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基肥配施对果蔗贵引07-1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牛马粪(7500kg/hm2)+腐熟菜枯(7500kg/hm2)+48%复合肥(1500kg/hm2)作基肥,对该果蔗生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果蔗产量和蔗糖分含量,二者分别达到139489kg/hm2和13.98%。  相似文献   
22.
黔糖3号果蔗病害盛发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黔糖3号果蔗生产上病害发生特点及危害程度,提出了各病害等级划分标准,并介绍了各种病害的田间表现症状、发生特点及变化规律。结合多年的调研结果,分析表明:导致黔糖3号果蔗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单一品种长期连作、长期不合理施肥改变了蔗田土壤的pH值、连作蔗田土壤及环境带菌、蔗园植株密度过大和通透性差等4个方面。同时,为解决黔糖3号果蔗生产上的各种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3.
李向勇 《农技服务》2007,24(3):19-19
介绍了秋花椰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4.
通过果蔗2号新品系与黔糖3号、罗汉蔗的品种比较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在出苗率、分蘖率、株高等方面的农艺特性.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不同施肥方案对红玉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为贵州红玉杧提质增效及改善土壤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以贵州种植5年的红玉杧为试材,共设计3个处理,处理1(CK)采用当地常规的施肥方法,处理2(T1)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硫酸钾肥,处理3(T2)在常规的施肥基础上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树茎粗、产量、果实品质、叶片和果实养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处理单株增产效果显著,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15.61%、19.09%;主成分分析表明,T1、T2处理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CK处理,说明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对果实品质改善效果明显。从叶片、果实、土壤养分分析结果来看,T1、T2处理叶片中钾、镁、铜、锌含量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显著高于CK处理;钙含量CK处理显著高于T1、T2处理;果实中除氮元素外,CK处理的养分含量均高于T1、T2处理。T2处理土壤中的有机质比CK处理增加了106.73%,速效钾含量比CK处理提高了782.08%,但是T2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却比CK处理降低了92.78%。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后,T1、T2处理总产值分别增加了15.55%、19.08%,VCR(施肥后增加农产品所得价值与施肥增加开支的比值)分别为12.12、5.53,从产投比而言是划算的,对提升红玉杧产量、品质及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效果显著,红玉杧管理上可以适当增施这两种肥料。  相似文献   
26.
以“黔糖5号”甘蔗腋芽外植体为材料,将不同浓度的“黔兴1号”抑菌剂加入甘蔗培养基中,确定“黔兴1号”抑菌剂作为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抑菌剂在甘蔗诱导及增殖培养阶段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黔兴1号”抑菌剂浓度在0.5%时可有效抑制培养基的污染,外植体的成活率高达80%,芽增殖系数为3.1。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省六个地点鸭跖草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铁力、通北、八五四农场、红旗岭农场和佳木斯等6个地点45份鸭跖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在筛选的150个RAPD引物中,有60个RAPD引物的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共检测出34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27个,多态性占总位点数的36.4%.45份鸭跖草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56~0.979,以相似系数0.77为界聚为四类,利用STRUCTURE分析验证了这一分类结果.不同地点鸭跖草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区专化性,为鸭跖草的防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介绍贵州果蔗生产现状,分析果蔗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9.
以来源于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猎豹体内的狮弓蛔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猎豹狮弓蛔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与其他相关蛔虫的进化关系。将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 X 1.83程序进行比对,用Phy ML 3.0程序中的最大似然树法(ML)绘制种系进化树。结果显示:样品pcox1序列长度均为367 bp,种内相对保守(1.4%~6.8%),种间变异显著(9.7%~21.4%);种系发育关系指示,猫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犬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另一分支。由于狮弓蛔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狮弓蛔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30.
黄斑(点)病是黔糖3号果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通过多种农药对黄斑(点)病田间防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农药的综合防控率达65.88%,较对照(不施农药)高57.72百分点,防效明显,而且对1~5级病害都有减轻作用;在不同农药6种处理防效中,77%可杀得300倍液防效最好,防控率达81.48%,较对照高73.32百分点,50%退菌特 50%多菌灵混合600倍液的防控率79.44%,较对照高71.32百分点,与77%可杀得300倍液防效差异不大,但都较其他各处理防效高5百分点以上,差异显著,而且两者1、2、3级病害率都比对照分别降低于20%、15%、10%,且能有效控制4级、5级严重病害发生。因此,针对黄斑(点)病害防控农药选择,建议采用77%可杀得或50%退菌特 50%多菌灵,适时施用,可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蔓延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