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新疆地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物活性,本实验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培养分离自新疆不同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分离株纯培养物的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4株少孢节丛孢菌,分别命名为XA3、XA6、XD1和XD4。18S rDN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XA3、XA6、XD1和XD4新疆分离株之间同源性较高,与GenBank登录的少孢节丛孢菌CBS289.82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6%、99.5%、99.1%和98.9%,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捕食线虫活性测定试验表明,4个分离株在CMA中的捕食率为92.8%~97.6%;体外对绵羊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捕食率为90.7%~95.4%,均具有很强的捕食活性。本研究为研究绵羊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控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近年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寒区土地沙化面积急剧扩张,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综合分析该地区的研究文献和监测统计资料,对其土地沙化现状及趋势加以概述,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寒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是在自然因素作用的背景下,由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自然因素为该区域的土地沙化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人类活动是其诱导触发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3.
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微小牛蜱Bm9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我国微小牛蜱半饱血雌性成蜱肠道和唾液腺研磨物中提取总RNA,利用M-MLV RTase cDNA Synthesis Kit合成双链cDNA,并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的Bm91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并进行PCR、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Bm9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收录的Bm9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7.1%,而且该片段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将该基因从克隆载体上用EcoRⅠ单酶切消化并亚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1C9K的EcoRⅠ酶切位点,再次进行PCR、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并获得了微小牛蜱Bm91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P1C9K-Bm91.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10种农药对绿僵菌生长的影响情况,选用10种不同农药,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加入到SDAY培养基中,用直径为4 mm的无菌打孔器在其中央打孔,然后吸取50μL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分别注入孔中,置温度25℃、湿度80%的条件下培养,十字法测量菌落的直径和观察孢子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杀菌剂多菌灵对绿僵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生物化学农药吡虫啉对绿僵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弱;随着农药浓度的降低,所试农药对绿僵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也随之降低.通过测定10种农药与绿僵菌的相容性,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农药以低剂量与之配伍,既可使菌剂增效,又可大幅度降低农药用量,为开发防治害虫的绿僵菌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为筛选微小牛蜱的高毒力菌株,采用浸渍法测定了8株绿僵菌对微小牛蜱饱血雌蜱的存活指数.结果显示,菌株MaAT.4对微小牛蜱饱血雌蜱的毒力最强,其孢子悬浮液推荐杀蜱浓度为1×10~8个·mL~(-1).  相似文献   
76.
四川省桢楠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川桢楠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7个群体,分别测量了其种子长、宽、长宽比、单粒种子重等4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桢楠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单粒种子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14%,17.14%,16.29%和25.78%,以种子长的变异系数最小,其性状稳定性较高,单粒种子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该性状变异较大;种子性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31.23%.群体间变异(31.2%)小于群体内变异(68.77%),该树种种子3个性状总的遗传变异大约30%存在于群体间。大约70%存在于群体内。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群体分成3类,都江堰、邛崃和峨眉山3个群体聚为1类,成都、洪雅聚为1类,崇州和泸州聚为1类。  相似文献   
77.
四川麻疯树花序结构和雌雄花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四川麻疯树雌雄花序结构和雌雄花动态,初步描述了麻疯树的花序结构和生殖物候,分析了雌雄花数目和比例的影响因素.麻疯树为单性花同株,腋生或顶生聚伞花序,雌花一般着生于有限花序的顶端,雄花由无限花序的顶端产生.由于资源限制,麻疯树花蕾期雌花和雄花并不能全部发育至开放阶段,中途出现萎蔫、脱落.生殖物候存在很大的样地间差异,也存在样地内麻疯树着生微环境异质性的差异.麻疯树雌花比例和数目存在较大的样地间差异,可能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开花时间也会影响到雌花比例和数目,头茬花高于二茬花,早花高于晚花.结果枝的大小会影响到雌花数目和比例,结果枝越大,雌花数目和比例越大.综合分析,麻疯树单枝雌花数目、雌雄花比例可能受单枝头年的将来投资和样地非生物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山桐子的地理分布及其潜在适宜栽培区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明山桐子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潜在适宜栽培区划,[方法]本文基于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数据集,结合野生山桐子地理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山桐子潜在适宜栽培区预测和区划。[结果]表明:山桐子的水平分布范围为23°10'35°30'N,102°45'121°40'E,垂直分布点位于海拔14 2 500 m。温度和降雨对山桐子分布的影响较大,而土壤条件次之,这与山桐子耐贫瘠的特性相一致。山桐子分布区的适宜年均气温为13 21℃,适宜年降水量为800 1 800 mm,适宜越冬的极端最低气温为-3 8℃,适宜越夏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4℃。山桐子的潜在最适宜和较高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周山区、大巴山、武陵山、苗岭、雪峰山、武功山、武夷山、九连山、戴云山、大别山、伏牛山、云贵高原以东、大瑶山和云开大山以北地区;四川盆中丘陵区、两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区为一般适宜区。[结论]本文阐明了山桐子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和主要气候特征,并采用Maxent进行了山桐子潜在分布区预测和适宜栽培区区划,为我国山桐子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不同地径砧木对山桐子嫁接苗成活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山桐子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就不同地径砧木对山桐子嫁接苗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山桐子苗嫁接成活率为86.00%~93.20%,保存率为82.63%~90.43%;地径为7~9 cm的大规格砧木组嫁接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显著高于3~5 cm砧木组的。(2)地径为7~9 cm的大规格砧木组嫁接苗的接穗粗度、树高、冠幅、枝条数量、最长枝长度、最长枝粗度、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株叶片数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大于地径为5~7 cm的中规格和3~5 cm的小规格砧木组的,而不同地径砧木对最短枝长度、最短枝粗度和叶柄长度的影响均不显著。(3)接穗粗度、树高、冠幅、枝条数量、最长枝长度、最长枝粗度、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株叶片数量、叶面积指数与砧木地径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文中因此认为,山桐子砧木的粗度对嫁接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川西北地区土地沙化成因探讨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的急剧扩张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综合整理、分析归纳近年来该地区的研究文献和监测统计资料,对沙化现状及趋势加以概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为川西北土地沙化提供了基本条件,而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是其诱导触发因素,起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