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持续饲喂紫花苜蓿对乳牛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0头泌乳荷斯坦乳牛随机等分为4组,其中I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Ⅱ、Ⅲ、Ⅳ组分别以1、2、3千克苜蓿干草替代等量秸秆。于试验初期和末期测定血液学指标,乳脂率,乳比重和乳干物质含量,记录每头乳牛日产奶量。  相似文献   
72.
几年来,我们通过对生物秸秆饲料的大量调查与研究发现,液状生物秸秆饲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推广价值。(一)饲喂方法液状生物秸秆饲料最适应的饲喂方法就是湿喂法。首先将配合好的玉米、麸皮、饼类、维生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取1份这样的干料与1份液状生物秸秆饲料充分拌匀后停放1~2小时,气温高时短些,气温低时放置时间稍长些,其目的是让液状饲料中的养分充分与干精料接触,使各种酶制剂提前进入分解状态。这样对单胃动物来说能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用时应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或生长阶段来决定所添加的液状生物秸秆饲料的浓度与数量,一般仔…  相似文献   
73.
孟珊  李新国  焦黎 《土壤通报》2023,54(2):286-294
  目的  为湖滨绿洲土壤高光谱估算土壤电导率值提供方法支持,实现区域土壤盐分快速估测。  方法  利用实测的土壤电导率值与土壤高光谱数据联合分析,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遗传算法(GA)筛选土壤电导率的特征波段,并基于全波段及特征波段构建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极限学习机(ELM)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引入偏最小二乘模型(PLSR)进行对照,比较其模型精度。  结果  研究区土壤电导率值变化范围0.02~17.22 mS cm?1,平均值为2.61 mS cm?1,变异系数为134.87%,呈现强变异性;CARS、SPA、GA算法筛选的特征波段将建模输入量分别压缩至全波段数量的0.87%、1.68%、0.70%,减少建模输入量,提升建模速率,变量方法的选择CARS > SPA > GA;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均优于PLSR模型,决定系数(R2)平均增加20.57%,相对分析误差(RPD)平均增加17.84%,土壤电导率高光谱估算模型以CARS-SVM最优,训练集与验证集R2分别为0.76和0.75,RMSE分别为1.79 和1.68 mS cm?1,RPD分别为2.04和2.00。土层深度20 ~ 30 cm的土壤电导率高光谱估算模型精度最高,训练集与验证集R2分别为0.83和0.84,RMSE分别1.37和1.77 mS cm?1,RPD分别为2.41和2.50。  结论  基于CARS-SVM的土壤电导率高光谱估算模型精度高,估算能力最优,可以为湖滨绿洲土壤电导率估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4.
研究吲哚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以及金属螯合活性和还原力。结果表明,吲哚丁酸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与吲哚乙酸相当,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螯合力、还原能力均高于萘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而对Fe2+的络合能力与没食子酸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5.
Δ9硬脂酰-ACP脱氢酶(Δ9 stearoyl-ACP dehydrogenase,SAD)是植物中重要的脂肪酸脱氢酶,在调控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非洲油棕和杂交油棕为材料,在油棕果实油脂积累期,分别测定花后120、140、160 d 3个时期的脂肪酸组分;从油棕中克隆SAD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AD在2个油棕品种果实成熟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非洲油棕中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比例(55.76%~60.27%)显著高于杂交油棕(37.2%~45.43%),杂交油棕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比例(51.61%~56.92%)显著高于非洲油棕(35.54%~38.64%);鉴定了7个基因命名为:EgSAD1~EgSAD4OeSAD1~OeSAD3;EgSAD基因编码的肽链平均为41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3.41~45.92 kDa,等电点为5.99~7.13,蛋白不稳定指数为44.07~53.25,总平均亲水性为-0.496~-0.405。OeSAD基因编码的肽链平均为40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4.94~49.39 kDa,等电点为6.05~7.14,蛋白不稳定指数为43.44~44.61,总平均亲水性为-0.554~-0.489。多序列比对分析,油棕SAD基因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典型SAD特征的保守组氨酸富集区:EENRHG和DEKRHE。在SAD的启动子上鉴定出植物激素响应、逆境胁迫响应、光响应和逆境响应顺式作用元件。EgSADs在油棕果实成熟过程中呈上调表达趋势,EgSAD1EgSAD2在杂交油棕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非洲油棕,OeSADs在杂交油棕果实花后140 d中表达量最高,在杂交油棕的3个时期中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花后120 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花后120 d和160 d。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AD调控油棕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采用开都河流域下游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三个气象站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线性趋势函数,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开都河流域下游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焉耆县、和静县与和硕县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线性拟合增长率分别为0.366℃·10a-1、0.256℃·10a-1、0.033℃·10a-1。(2)和硕县月平均最低气温呈现下降趋势,而焉耆县与和静县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从季节年际变化来看,三个县四季气温均有增加趋势,冬季增温明显,秋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与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相似。(3)三个县年降水量距平值呈下降-上升-下降特征,降水量有微弱增多趋势。(4)和静县与和硕县两站气温异常,焉耆县降水异常,气温突变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而且突变发生较频繁。  相似文献   
77.
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以1973年MSS、1990年TM、2010年ETM+影像和统计资料为基本数据源,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类型、程度、面积与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盐渍化动态度模型对近40a研究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3年土壤盐渍化面积为1293.14km2,2010年为659.68km2,减少633.46km2;其中重度盐渍化面积减少150.69km2,中度盐渍化面积减少370.56km2,轻度盐渍化面积减少112.21km2,均呈现下降趋势。2)1973~2010年,重度、中度、轻度土壤盐渍化向绿洲边缘移动;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化地之间相互转化,荒地是三类盐渍化地转入面积的主要部分。3)大陆荒漠性气候、成土母质富含硫酸盐和氯化物、低洼的地形、地下水位浅等自然因素是该区域土壤盐渍化发生演变的内因;大规模的绿洲土地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模式等人类经济活动是其发生演变的外因。  相似文献   
78.
竹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竹子因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而且用途广泛,而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资源。本文分析了竹资源在固碳、替代高能耗材料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优势,指出竹资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大叶南五味子多糖纯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化大叶南五味子干燥果实粗多糖(KPS)的纯化工艺。用三氯醋酸(TCA)法、Sevage法脱蛋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活性炭脱色工艺参数,比色法测定蛋白含量和脱色率。TCA法脱蛋白率达到72.6%,极显著高于Sevage法(P<0.01);TCA法多糖损失率显著低于Sevage法(P<0.05);活性炭脱色的最佳工艺参数: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80 min,溶液pH 1,活性炭用量1.5%,脱色率达到86.83%±3.93%(n=6),多糖含量达到19.39%±7.21% (n=6)。纯化KPS粗品最优工艺是用TCA法除蛋白质,1.5%的活性炭脱色。  相似文献   
80.
单粒精播对花生根系生长、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烨  郭峰  李宝龙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作物学报》2013,39(12):2228-2237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粒精播S1处理在开花后50~70 d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明显改善,耕层根系长度、体积和吸收面积在0.05水平上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量(DMA)和积累速率(DMAR)也明显提高;S1和S2处理开花后40~70 d根冠比明显提高,并保证冠层和荚果较高的DMA和DMAR,通过提高单株生产力,实现群体增产,其中S1处理为佳,可在节种35%的前提下,增产7.98%~8.38%,增产效果显著。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保证花生根系相对较强的生长优势,协调根冠比,壮个体,强群体,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实现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