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干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2队、中沟6队、新城4队、新城8队及长城2队的洋葱干腐病植株病原进行了分离,共获得89株镰刀菌单孢株系.依据Booth和Burgess分类系统,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尖孢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9.66%,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1.99%和8.35%.室内平皿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都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依次为60.2、20.4和20.1,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能力最强,是引起洋葱干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作为洋葱干腐病病原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2.
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1.8%阿维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作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结果表明,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最好,减轻线虫侵染,药后80 d的病情指数均为36,单株虫量1400多头,而对照的病情指数高于88,单株虫量达46 892头;同时上述2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遏制植株内线虫的繁殖,病情指数降低,单株虫量减少,药后45 d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4、32,单株虫量分别为672、588头,而对照病指达到72,单株虫量为23 366头;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至少为50 d.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以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 μ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浸根处理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53.
13个藜麦材料在甘肃临夏旱作区适应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13个藜麦引选品种为材料,测定记录其出苗率,物候期,植物学特征,产量,品质及抗性等指标,并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其主要性状的相关性进行评价,探究供试品种在甘肃临夏旱作区的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13个藜麦供试品种在试验区域均可以成熟,并且这些品种在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率,主枝穗长度,主枝穗直径,千粒重,产量,粗蛋白,粗纤维含量等指标上差异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品种Q7,Q8属于矮化早熟品种,品种Q9经济性状最好,产量达4246.6 kg/hm2,较对照增产1252.1 kg/hm2,品种Q1,Q7,Q8,Q9,Q10均属于抗病品种;不同藜麦品种表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但产量和品质呈负相关.综合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评价,品种Q9的经济性状最优,具有在甘肃临夏旱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54.
【目的】明确洋葱贮藏期干腐病致病镰刀菌的病原菌.【方法】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洋葱干腐病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在CLA培养基上对两株典型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rDNA-ITS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两菌株的ITS序列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同源性均达99%,其片段大小分别为519bp和521bp.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菌均能引起洋葱干腐病,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强于层出镰刀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戊唑醇对两种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是洋葱贮藏期干腐病的病原菌,由层出镰刀菌引起的洋葱干腐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5.
对甘肃省玉米叶部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新病害-玉米叶点霉叶斑病,分离得到引起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初呈白色,后期逐渐变成灰黑色,菌丝分枝,具隔膜,无色或淡褐色;分生孢子椭圆形、两端钝,无色,单胞,两端不含油球;产孢方式为内壁芽生瓶梗式(eb ph)。根据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将其鉴定为玉米叶点霉(Phyllosticta zeae)。  相似文献   
56.
从豌豆病株和健株的毛根、根、茎、枝、豆荚主脉、果实中分别分离获得的根腐病病原菌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链格孢菌。3种病原菌在豌豆病株和健株上均有分布,病株的病原菌分布明显高于健株,且镰刀菌为优势种群,占样品总数的55.6%,是导致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分布集中于根茎部,在病株的茎分枝、豆荚主脉及果实等部位则主要分布着链格孢菌,表明镰刀菌根腐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57.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及杂草去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黑色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含水率、温度和杂草去除效应及玉米主要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黑色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及玉米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有提高土壤含水率的作用,不同土层含水率表现为80~100 cm>60~80 cm>0~20 cm>40~60 cm>20~40 cm;黑色和白色地膜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呈单峰型消长动态,但黑膜的波动幅度均小于白膜。黑色地膜有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不同土层温度表现为10 cm>5 cm>15 cm>20 cm>25 cm;黑色和白色地膜覆盖下,各土层土壤温度均呈抛物线型消长动态,但黑膜的波动幅度均大于白色地膜。与白色地膜相比,全膜双垄沟玉米田覆盖的黑色地膜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97%和99%以上,对玉米出苗率、成穗率、穗长、穗粗、秃顶等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生育期、产量有影响。黑色地膜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温度和防除田间杂草,还对玉米的部分农艺性状有影响。  相似文献   
58.
藜麦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苋科藜亚科藜属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藜麦籽实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且低脂、低糖、零胆固醇,利用价值高,是未来最具潜力的作物之一。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论述了藜麦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抗逆生理特性、营养成分及栽培技术等,并阐述了藜麦产品开发应用、国内引种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开展藜麦种质资源和营养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选育适合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品种,充分挖掘营养价值,使其成为将来国民保健型植源性食物之一。  相似文献   
59.
调查了甘肃省甘南州成株期青稞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并采集青稞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以评价土壤理化性质与青稞根腐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甘南州青稞发病率在5%~20%,同一样地青稞病健康植株根际土壤黏粒、粉粒、砂粒、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及pH无差异,即与根腐病发病率相关性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植株根际过氧化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64%,其中,50%差异显著;健株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93%,其中,有79%差异显著;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71%,且均有显著性差异;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小于病株(HD)的占93%,其中有79%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93%,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脲酶和蔗糖酶与成株期青稞根腐病发病率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62,其他3种酶则与成株期青稞发病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0.
不同肥料及用量对苜蓿白粉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个紫花苜蓿品种施用撒可富复合肥、过磷酸钙和根瘤菌对白粉病抗病性的影响,以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为指标统计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撒可富肥料,苜蓿白粉病的发病最轻, 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比施用过磷酸钙和根瘤菌低;撒可富肥不同用量处理下,按75kg/hm2量施用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显著低于45kg/hm2和105kg/hm2施用量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因此,按75kg/hm2量施用撒可富复合肥可以有效减轻苜蓿白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