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篇
  19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2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相结合进行了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RS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并对优化后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讨论了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聚合酶用量和模板DNA含量对侧耳RSAP-PCR反应的影响,最终得出总体积为25μL的反应体系:30 ng模板DNA,2.0 μL 10倍PCR buffer,Mg2+ 2.5 mmol/L,dNTPs o.25 mmol/L,引物0.32 μmol/L,Taq DNA聚合酶2U,ddH2O 13.2 μL.  相似文献   
222.
以"五彩珍珠"番茄为试材,选取6d苗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及配比对番茄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以建立番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诱导"五彩珍珠"番茄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4mg·L~(-1)IAA+2.0mg·L~(-1)6-BA,其子叶的诱导率为100%,下胚轴的诱导率为95%;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2mg·L~(-1) IAA+(1.0~3.0)mg·L~(-1) 6-BA;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10mg·L~(-1)NAA。子叶为最佳外植体,其不定芽的分化率及生长情况均优于下胚轴。  相似文献   
223.
李媛媛 《现代园艺》2022,(14):122-124
在减少对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高园林景观的丰富性和可观赏性。根据植物特性选择针对性的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应用方法,以最大化发挥不同特性植物的观赏和实用价值。通过应用差异性植物群落创建方法,能有效保护本土植物,发扬本土植物地区性特点,并为园林景观增加可具观赏的亮点。结论:加强对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方式的研究,为促进我国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24.
黔中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黔中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之间的差异显著,相同植被下同种酶根际土壤酶活性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主要呈现两种趋势:蔗糖酶和淀粉酶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草灌;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灌。根际土壤养分因子含量均大于非根际,土壤酶、养分因子"根际效应"都较明显,土壤酶和土壤养分因子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而土壤酶和pH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5.
李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02-18104
[目的]探讨乙烯利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幼苗2、4叶期处理引起的植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适宜浓度(50~150μl/L)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抑制秧苗徒长,显著增加1~10节内雌花数(2叶期处理)和11~20节内雌花数(4叶期处理),降低第1雌花节位;使功能叶片维持较高的生理生化活性,表现为明显提高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光合速率(Pn),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肥水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虽能提高黄瓜前期产量,但单瓜重偏低,某些营养成分下降。[结论]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改善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226.
AM真菌提高宿主植物耐受重金属胁迫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重金属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AM)真菌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从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综述AM真菌对重金属离子吸收和控制的机理:1)AM真菌菌丝的吸附作用减缓重金属向植物地上部分的迁移,从而达到保护植物免受重金属毒害的目的;2)AM真菌的菌丝体分泌物与重金属之间的螯合作用;3)AM真菌促进宿主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4)调节重金属在宿主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分布;5)AM真菌调节宿主植物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和内源激素的水平;6)AM真菌调节参与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离子的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在广泛调查、筛选超累积菌根植物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植物-微生物-菌根复合体的修复机制,并结合基因工程技术,以促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227.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以A/Pueao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K/53的HA和NA的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H7N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CK53/PR8,疫苗株的8个基因来源与预期完全一致。对rCK/53以及疫苗候选株CK53/PR8在MDCK和A549两种细胞中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在A549中复制差异不显著,而在MDCK中48 h和72 h两者复制具有明显差异。rCK/53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疫苗候选株CK53/PR8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H7N9亚型AIV跨宿主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进一步的免疫保护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8.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是世界上经济损失最大的牛传染性疾病之一。该病毒具有高传染性,能感染任一规模场,各年龄阶段牛都可被感染,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主要危害是引起不孕、流产、死胎、腹泻、免疫抑制、弱犊牛和发育不良,临床上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临床上有两种发病形式:暂时感染(TI):持续10~14d,  相似文献   
229.
【目的】针对干旱半干旱西辽河平原区农田耕层存在的土壤质量问题,揭示不同免耕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浅旋秸秆不还田农户模式(CK)、免耕秸秆秋覆还田(MG)、免耕秸秆秋覆春二次粉碎还田(ME)、免耕秸秆秋覆春配施秸秆腐熟剂还田(MF)、免耕秸秆秋覆春二次粉碎配施秸秆腐熟剂还田(EF)5个处理,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免耕和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0~15cm土层中4种免耕秸秆还田方式降低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15~30 cm土层中MF和EF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较高,MF中增加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假平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EF中增加Haliangium、溶杆菌属(Lysobacter)、Subgroup_10、Alistipe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30~45 cm土层中4种秸秆还田方式均增加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增加了节杆菌属、拟杆菌属、Gaiell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相对丰度,但减少了Alistipes、Es...  相似文献   
230.
为了解喀斯特区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上林分碳元素循环特征,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贵州省喀斯特区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石灰岩3种岩性发育的土壤上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和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6种树种为优势种构建的林分的优势种植物-枯落物-土壤系统δ~(13)C值的变化和土壤有机质更新。结果表明:(1)部分树种在不同岩性上的δ~(13)C存在差异,石灰岩上柏木δ~(13)C值与其他岩性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桤木在石灰岩与白云岩上呈显著性差异(P=0.024);不同树种表现为猴樟、柏木、马桑3个树种相互间或与其他树种多表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01);树种各器官δ~(13)C值呈叶片枝杆根的分配格局。(2)3种岩性上,各树种林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植物叶片(新鲜枯落物)枯落物分解层枝杆根上层土壤下层土壤。土壤层与植物体、枯落物之间的δ~(13)C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土壤层与枯落物层比较,增幅较大的是白云质砂岩上的猴樟林和柏木林,分别为11.68‰,11.10‰,增幅较小的是白云岩上的马桑林和石灰岩上的桤木林,分别为1.07‰,2.73‰。(3)土壤有机质更新率最大为白云岩上马桑林43.84%,其次为石灰岩上桤木林34.17%,最低为石灰岩上的圆果化香林1.15%。白云岩上植物群落的有机碳周转率回归方程斜率K值为3.15,石灰岩上为0.85。白云质砂岩上林分的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无相关性。研究结果对揭示喀斯特地区C元素循环及迁移特征和养分迁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