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16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抗大麦黄矮病小麦新品系选育及其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辐射与外源DNA花粉管导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选出了抗大麦黄矮病(BYDV)的小麦新品系龙辐 97K1 0 99。经多年自然发病和两年接毒蚜鉴定 ,该品系不仅高产 ,而且抗大麦黄矮病。RAPD分子验证表明 ,在所用的 75个随机引物中只有OPF15 具有多态性。OPF15 的扩增产物在 880bp、650bp和 50 0bp处出现 3条供体与龙辐 97K1 0 99共有的特异谱带。可以认为这些谱带与大麦黄矮病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212.
清理果园是多年以来推广的一项重要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近年来,随着用工费用的上涨,枯枝、落叶、僵果、杂草、修剪下的树枝等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清园防病虫不彻底、用工较多、缺乏机具等问题。笔者结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的“华北桃树肥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示范推广进行调研,提出清理果园和穴贮肥水相结合的方法,在生产中实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3.
平阳霉素对小麦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辐麦 3号为试材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导入小麦胚囊内 ,使其直接作用于合子或幼胚 ,研究了平阳霉素导入后对小麦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 ,处理后的龙辐麦 3号在 M1、M2 代的株高、穗长、小穗数、主穗粒数等性状上发生了变异。M3 代产生的优异突变体在 M4 代已经稳定 ,优异突变体 96 K986产量比亲本提高 8.5% ,湿面筋和沉降值分别比对照提高 2 .2和 4 .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14.
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龙辐麦8号的选育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小麦纯系K202的幼穗为外植体,用1000Rad的60Coγ射线照射后,进行组织培养。将根腐病菌粗毒素加在诱导、继代和分化培养基中进行细胞筛选。对获得的无性系后代进行系谱法选育。选育过程中,在温室及田间用根腐病菌孢子悬浮液接菌筛选鉴定。1990年决选出优良品系龙辐83199。经抗性、产量和品质鉴定后,表现优异,于1998年2月经黑龙江省审定命名推广。  相似文献   
215.
果树采摘园建设中品种的首选树种是桃树,阐述了桃树所具有观花、赏果的价值,以及桃树具有的采摘时期最长、营养丰富、易栽、易管、易丰产等特点,提出了建采摘园时对位置、土壤、水源、规模经营、小区划分、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带、辅助设施、忌种树种、宽行密植、深翻改良、起垄栽培、品种选择等建议。  相似文献   
216.
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短缺和成本增长,果园管理向省力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方向转变,但也带来了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现代果园土壤透气性差的原因,提出土壤透气性改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果园土壤透气性差的原因1.1果园深翻、扩穴不够果园深翻改土是一项重要的土肥水管理工作。过去果树定植2年后,秋、冬季结合施基肥,一般采用挖环状沟、放射状沟、坑穴等方法进行深翻、扩穴,把肥  相似文献   
217.
倒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后群体冠层结构遭到破坏,叶片光合速率锐减,同时群体内部湿度增加诱发真菌性病害和穗发芽,进而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本文综述了水稻倒伏的评价方法和诱发原因、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理化特性的关系、抗倒伏基因的挖掘及功能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不同水稻倒伏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了株型等形态性状、氮肥运筹、种植密度、种植方式以及大风、暴雨、臭氧等环境因素对水稻倒伏的影响,归纳了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以及维管束数目等茎秆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与水稻倒伏的关系,总结了矮化相关基因和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参与水稻抗倒伏的调控机制。此外,文章展望了未来水稻抗倒伏研究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1)创新和优化水稻倒伏评价体系;(2)挖掘鉴定新的抗倒伏基因,强化水稻抗倒伏的机理研究;(3)选育抗倒伏水稻品种;(4)根据品种、栽培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制定倒伏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已成为威胁寒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之一。利用六角形开口玻璃房模拟日间增温,并用耐热高产品种龙稻21和热敏感优质品种龙稻1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增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增温设施能够实现日间平均1.2~2.6 ℃的增温效果。全生育期增温使龙稻21和龙稻18的产量分别提高7.4和4.5 t·hm-2,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生物量、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的。进一步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增温对产量的影响发现,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使龙稻21的产量分别增加1.2、3.9、0.8和1.1 t·hm-2。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能使龙稻18的产量分别增加1.5、2.5和1.8 t·hm-2。孕穗期增温导致龙稻21和龙稻18的产量分别减少0.2和1.2 t·hm-2。各生育时期增产主要通过增加生物量、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不同耐热品种对增温的响应不同,主要受结实率的影响。同时也发现,增温对千粒重存在负向作用。分蘖期和拔节期增温能够增加糙米率和精米率,而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导致糙米率、精米率下降以及垩白米率、垩白度升高。增温对稻米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未来如果高温出现在寒地水稻生育前期危害较弱,而且还有部分有利作用。但如果高温发生在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对寒地优质稻谷的生产危害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对寒地水稻生育后期高温的研究和耐高温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219.
<正>辣蓼(polgonum hydropiper)为我国传统中药,常应用在生猪养殖中,用于抗菌和保健[1]。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异黄酮和黄酮苷等,是蓼属植物的主要代谢产物[2]。有研究表明,多数中药材和天然植物药,通过黄酮类化合物发挥其维持生理机能和修复病理状态的作用[3]。虽然辣蓼在我国各地都有生长,但是由于其生长地不同和生长时间不同,因而不同批次的辣蓼成分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20.
<正>根是果树的命脉,是根本。果树所需的营养大部分都是通过根系吸收供给的,特别是浅层根系起着决定花芽分化和果品质量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果树生产的发展,早果丰产、优质高效成为现代果园管理的目标,养护浅层根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重要的管理工作。笔者分析浅层根系生长的不利因素,提出保护方法及注意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