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5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31.
近几年来,吉林省东丰县一些个体鹿场每年春、秋季节常流行的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呈突然性出现;散发性流行,成龄鹿圈零散发生;病程短,死亡快,发病时间一般在12-48小时之内,死亡率高,约为95%。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现病鹿数306只、死亡290只。严重地影响了东丰县养鹿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33.
为了研究雏鸡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内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日龄的SPF鸡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鸡脾脏、胸腺及法氏囊内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脾脏中,4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比较多,7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下降,随后,7至21日龄细胞含量逐渐升高;胸腺内则是在4日龄时IgM+B淋巴细胞含量相对较高,而IgA+、IgG+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在法氏囊中,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在4至14日龄时逐渐升高,并且IgA+和IgG+细胞含量在21日龄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IgM+B细胞含量则在21日龄时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各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始终以IgM+细胞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34.
为探寻鸡回肠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规律,本试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研究鸡回肠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出现、迁移、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CD3+、CD8+T淋巴细胞最初于18胚龄时出现,CD4+T淋巴细胞于出壳后1日龄时出现.在定位分布上,CD3+细胞在黏膜上皮内以及固有层中均匀分布,CD4+细胞以固有层中的分布为主,黏膜上皮内的分布较少.CD8+细胞最初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随后,CD8+细胞逐渐向上皮内迁移;最终,黏膜上皮内出现广泛的CD8+细胞浸润.在数量变化上,CD3+、CD4+及CD8+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第2周时阳性细胞数量稍有下降,21日龄时显著增加到达较高水平后保持稳定.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回肠的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并在21日龄时到达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35.
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了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脾脏的组织发育过程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脾脏实质内的白髓与红髓在胚胎18日龄可准确辨认,4日龄雏鸡脾脏中形成明显可辨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周围淋巴鞘,14日龄雏鸡脾脏中观察到生发中心。随着日龄增长,脾脏各种特征结构不断发育成熟,并在35日龄时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初期,脾脏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36.
以卵泡期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促凋亡基因(Bad)在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与定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巢组织中Bad基因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中呈中度着染,在三级卵泡中呈轻度着染,阳性细胞在卵泡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分散分布,呈轻度着染;输卵管上皮分泌细胞和部分纤毛细胞胞质中见Bad基因中等强度表达,输卵管壶腹部上皮中,Bad基因多表达于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中有部分呈阳性且强度弱,宫管结合部、峡部和壶腹部Bad基因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弱,均呈中度着染;子宫内膜子叶和基质中的阳性细胞数量极少,阳性细胞呈轻度着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生殖器官各组织细胞中Bad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结果Bad基因在这2品种绵羊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大体相似,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萨福克羊三级卵泡颗粒细胞Bad基因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萨福克羊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膜细胞Bad基因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萨福克羊子宫内膜腺体卵泡期Bad基因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由此表明,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卵泡期生殖器官中细胞凋亡的差异与Bad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繁殖力高低差异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皮肤切片采用HE染色方法,对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品系和季节长绒型品系皮肤表皮厚、真皮厚、次级毛囊和初级毛囊深度、密度,次级毛囊和初级毛囊毛球宽度,S/P值等作了详细统计观察,从形态学方面研究了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在1年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品系辽宁绒山羊毛囊的兴盛期为4~10月,退行期为11~12月,休止期为1~3月,持续时间分别为7、2、3个月。兴盛期经历时间最长,退行期最短。但在毛囊的退行期,因为大多数毛囊的活性还很高,因此在退行期绒毛仍在生长,特别是在退行前期(10、11月份)还是绒毛的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鸡肺脏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海兰白鸡的肺脏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CD8~+细胞最初于18 d胚胎中出现,而CD4~+T淋巴细胞于孵化后1日龄雏鸡中出现。4日龄时,在初级支气管与次级支气管交汇处有淋巴细胞的聚集物,即形成了明显的支气管相关性淋巴组织(BALT)。在定位分布上,各日龄CD4~+T淋巴细胞主要占据BALT的中央区域,而CD8~+T淋巴细胞主要环绕在外周。从56日龄开始,CD8~+T细胞较CD4~+T细胞分布范围更为广泛,在三级支气管气道内壁中、房间隔中、气体交换区和小叶间结缔组织中均有分布,散布在整个肺脏中。在数量变化上,随着日龄增长,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逐渐增加,且35日龄之前CD4~+T细胞数量多于CD8~+T细胞,而此后各日龄CD8~+T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多于CD4~+细胞。以上结果表明,鸡肺脏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均呈日龄相关性变化,且该变化说明鸡35日龄之前肺脏以体液免疫为主,而之后则倾向于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39.
用人工摘叶方法模拟松毛虫的取食,测定不同失叶量对油松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及蒸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失叶(30%左右)针叶的光合强度及蒸腾强度较不失叶为高;随着失叶量的增加,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蒸腾强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0.
辽宁绒山羊皮肤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普通染色连续切片法,对辽宁绒山羊皮肤及部分皮肤衍生物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辽宁绒山羊皮肤显微结构与其他山羊基本一致。辽宁绒山羊皮脂腺在9月和1月较4月和7月份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