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十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X,Col X),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梅花鹿ColX基因设计筛选2条高分RNAi靶序列,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分别与慢病毒载体质粒plvthm连接,形成重组质粒S2-plvthm/S3-plvthm;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S2-plvthm/S3-plvthm,pCMVdr8.91,pMD2G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观察到表达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收集培养液后进行1 000 g离心5 min,所得上清液含有重组慢病毒的组分.S2-plvthm/S3-plvthm上清液中病毒滴度分别达到9.96×107TU/L和7.18×107TU/L.以此病毒感染梅花鹿角柄骨膜细胞,并进行微粒体培养,72 h后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微团,该细胞团有荧光表达.本试验成功地构建了针对梅花鹿Col X基因的慢病毒裁体,为了研究Col X蛋白在鹿茸角骨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为了获取梅花鹿生茸骨膜干细胞可溶性总蛋白抗体。本试验培养了梅花鹿生茸骨膜干细胞,从该细胞中提取可溶性总蛋白。以其可溶性总蛋白为抗原,通过淋巴结和皮下注射两种方式免疫试验动物,注射的抗原量分别为70μg/只和280μg/只。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第10天和第20天采血,分离血清,通过ELISA试验检测血清中抗体滴度。结果表明,280μg皮下免疫和70μg淋巴结免疫均获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末次免疫后第10天的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33.
鹿生茸区骨膜是角柄和初角茸生长的组织基础,然而,控制鹿茸生长形状的信息存在于何处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鹿生茸区骨膜移植试验来揭示这一问题。结果表明,在角柄发生前将鹿生茸区骨膜移植到鹿的前额皮下后,第1年诱发生长了角柄或单枝鹿茸,第2年再生了具有眉枝的典型二杠茸。这一结果表明,控制鹿茸形状的信息存在于鹿生茸区骨膜中,而不是所谓的鹿中枢系统的“鹿茸生长中心”中。  相似文献   
34.
鹿茸干细胞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基因被发现高表达,推测其是鹿茸再生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为研究GAL-1在鹿茸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鹿茸的干细胞组织,即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致敏角柄骨膜与休眠角柄骨膜)以及对照组织面部骨膜为材料,克隆了梅花鹿的GAL-1基因CDS区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Western-blot及qRT-PCR技术检测了GAL-1在鹿茸干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梅花鹿GAL-1 ORF全长为408 bp(Gen Bank No.MG882483),编码13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4.69 kD,氨基酸序列与牛(Bos taurus)、羊(Ovis aries)高度接近;主要定位于细胞外,无跨膜区,无糖基化位点,有两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叠与无规卷曲;三级结构与牛的三级结构相似;GAL-1在面部骨膜中表达量更高。本研究预测了梅花鹿GAL-1蛋白的结构特点,检测了GAL-1蛋白在鹿茸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鹿茸再生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5.
器官形态发生是生命体发育成其固有的三维立体结构并维持其形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形态发生信息的指导.形态发生信息包含3个方面:1)位置信息;2)预期模式信息;3)表观遗传信息.形态发生信息的实质及其作用机制是理解形态发生的首要条件.在低等动物中研究发现,生物电作为一个密码系统编码着形态发生,是形态发生信息的实质.该文综述了器官形态发生场与器官形态发生、生物电在编码器官形态发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基于日常生活中用电作为密码系统的实例,提出了生命体内存在生物电高级运行方式的假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生物电密码的破解,人为控制器官形态发生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6.
为阐明睾酮在鹿角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文对6头梅花鹿的生茸区骨膜和头部的非生茸区骨膜的睾酮特异结合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为,正常、去势雄仔鹿的生茸区骨膜中都存在一定量的睾酮特异结合(分别为:正常,细胞质为29.32,细胞核为169.63;去势,细胞核为595.84。单位:fmol/mg蛋白),而非生茸区骨膜却未测到这种特异结合;雌鹿的测定结果为,除去势雌仔鹿生茸区骨膜具有一定量的睾酮特异结合(细胞核为223.21fmol/mg蛋白)外,其余生茸区和非生茸区均不存在睾酮特异结合。这些结果表明,雄仔鹿和去势雌仔鹿生茸区骨膜中可能存在着一定量的雄激素受体,这种骨膜在特定的生理条件下受睾酮的直接作用,是睾酮的靶组织。  相似文献   
37.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 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多样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文中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质量低的现状, 提出3点建议:(1)把生物多样性作为评价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2)把抚育间伐作为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3)对森林抚育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38.
生物电编码器官形态发生在低等动物中已被证实.由于缺乏哺乳动物的形态发生研究模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同样适用于哺乳动物至今依然未知.鹿茸是一个复杂的哺乳动物附属器官,其形态发生信息存储于形态发生原胚(鹿前额未来生茸区的骨膜)中.该文1)综述了鹿茸的形态发生原胚及鹿茸发生与再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鹿茸是哺乳动物器官形态发生研究的最佳模型的观点;2)分析了鹿茸形态发生信息的存储位点和复制方式、转移路径,并预测了通过生物电追踪形态发生信息来破解哺乳动物器官生物电密码的研究思路.总之,通过鹿茸这一模型的研究必将为人类器官形态发生的探索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中央针对农村工作连续发布了几个一号文,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从战略商度上提出了中央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也体现中央对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然而我国目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如农民朋友的交际圈小、信息不灵,  相似文献   
40.
乳腺属于外分泌腺的一种,在雌性动物生殖周期中呈动态性变化。乳腺的发育可根据动物性别发育和繁殖时期的不同分为胚胎期、青春期前期、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和退化期。作者总结了上皮-基质(间质)之间相互作用对胚胎时期及出生后动物个体乳腺发育的影响,详细阐述了乳腺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种类激素所发挥的调控作用,并针对小鼠、人乳腺干细胞的发现及标记物进行简要描述。本综述旨在清晰、深入地揭示乳腺发育的基本过程及潜在的调控机理,为进一步了解乳腺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