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73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989~1990年,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棉12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应用 DPC 浸种和移栽时浸根对幼苗侧根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处理均能促进侧根的发生。DPC 处理提高了根中 IAA、CTK 的含量、GA_3的含量也受到调节。IAA/CTK 和IAA/GA_3的值增高。DPC 处理抑制了根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了棉酚的含量,并增加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作者认为棉花应用 DPC 200ppm 溶液浸种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2.
棉花不同类型品种耐低钾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2004年我国棉区主栽的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常规棉与杂交棉以及不同熟性的48个品种/杂交种/品系为材料, 对室内液体培养条件(钾胁迫浓度为0.02 mmol L-1)下幼苗和田间缺钾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9.88 mg kg-1)上成株的耐低钾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抗虫棉组在苗期低钾条件下的生物量、吸钾量和钾利用指数以及田间缺钾土壤上的产量器官干重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非抗虫棉组20.1%、15.0%、23.7%和20.9%, 而且苗期生物量最低的5个品种均为抗虫棉, 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最低的5个品种中4个为抗虫棉; 杂交棉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棉组28.0%、19.9%、26.4%和43.2%, 而且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最高的5个品种中各有4个为杂交棉; 此外, 抗虫棉耐低钾的杂种优势强于非抗虫棉, 如杂交抗虫棉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较常规抗虫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37.0%、24.6%、44.3%和59.4%, 而非抗虫棉组的杂交棉只有钾胁迫下的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显著高于常规棉27.7%和29.9%; 品种熟性不影响棉花的耐低钾能力; 各类型品种内部的耐低钾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常规抗虫棉耐低钾能力强的品种(系), 其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与常规非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耐低钾能力中等的杂交种相当。  相似文献   
163.
以玉米农大108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和盆栽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叔胺类活物质DCPTA和DTA-6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特性、光合关键酶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CPTA和DTA-6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株高和生物量;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细胞间隙CO2浓度,但不改变叶绿素a/b值;显著提高了PEPC羧化酶和RuBP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有效电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qP),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DCPTA和DTA-6处理的适宜浓度分别为50和20 mg/L。  相似文献   
164.
土壤温湿度和埋藏深度对马唐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湿互作出苗实验中,马唐在25℃,30℃,35℃下播后1~3 d开始出苗,在15℃下需要7~9 d才能出苗。在土壤湿度为60%、土壤温度为25℃时,达到最大出苗率(99.16%)。温度为5℃,10℃,45℃在任何湿度以及湿度为20%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都未见出苗。马唐的日出苗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大致呈钟形。用Logistic曲线方程Y=k/(1+a·exp(-b·day))可以很好地描述马唐在不同的温度(15℃~35℃)和湿度互作下的累积出苗情况(从开始出苗之日起)。在深度出苗实验中,马唐的最高出苗率在1~4 cm的深度,其出苗率达80%。  相似文献   
165.
对硫磷直接免疫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备对硫磷的特异性抗体,建立了对硫磷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先将对硫磷苯环上的硝基还原为氨基,然后采用重氮化法将氨基一对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偶联。对合成的抗原进行紫外可见扫描,确证偶联成功。用免疫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得对硫磷抗血清,测得其效价为1.2×10^4,与其他类似物的交叉反应为甲基对硫磷:1.22%,毒死蜱:0.09%,杀螟松:0.06%,标准曲线的最佳检测范围为7.2~720.0ng/mL。用此血清建立的ELISA方法与GC方法的相关系数可达94%,用该方法检测蔬菜中添加的对硫磷标准样品.平均回收卒为107.77%。  相似文献   
166.
在已有科技与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数据库技术,构建基于物联网与棉花功能结构模型Cotton XL的智慧棉花生产数字化系统平台。系统利用智能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田间气象、土壤和作物长势等数据以及现场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监测范围内棉株的信息至数据库,结合模型模拟分析,实现远程操控辅助管理、预测判别、智能处理和可视化模拟等功能,从而优化作物栽培管理措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为棉农适应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7.
食荚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首例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度、遗传特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生育前期。不育株外部形态特征与正常株没有明显差异;现蕾后,剥开花蕾可看到不育株的花药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而可育株的花药呈橙黄色。用I2-KI染色法镜检花粉的可染性,发现不育株的花药内没有花粉粒,败育彻底,为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用不育株作母本,与同品系的正常可育株进行姊妹交,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用不育株作母本,其他品系作父本进行测交,同时用其他品系作母本,姊妹交F1作父本进行反交,正反交后代的育性表现一致。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呈3:1分离。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属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类型,与细胞质遗传物质无关。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下,不育性状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68.
冠菌素对玉米苗期植株形态建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金海5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COR)拌种和三叶期(V3)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COR对玉米苗期植株地上部和根系形态建成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冠菌素对玉米幼苗形态建成的调控呈单峰曲线,即低浓度下促进幼苗生长,高浓度下抑制生长。用0.1 mg/L的COR拌种或叶面喷施处理,可促进玉米苗期植株株高和茎粗生长,增加单株叶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同时,COR可促进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增加根长和根表面积,进而可有效增加根系吸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COR处理可以提高玉米幼苗光合性能,增强根系吸收能力,促进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69.
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了烯效唑- β -环糊精包合物(uniconazole- β -CD,简称UCZ- β -CD),以丙酮、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客体分子的溶剂,包合条件:n (β -CD)∶ n (UCZ)为 1∶ 1和2∶ 1,室温下800 r/min搅拌反应4 h。制备的包合物用UV光谱、XRD谱和 1H NMR谱进行表征,并通过相溶解度分析,确定了包合常数为2 528.5 M-1。采用粒度分析和水中释放行为研究评价了包合物在水中的分散性和释放效果;并用水稻幼苗点滴法测定了包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以丙酮作为客体溶剂且主-客体摩尔比1∶ 1制备的UCZ- β -CD具有更佳的释放效果和更高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0.
甲哌鎓对甜椒幼苗抗寒性的诱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 用不同浓度(50 ,175和500 mg/L)甲哌鎓灌根处理(10 mL/株)并于低温(10~15 ℃)下生长30 d后,研究低温(5 ℃,48 h)胁迫下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物质、内源激素平衡、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探讨甲哌鎓对甜椒抗寒性的诱导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甲哌鎓灌根处理对甜椒幼苗生长和抗寒性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清除体内的过氧化氢,并通过提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加脱落酸(ABA)的积累,从而减轻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表现出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因此,甲哌鎓对提高甜椒抗寒性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且其适宜的使用浓度在175~500 mg/L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