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51.
 【目的】分析638头中国荷斯坦牛HSF1基因多态性与耐热性的关系,以期为中国耐热奶牛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引物扩增HSF1基因,通过DNA测序、PCR-SSCP和PCR-RFLP技术筛查SNPs并分型,利用miRBASE数据库定位microRNA SNPs,利用SHEsis软件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构建,利用SAS软件对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个体耐热指标包括红细胞钾浓度、产奶量下降率、直肠温度和耐热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热应激状态下HSF1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2个microRNA种子序列新 SNPs,T909C和G4693T。其中909位碱基距离microRNA种子序列5'端3 bp,4 693位突变直接使microRNA种子序列破坏。909位点CC、CT基因型奶牛耐热性能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4693位点TT基因型奶牛耐热性能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共构建出4种单倍型、发现10种单倍型组合。其中H2H4单倍型组合红细胞钾浓度和直肠温度显著低于H1H3单倍型组合(P<0.05),耐热系数显著高于H1H3组合(P<0.05),H2H4组合个体产奶量下降率显著低于H1H1组合个体(P<0.05),H2H4为耐热单倍型组合。热应激状态下HSF1 mRNA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在心脏中最高,是肌肉中的11.24倍(P<0.05)。【结论】HSF1基因microRNA SNPs可作为奶牛抗热应激的候选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52.
以B475、B476、B323和B523 4个不同类型的甘蓝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低温预处理、取材部位对甘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药培养前对花蕾进行4℃低温预处理0、1、2、3、4、5 d共6个处理中,4个甘蓝基因型均在低温预处理3 d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分别为42.77%、59.40%、71.80%和54.06%;对4个材料在同一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花蕾进行培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3.
在结球甘蓝栽培技术体系中,培育壮苗是关键。本文介绍了适合江苏省盐城地区应用的3种主要结球甘蓝育苗技术,以期为广大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植物抗蚜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作为农业害虫和植物病毒的传播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球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宿主免疫系统在抗蚜过程中的作用,从物理屏障、化感元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阐述目前的抗蚜应答机理研究,提出了抗蚜研究应该整体地考虑植物-蚜虫互作动态体系,抗蚜基因的挖掘应该建立在有效性和持久性双重标准上,培育抗蚜新品种应考虑蚜虫效应因子与植物的基因间互作以及植物NBS-LRR抗病基因家族可能参与抗蚜免疫反应等观点,以期为揭示植物-蚜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在生产实践中绿色、生态的蚜虫防治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5.
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研究了54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3'-非翻译区的多态性,并研究了多态性对奶牛产奶性状和耐热性状的影响。设计引物扩增片段大小549 bp,通过PCR-SSCP技术发现参与试验的奶牛出现了3个复等位基因:A、B和C,6种基因型:AA、AB、AC、BB、BC和CC基因型。测序发现复等位基因是由3个新的突变引起的,第6 400、6 600和6 601位碱基分别发生了G/C、C/T和G/A突变。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群体在这三个位点的突变没有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中国荷斯坦牛BB基因型个体红细胞钾含量和产奶量下降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BB型的中国荷斯坦牛耐热性能优于其他类型。BB基因型个体305 d产奶量高于其他5种基因型的个体,进一步说明BB基因型可能在选育高产抗热应激奶牛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6.
苏甘17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露地越冬春甘蓝新品种,由南京良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具有冬性强、早熟、品质好等特点,适合长江流域露地越冬栽培和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57.
春冠甘蓝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最新育成的早熟一代杂交种,开展度60 cm,株高25 cm.叶色翠绿,蜡粉中,叶缘微翻,外叶数12片.叶球桃型,球形指数1.1,叶球紧实度0.61,中心柱7.2 cm,占球高的45.0%,帮叶比为1/4,单球重1.5kg左右.春冠比对照(春丰、争春)早熟7天,667 m2产量3 500 kg.  相似文献   
158.
【目的】通过对奶牛MC1R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分析和蛋白结构的预测,探讨奶牛红白花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奶牛MC1R基因进行分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结构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共检测出与毛色表型有关的3种基因型,其中EE基因型在黑白花奶牛中占优势,ee基因型在红白花奶牛中占优势。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ee基因型个体的缺失突变使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进而引发二级结构改变,导致红白花奶牛个体的出现。【讨论】E等位基因主要与黑色毛色形成有关,e等位基因主要与红色毛色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9.
厚皮甜瓜苗期叶片光合、光呼吸及暗呼吸速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厚皮甜瓜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光呼吸及暗呼吸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方法】在田间不同天气(晴天和阴天)及室内不同温度处理下,测定厚皮甜瓜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不同叶片光呼吸系数和暗呼吸系数。【结果】阴天厚皮甜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及暗呼吸速率均为单峰型曲线,在10:00~12:00时达到峰值;晴天则表现为双峰型曲线,不同叶片以上3个指标最高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在出苗后的前12 d,子叶净光合速率大于第一片真叶,之后第一片真叶净光合速率大于子叶。温度对厚皮甜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正弦函数曲线。温度小于6.5℃或大于46℃时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系数均为0,在28℃时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系数达到最大。在25℃时厚皮甜瓜叶片白天的光呼吸系数和暗呼吸系数分别为0.17和0.21。【结论】甜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及暗呼吸速率随着叶龄、叶片类型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子叶和真叶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0.
不同养殖模式及存栏规模牛场奶牛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86家奶牛群体改良(DHI)参测牛场的生产性能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探究了养殖模式(规模化牧场和小区)及饲养规模对牛只生产性能是否存在影响,同时比较了近年来不同规模奶牛场生产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东省DHI参测奶牛场以规模化牧场为主,牧场的存栏规模以300~600头最多,其次为300头以下、600~1000头、1000头以上。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牛场之间在各项生产性能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牧场养殖模式下牛群平均胎次、生奶产量和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小区模式;不同养殖规模牛场生产性能比较显示,日产奶量、校正奶量和305天奶量均以300头以下牛场为最高(P<0.05),乳脂率以1000头以上牛场为最高(P<0.05),乳蛋白率以600~1000头存栏规模的牛场最高(P<0.05)。从近7年校正奶量变化情况看,存栏600~1000头的奶牛场校正奶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