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3篇
  45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青贮方法,同时指出青贮苜蓿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为青贮苜蓿的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12.
近年来,福建省紫色甘薯品种种植业发展迅速,但与普通甘薯相比较,紫色甘薯仍然存在薯块产量偏低、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组织全省规模的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鉴定出一批在产量、食味品质或加工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推广利用前景的品种,为新品种的登记和品种权申请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推动紫色甘薯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13.
为了优化甘薯茎尖培养方法,获得甘薯新品种脱毒试管苗。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NAA、GA3和6-BA三种因素对甘薯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培养基最佳配方;在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甘薯品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的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情况;并用RTPCR方法对成苗的甘薯品种再生株系进行病毒病(SPFMV、SPCSV、SPVG、SPVC和SPLV)检测。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福薯604茎尖分化成苗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NAA>GA3,福薯604茎尖组培成苗的最佳组合为MS培养基+6-BA 1.2mg·L-1+NAA 0.10mg·L-1+GA30.1mg·L-1,其茎尖组培苗萌芽率为93.3%、成苗率达50.0%。不同甘薯品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条件下的茎尖分化情况表现不同,其中,福菜薯23和福薯116甘薯品种的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情况最好。不同甘薯品种试管苗经RT-PCR检测,最终获得福薯8号、福薯34、福菜薯22、福薯916、福薯90、福菜薯23、福薯116、福薯317、福薯604、福薯16号、福薯33和福薯113等12份甘薯脱毒试管苗,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14.
根据NCBI中紫花苜蓿1型金属硫蛋白基因(MET1, 登录号:AF189766.1)c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紫花苜蓿品种“农菁1号”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出的一个基因,命名为MsMT1,测序发现该基因全长228 bp,编码75个氨基酸。通过碱基序列比对发现MsMT1与MET1的相似度为99%。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发现与其他植物的1型金属硫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利用qRT-PCR对MsMT1在苜蓿不同器官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根和子叶中表达量较高。将苜蓿幼苗进行不同浓度NaCl、Na2CO3、NaHCO3及不同pH值胁迫处理后, 观察MsMT1基因的表达,发现MsMT1的表达量随盐碱处理液浓度和pH值变化发生改变,说明MsMT1与植物的抗逆性相关。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MsMT1导入苜蓿植株体内,卡那抗性的筛选和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MsMT1基因能够在转基因苜蓿中高效表达。用不同浓度NaCl、NaHCO3处理野生型和转化MsMT1基因的苜蓿幼苗,观察幼苗受胁迫后的表型,发现转基因的苜蓿幼苗比未转基因的苜蓿幼苗抵抗力高。本研究表明MsMT1基因能够增加苜蓿对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215.
为了探明4种药剂对苜蓿根腐病致病菌层出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试验在PDA培养基中加入0,500,1 000,1 500,2 000,2 500倍稀释的多菌灵、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和甲基托布津,对层出镰刀菌进行抑制处理,测定菌落直径和抑制率。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对层出镰刀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同一稀释倍数下以甲基托布津抑制效果最好,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和多菌灵均在稀释500倍时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16.
指出了我国地域面积辽阔,有着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而对野生动物进行必要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野生动物开展一系列保护措施同时也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包含遗传基因、文化、生态等等。故针对我国边境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17.
为研究沙柳顺纹方向的动态力学特性,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技术对沙柳顺纹浸泡材、生材和气干材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应变率效应对试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将不同类型的沙柳顺纹试件在平均应变率为300,500和800 s-1条件下的动态屈服应力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原因,阐述了沙柳顺纹试件在动态压缩试验中的阶段特性,得到了3组试件分别在不同平均应变率条件下的破坏形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对试验结果分析后发现,沙柳顺纹方向具有较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在同一平均应变率条件下,沙柳顺纹材的动态屈服应力依次为浸泡材生材气干材。沙柳顺纹方向的动态应力-应变响应特性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坍塌和失稳压溃3个阶段。3组沙柳顺纹试件在较高平均应变率的冲击载荷作用下均被压溃形成细小的片状碎屑,但是由于浸泡材和生材中的水分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使这两组试件中的细小片状碎屑仍黏在一起,未出现散落现象。  相似文献   
218.
我国马铃薯产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在全国及区域尺度上,定量评价马铃薯产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明确不同条件下施氮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搜集、筛选、整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马铃薯施氮产量效应的文献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Meta分析这一综述性统计方法,以不施氮为对照,运用自然对数响应比来度量施氮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并运用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来评价不同因素对施氮效果的影响。  【结果】  共搜集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52篇,从中获得220组数据,涵盖我国6个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且不同研究结果间存在显著异质性。根据失安全系数法分析结果,本研究受发表偏倚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我国马铃薯产量,整体增产幅度为31.1%,且不同基础产量间的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基础产量小于20 t/hm2条件下,马铃薯产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区域间的施氮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西南区施氮效果最佳,施氮产量增幅为42.6%,其次为东北区 (40.6%)、中原区 (37.2%)、华北区 (34.7%)、华南区 (17.7%) 和西北区 (12.1%)。在施氮水平较低时施氮方式对施氮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在施氮量大于225 kg/hm2时,基施 + 追肥方式的增产效应明显。在低种植密度 (< 5.25万株/hm2) 条件下,施氮增产率为35.4%,明显高于中密度 (5.25~6.75万株/hm2) 和高密度 (> 6.75万株/hm2) 种植。施氮效果与土壤类型紧密相关,在黄棕壤、红壤、黑土、黄壤、黑钙土、水稻土和黑垆土上施氮增产效应显著,而在黄绵土上未达显著水平;土壤质地也影响氮肥效果,黏土施氮增产率为54.8%,高于砂土 (46.5%)、砂壤土 (28.0%) 和壤土 (26.0%)。在土壤pH 6.5~7.5、有机质含量 < 15 g/kg、全氮含量1~2 g/kg和有效磷含量 < 15 mg/kg的条件下,施氮的增产效应更明显。  【结论】  施氮对提升我国马铃薯产量有重要作用,施氮效果与土壤基础产量、区域、种植密度、土壤类型、质地、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密切相关。因此,各地区在制定马铃薯施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增加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219.
为了确定大庆地区苦荬菜主要病害种类,了解发病情况,为防治病害提供依据,通过实验室检验和田间调查,结果发现大庆地区苦荬菜主要病害有立枯病、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白绢病、病毒病。本文分析了6种病害发生期、症状和病原菌,以期为广大农牧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0.
转BADH基因苜蓿T-DNA侧翼序列分析及转化事件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鉴别不同的转基因株系,以转BADH基因苜蓿的T0代基因组DNA为模版,采用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方法分离其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获得了B127株系的左翼序列和右翼序列,以及B125、B138、B295和B196株系的左翼序列。侧翼序列特征分析表明,有的T-DNA边界序列被删除,有的边界序列被保留,并填充了一段未知来源的核苷酸序列。根据侧翼序列中插入载体序列和紧邻插入序列的基因组序列特征,分别设计PCR扩增的上、下游引物,并对获得的42个转BADH株系分别进行左、右翼序列的扩增,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B106、B125、B138、B157、B158、B289、B295、B305和B127具有相同的扩增条带,B203、B220、B223和B196具有相同的扩增条带,说明这些株系可能仅来源于2个转化事件。本研究建立的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地将不同的转化株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