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测定了河西绿洲灌区甜高粱一膜两年连作种植模式(每年相同施肥、栽培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西绿洲灌区甜高粱一膜两年连作后,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以全氮含量变化最为明显,降低3.56%,有机质和有效磷次之,分别下降1.46%和1.39%,速效钾(0.88%)和pH值降幅最小;结合生产经验,建议甜高粱一膜两年连作后,用其它作物(豆科作物最佳)倒茬,以便保护耕地质量,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缓解籽粒玉米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2017年甘肃省中部旱作农业区从省内选择了10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凯3号、甘玉23号、丰玉3号、陇单4号4个品种表现突出,其中金凯3号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平均水平均表现最优,生物产量为113 195.40 kg/hm2,籽粒产量为14 796.75 kg/hm2,分别较CK增产19.22%和24.47%。建议金凯3号可适当推广,甘玉23号、丰玉3号、陇单4号可在甘肃省中部旱区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其余品种可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秸秆+普通膜、小麦秸秆+降解膜、玉米秸秆+普通膜、玉米秸秆+降解膜4种覆盖材料对耕作层土壤温度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马铃薯出苗率均在91%以上,生长期的温度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小麦秸秆+普通膜的5 cm和10 cm地温低于其余3个处理。玉米秸秆+普通膜产量最高,达到55 300.0 kg/hm~2;小麦秸秆+普通膜商品率最高,为87.67%。综合分析,小麦秸秆+普通膜是适合当地一草三膜覆盖马铃薯种植的较为理想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时期、种植密度、栽培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白条党参和蚕豆间作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在甘肃省庄浪县通化镇韩湾村韩宗强家自留地里实施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影响试验,以研究和探索新型绿色环保集雨保墒栽培技术,为马铃薯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每公顷覆盖粉碎秸秆7500kg的垄作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421.16 kg/hm2,比对照增产6742.76 kg/hm2,增幅20.63%,增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便捷清楚地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高代品系的多性状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本文利用国际马铃薯中心开发的高交互性数据分析育种软件(HIDAP),对参与2020年定西市马铃薯多点试验的14个高代品系在5个试点的产量、薯块数量、商品薯率表现情况利用AMMI模型、GGE双标图、Tai稳定性模型结合方差显著性分析、联合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筛选评价。在AMMI分析图中,高代品系0934-62的产量、单株薯块数、商品薯率在垂直方向上的IPCA绝对值较小且在水平方向靠近最右侧;结合GGE双标图,高代品系0934-62、1026-2、14137-20处于水平线以上较高位置,其中品系0934-62位于水平线以上最远距离;在Tai模型分析中,根据高代品系在产量、块茎数量、商品薯率中αi与λi参数的分布范围,可知稳定性高的品系为0934-62、1026-2、1281-191。综合各分析结果可知,在参试的14个品系中,高代品系0934-62在产量、薯块数量、商品薯率中的稳定性与丰产性表现突出,高代品系1026-2、1281-191、14137-20表现良好,品系1205-5表现较差。HIDAP软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评价系统利用多个数据分析模型,能够有效管理大量育种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并及时淘汰无用信息,减少成本支出,节约试验资源。  相似文献   
17.
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氮、磷、钾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宽幅匀播小麦的肥料高效利用和土壤养分吸收的机理,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应用“3414”田间肥料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氮、磷、钾的施肥效果和推荐用量。结果得出,宽幅匀播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显著降低,随土壤肥力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肥力>较低肥力>低肥力>较高肥力>高肥力。随土壤肥力由低到高增加,宽幅匀播小麦最佳施肥效益的推荐施肥量分别是N 107.9~171.8 kg/hm2、P2O5 88.2~112.1 kg/hm2和K2O 35.4~56.2 kg/hm2,平均分别为:N 138.3 kg/hm2、P2O5 101.4 kg/hm2、K2O 45.4 kg/hm2,三要素比例为N:P2O5:K2O=1:0.73:0.33。由于不同土壤类型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有一定差异,小麦宽幅匀播适宜施肥量应因土壤类型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白银市平川区旱作区对引进的6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薯11号、陇薯10号、冀张薯8号、青薯2号和陇薯12号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等特点。折合产量分别为24 872、20 875、20 236、20 071和18 605 kg/hm2,较对照青薯168分别增产44.36%、21.29%、17.59%、16.62%和8.1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安定区进行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露地种植三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示范,验证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的适应性、可行性。结果表明,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较露地种植有显著的保水性能和增产效果,但与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比较,该模式保水性能和增产效果不显著。建议在多点、多次、多个气象因素进行试验示范后,适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按照农业部关于高产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经过省粮棉油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精心指导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甘肃省2010年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已全面完成,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