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篇 |
农学 | 15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6篇 | |
综合类 | 76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07篇 |
园艺 | 47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革兰阴性菌外膜囊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革兰阴性(G^-)菌从细胞膜上脱落下来的囊泡,携带有细菌的大量组分,如外膜蛋白、脂多糖、脱氧核糖核酸等。由于OMVs无活性、不能复制且具有免疫原性,所以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亚单位疫苗,同时OMVs对细菌本身具有多种作用,故OMVs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G^-菌OMVs的组成成分、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5个方面综述其研究现状,为G^-菌的致病机制研究、OMVs的疫苗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对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等众多基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制品需求量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多种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尤其悬浮培养技术的出现,成功突破了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的传统障碍。了解不同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尤其悬浮培养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诸如适于单细胞全悬浮培养的贴壁细胞的筛选驯化,微载体技术的突破,无血清乃至化学成分限定性培养基的开发,生物反应器的更新,以及连续培养及灌注培养的改进等,选择合适的规模化培养技术,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将更好的应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及需求。 相似文献
6.
7.
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反应,同时可以用于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本试验选取P5蛋白进行抗原表位鉴定。首先通过PCR扩增P5F1(1~204aa),P5F2(170~296aa)及P5F3(280~371aa)3个片段,PCR产物分别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表达纯化。根据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确定P5F3片段(280—371aa)是OmpP5的免疫优势决定区。为了进-步对该免疫优势决定区进行抗原表住鉴定,设计了-套11个部分重叠的短肽,这些短肽覆盖全部280~371aa片段。每-个短肽合成1对寡核苷酸链,退火后插入表达载体pGEX-6p-1,与GST进行融合表达。用HPS阳性血清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扫描,鉴定出其表位位于”。TGNTCDAVKGRKALIT351。通过序列分析证实该抗原表位在不同的HPS菌株中高度保守。本试验确定了位于HPSOmpP5上的-个抗原表位,为建立-种方便、快捷、适用于现地大规模样品检测的鉴别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HPS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以及研究病原茵感染和机体免疫过程中P5蛋白与宿主体内相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9.
规模化养鸡场主要疫病综合防制研究──兽医环境卫生消毒试验赵金旺,肖治军,胡毓骥,陈直(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450002)李春玲(河南省兽医防治站450002)环境的卫生消毒是杀灭鸡体外病原体的重要手段,是疫病综合防制中的主要环节。本试验通过不同...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概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ANF)。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等。目前,按照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热敏感性的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两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主要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文章主要就大豆中不同类别的抗营养因子的性能,以及去除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