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巨峰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酵母菌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巨峰葡萄发酵不同阶段的发酵液,通过酵母菌的分离、纯化、WL培养基的鉴别培养、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以及显微细胞形态观察,对酵母菌进行初步的表型分群,挑选不同表型群的代表菌株进行DNA的提取以及26S rDNA D1/D2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共得到64株酵母菌,经过对获得酵母菌菌株的表型鉴定得到14个表型群,通过2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酵母菌最终鉴定为3个不同的酵母菌种群,分别为假丝酵母、路氏类酵母和酿酒酵母。其中发酵前期包含的酵母菌种群是假丝酵母(64%)和路氏类酵母(36%);发酵中期包含假丝酵母(10%)、路氏类酵母(5%)和酿酒酵母(85%);发酵后期则包含路氏类酵母(43%)和酿酒酵母(57%)。结果表明,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酵母菌种群是存在差异的,酿酒酵母在发酵的中后期均占优势,假丝酵母仅在发酵的前中期存在且只在前期占优势,路氏类酵母在发酵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现,但发酵后期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82.
基于总体表面属性特征的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6个景区为抽样总体,以GIS为分析平台,以2002年数字化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分析各个总体相关性、异质性、聚集性3个表面属性特征基础上,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空间简单随机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空间平衡抽样方法对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了抽样估计,并从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效率2...  相似文献   
83.
基于WEB数据库和Maxent模型的白头叶猴潜在生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头叶猴是中国广西特有分布种,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其空间分布及其生态环境因子知识,是制定白头叶猴保护和发展规划前提。以2007—2008年中国广西白头叶猴93个痕迹点数据和开放式生态环境WEB数据库的63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白头叶猴潜在生境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经验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重分类,并与植被斑块信息、距离道路及居民点距离、历史分布资料进行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最湿季节降水量、月平均昼夜温差、距离水源距离、最冷月最低温和土壤酸碱度是影响白头叶猴空间分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白头叶猴最适宜区、适宜区、不宜区面积分别为112.60km2,78.92km2,17 056.13 km2;白头叶猴的分布面积(最适宜区、适宜区)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下降了65%,50%,9.5%。为保护白头叶猴免于灭绝,应当加强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白头叶猴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实施生态移民和建立生态园。  相似文献   
84.
高效林业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高效林业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认为 :森林资源的状况是衡量林业成效的基本尺度 ;生态指标的设定要考虑可操作性 ;经济指标的选择要兼顾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 ;社会效益的评估不可忽视 ;要分别不同层次的评估对象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上述思路 ,分别为林业发展模式、林业经营模式、林木培育模式选择了可操作的指标 ,构成了高效林业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5.
下李林场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划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林过渡带是河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的划分是研究和保护河岸林及其群落的基础,也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的必要工作.为了探究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划分的方法,采用重要值法对吕梁山西部山区山西省临沧市隰县下李林场的河岸林宽度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的河岸林的过渡带宽度不同;河岸落叶松林过渡带宽度为40m,河岸油松林过渡带宽度为20m.  相似文献   
86.
空间平衡抽样及其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存在着空间关联性强、适应性差的缺陷.空间平衡抽样(SBS)强调样本点抽取的随机等概和空间上的均衡分布,通过包含概率栅格层的过滤运算,极大地减少了无反应样本单元现象的发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文章在简要回顾基于模型的抽样、基于设计的抽样两大类森林资源调查方法特点,分析4种传统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弊端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通用随机方格分层算法(GRTS)的空间平衡抽样的原理和步骤,最后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风景林蓄积量调查空间平衡抽样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空间平衡抽样在降低调查成本、减少空间关联性强方面明显优于简单随机抽样;但在提高抽样精度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只有当样本容量大于或等于理论计算容量时,空间平衡抽样才表现出一定的抽样精度优势.  相似文献   
87.
东莞市蔬菜基地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集了东莞市8个镇区9个典型蔬菜基地的灌溉水、土壤和蔬菜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检测技术(GC/MS),分析了属于US EPA优控污染物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结果表明,在灌溉水中PAEs化合物总含量(∑PAEs)为0.29~2.73μg/L,以温塘基地最高;土壤中∑PAEs为0.242~1.710 mg/kg,以上元基地最高;蔬菜中∑PAEs为0.412~7.979 mg/ks,以生菜最高.灌溉水、土壤和蔬菜中均以DEHP和DnBP为主,部分含量已超过美国土壤控制标准.东莞市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已一定程度受到了PAEs污染.  相似文献   
88.
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的空间平衡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在介绍空间平衡抽样(SBS)反向随机四分递归栅格算法(RRQRR)基本步骤基础上,通过计算Voronoi多边形面积方差之比评价不同抽样方法的空间平衡性,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空间平衡抽样3种方法,从调查成本、调查精度2方面,对研究地区线状地物(道路)、离散分布的面状地物(湖泊、水库)进行抽样设计和方案评价。结果表明,在100~1 000 m多个抽样尺度上,空间平衡抽样的空间平衡性能高于简单随机抽样,但低于系统抽样。只有当抽样强度〉3 000时,空间平衡抽样样本点的均衡分布性能才能体现出来。在对离散分布的线状地物、面状地物进行生态监测时,空间平衡样本点的平均海拔最低(68.72、34.72 m)、平均坡度最小(8.20°、2.63°)、距调查对象的平均距离最短(13.33、0.80 m),落在调查对象上的样点占总数的百分比最高(96%、89%)、每个调查对象上的平均样点数最多(1.68、2.70)。  相似文献   
89.
以河南省重点林业县西峡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空间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3、数据挖掘软件Clemintine 12.0支持下,通过空间热点探测、趋势面分析、地理加权回归、C5.0决策分析来进行西峡县森林生物量空间知识挖掘。研究表明: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海拔梯度有关,呈现一种从北向南阶梯状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格局;生物量与平均树高、坡度正相关,与土壤厚度、灯光亮度负相关;C5.0决策分析4个主要输入变量的重要性依次为平均树高(0.30)>灯光亮度(0.24)>坡度(0.23)>土壤厚度(0.22)。  相似文献   
90.
为了开发适用于栽培金鸡菊的EST-SSR分子标记,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剑叶金鸡菊‘斯丹泰勒’(Coreopsis lanceolata‘Sterntaler’)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通过转录组测序共得到42 958条Unigene,利用MISA软件共检测出个6 546个SSR位点,平均分布距离6.36 kb。除单核苷酸外,重复类型以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主,分别占总数的19.28%和30.13%,二者优势重复单元和占比分别为AG/CT(57.30%)和AAT/ATT(27.94%)。通过Primer3软件设计得到4 499条引物,在随机筛选的50对引物中成功开发出22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扩增出的166个条带全部具有多态性。通过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460时可将100个栽培金鸡菊种质划分为7类,其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42 2~1之间,平均为0.747 6。金鸡菊组、两色组、歧序组和轮叶组相关的种质可作为金鸡菊远缘杂交育种的材料。本研究为栽培金鸡菊的分类鉴定、杂交育种和绘制指纹图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