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防氟改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吉林省通榆县等地氟病高发区和松嫩平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及含水层进行系统取样,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松嫩平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潜水中,平原四周及含水层组富氟的地质环境是其主要来源区,地貌条件、气候因素及水化学条件影响地下水中氟的富集与扩散,研究区第四系及前第四系承压水水量丰富,水质良好,氟含量低于规范要求,可作为地氟病区防氟改水的主要供水目的层。  相似文献   
42.
夏季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综合增温潜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  周刚  李旭光  周军 《水产学报》2013,37(3):417-424
为探讨夏季池塘养殖河蟹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综合增温潜势,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 、CH4 、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夏季河蟹养殖池塘均表现为CO2 、CH4 和N2O的源,其中CH4夏季排放量达(42.62±9.55~95.09±10.89)g/m2,CO2排放量达(6.91±2.18~12.52±3.11)g/m2,N2O有微弱排放;夏季河蟹池塘保持一定的水生植物覆盖能显著减少CO2/ CH4的排放,较无水草种植区域,减少CO2排放 52.47g/m2,减少CH4排放 5.61 g/m2,对N2O排放无显著性影响;种植水生植物减缓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是不种植水生植物的1.85倍,池塘养殖河蟹生态养殖温室气体减排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43.
根据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X2-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研究了重庆市涪陵磨盘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群落中19个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和星座图形式表达测度结果:除少数种对外,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桫椤-石生楼梯革(Elatostema mpertre)、羊耳菊(Inula cappa)-鸟蕨(Enomeris chinensis)、新月蕨(Abacopteris aspera)-石生楼梯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石生楼梯革种对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桫椤-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桫椤-华里白(Hicripteris chinensis)、紫马唐(Digitaria violasens)-茅叶荩革(Arthraxon prionodes)种对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联结.这说明由于群落尚处在恢复初期,且人为干扰较大,因而,群落结构发育不完善,种间关系还不稳定.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旨在分析鉴定克氏原螯虾内源性纤维素酶糖苷水解酶9(GH9)基因家族,研究其在投喂不同饲料时以及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特征,以期为克氏原螯虾对于植物性饲料的消化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动物内源性纤维素酶高效利用研究积累数据资料。采用生物信息学与分子克隆相结合的策略,系统研究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布情况,获取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的结构特点、分布特征及其在投喂不同饲料(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配合饲料)时以及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响应结果。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基因组中共有7个GH9基因家族成员(PcGH9-1、PcGH9-2、PcGH9-3、PcGH9-4、PcGH9-5、PcGH9-6、PcGH9-7),GH9基因家族成员的cDNA长度为1 843~2 354 bp,编码氨基酸残基数为510~585个,分布于LG23、LG39以及LG54等3条染色体上。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具有1个典型的Glyco hydro 9结构域,外显子数为7~14个,内含子数为6~13个。依据是否具有纤维素结合区(CBD),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可分为2个亚类,第Ⅰ亚类包括Pc...  相似文献   
45.
为解决河北黑龙港地区小麦合理氮肥分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升氮肥利用效率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强筋小麦‘藁优2018’为供试作物,设置了不施氮肥(N0)对照,在等氮肥量下氮肥基追比3∶7(N1)、4∶6(N2)、5∶5(N3)和6∶4(N4)处理,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对轻壤质土壤上小麦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基追比的增加,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SPAD值、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先增后降,旗叶胞间CO2浓度则先降后增。N2处理的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SPAD值最高,较其他氮肥处理分别提高1.70%~10.58%、1.40%~9.49%、0.81%~12.36%、0.29%~5.33%,胞间CO2浓度N2处理最低,成熟期N2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较其他氮肥处理显著提升11.77%~29.58%。成熟期,N2的籽粒产量是其他氮肥处理的1.05~1.08倍;N2的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回收率和农学效率显著高出其他处理5.50%~8.10%、1...  相似文献   
46.
尼罗与奥利亚罗非鱼对池塘蓝藻水华及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了池塘抑藻试验,采用血球计数板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密度,并对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能有效消减水体中蓝藻生物量,降低水体藻毒素浓度,并对水体TN、TP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奥利亚罗非鱼试验组蓝藻初始密度为1.53-108cells/L,下降至0.86-108eells/L,降低43.79%;尼罗罗非鱼组蓝藻初始密度为1.54-108cells/L,下降至O.51×108cells,L,降低66.88%。水体总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总氮含量有所下降,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随着蓝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并讨论了尼罗与奥利亚罗非鱼摄食抑制蓝藻的摄食抑制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沉水植物对罗氏沼虾养殖系统的水质调控效应,比较了生态养殖组与传统养殖组的水质、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解析了浮游动植物、微生物优势种群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养殖水体水质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养殖组的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和叶绿素a(Chl-a)浓度均低于传统养殖组。传统养殖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均高于生态养殖组,两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微生物主要包括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生态养殖组放线菌门的丰度最高,传统养殖组优势菌为蓝细菌门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以及拟杆菌门的黄杆菌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TP、COD和溶解氧(DO)是影响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利用沉水植物开展罗氏沼虾养殖水环境的原位净化,可显著消减养殖水体氮、磷营养盐,降低浮游动植物生物量,提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改善养殖水环境。  相似文献   
48.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分析了南黄海吕泗渔场海域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EST同工酶在肌肉和肝脏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5种同工酶(LDH、GDH、EST、MDH、ME)在肌肉及肝脏两种组织中共检测到12个基因座位,其中5个基因座位Est-1、Est-2、Mdh-2、Gdh-2、Me-3为多态.(2)用6个ISSR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分析得出: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6,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sp=0.468.两种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9.
西辽河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基地,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西辽河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390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79项指标(包括现场测试7项)。依据资料分析选择其中铁、氟、三氮及其有机项目共计34项进行评价。 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西辽河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按污染组分的分类对污染范围的分布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原因。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