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综合运用草原生态学原理、3D-GIS技术、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及软件技术等现代相关技术,探讨多元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组织方法,摸索多元生态信息与三维虚拟地形模型的关联技术,得出相应的多元生态信息有效管理机制。研究表明:运用C/C++语言调用OpenGL图形库从底层开发的草原三维数字模型快捷稳定,渲染速度快,可方便地动态查询示范区草原地理信息,为进一步研究三维虚拟草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饲草种植加工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饲草重大生物灾害问题日益凸显,对饲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本文分析了我国饲草生产形势和饲草病害、虫害、鼠害和杂草等生物灾害危害情况,提出了饲草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期次的TM遥感影像,结合全球定位系统支持下的地面精确定位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镶黄旗草原资源与生态现状及历史动态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草原类型、面积、生产力、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研究3S技术应用于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变化方面的方法体系、数据集成过程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牧还草工程。本文选取了内蒙古镶黄旗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8月份和2004年8月份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对应时期的地面调查数据,从植被盖度、植物类组成、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对内蒙古镶黄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年与2003年相比,禁牧区内植被盖度提高了8.64%;2004年8月份与2003年8月份相比,禁牧区内北部沙区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6.78%,南部平原丘陵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71.81%。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草原滥垦、过牧等行为,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甘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甘肃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省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在北方草原面积较大的省区实施的重大生态项目,根据甘肃省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选择ArcGIS、ArcSDE、MapObject、Access/Oracle、ERDAS Imagine Develop Kit、Visual C++/Delphi等专业开发工具,设计开发包括信息输入子系统、工程监测和评价子系统、空间运算与分析子系统、信息检索查询子系统和信息输出子系统的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管理与监测系统。客观全面地反映工程建设进展和质量,并评价工程对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为畜牧业生产、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辽宁省西北部草地鼠虫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引进苜蓿切叶蜂孵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引进加拿大苜蓿切叶蜂孵化实验表明 ,孵化温度 30℃恒温是影响苜蓿切叶蜂孵化率的主要因素 ,寄生蜂对切叶蜂孵化率的影响极为明显 ,实验认为在容积 50 cm× 50 cm×65cm大的孵化箱中用 37%敌敌畏乳液 0 .71ml防治金小蜂是一个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19.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是自2011年起实施的草原地区资金规模最大、受益农牧户最多的惠民政策,是通过给予农牧民补助奖励,支持鼓励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原、加快发展草牧业,解决人草畜矛盾的关键措施。中央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并按照“四到省”和“五到户”的原则,由地方政府结合地域实际创新性地落实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补奖前的2011年相比,草原鲜草产量提高了9.07%,植被综合盖度从51.0%提高到55.3%;政策执行以来,牛出栏率提高了1.3%,羊出栏率提高了4.2%,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食畜总量增加0.27亿头(只),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经济目标;政策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牧区人口转移,牧民对政策满意度高。当前,草原地区生产生态还不够协调平衡,人草畜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大背景下,饲草产业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的产业,是国家粮食安全和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饲草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内涵、基础和进展情况,分析了饲草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若干关系,提出了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