
柠条属于鸡锦儿属植物,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旱生落叶灌木树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柠条根系发达,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强的抗逆性,具有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  相似文献   
53.
红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红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科学选种、整地起垄、适时旱栽浅栽、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4.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55.
漂浮栽培水生植物对入滇河流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是污染水体生物治理的途径之一,为了找出适宜在水体中生长并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好的植物,选择5个品种的水稻以及空心菜、茭白和水花生为供试水生植物,通过静态水培试验,研究了各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以及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植物营养的条件下,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有植物处理系统对水体中总磷(TP)、水溶性总磷(DTP)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有植物处理系统TP的去除率为53.28%~84.07%,DTP的去除率为44.99%~88.81%;无植物对照TP的去除率为32.57%,DTP的去除率为37.51%.植物组织所累积的磷占各自系统去除量的21.54%~75.32%,植物的吸收作用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水稻功米1号的经济产量最高.为616.28 g·m-2,组织所累积的磷占系统去除量也是最大,为75.32%.在所有供试植物中,水稻功米1号对富营养化水体既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产量,是最优的净化植物,同时也是最适宜在水体中生长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6.
烤烟间作草木樨对烟叶养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烤烟与草木樨间作条件下对烟叶养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与单作相比较,间作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含氮量,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磷含量;提高了上部和下部烟叶的含钾量,但烟叶的N、P、K含量变化差异均不显著.烟叶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减产的同时提高了中上等烟的比例,显著减少下等烟比例,提高了烟叶产值,增加了经济收入;原烟的总糖、还原糖的含量及糖碱比分别提高了5.38、5.30和1.80个百分点,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分别降低了0.11和0.86个百分点.间作能协调平衡原烟化学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和提高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57.
西藏沙棘集薪炭经济功能于一身,是广大山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乡土、先锋树种之一,开发利用西藏沙棘资源也是广大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主要对互助县自然概况,沙棘资源种类与分布,以及病虫害、鸟兽害与气象灾害等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沙棘整体产量与利用价值,为沙棘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构想,同时推进集约经营,提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
为改进和完善测定厚皮甜瓜糖度的方法,以海南生产和销售的厚皮甜瓜为材料,分析果实内糖度变化规律,以及各点位糖度与全瓜糖度关系,并构建预测全瓜糖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果肉糖度分布规律为内层高于外层,近脐的中下部最高,近蒂的上部最低;果肉糖度的变化幅度为赤道方向大于脐蒂方向,并且受栽培环境和瓜形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果肉中心糖度和胎座糖度构建预测全瓜糖度的数学模型为B=0.891 6+0.734 4I+0.157 7P,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较大,说明其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59.
应用层析分析法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以云南中旬泥炭为主要基础性物质的10种配方基质对滇西北生态公益林区高山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基质对高山松生长有显著影响,灰色关联度最高(Ri=0.8363)的为泥炭、蛭石和珍珠岩等体积混合的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对高山松容器苗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下部.  相似文献   
60.
双氰胺对不同质地红壤中尿素的硝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双氰胺(DCD)对不同质地红壤中尿素的硝化抑制作用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在壤土、粘土中水解快于砂壤土;双氰胺抑制了壤土、粘土中尿素水解的铵硝化作用,但促进了砂壤土中硝化作用。砂壤土中加与未加双氰胺的尿素转化需49d,粘土中未加双氰胺的尿素转化仅需35d,加双氰胺后则延长14d,而壤土中尿素水解产生的铵硝化时间则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