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1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立了豇豆、土壤中吡虫啉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吡虫啉在海南豇豆和其种植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豇豆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为78%~89%,在0.05~5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7%,最低定量限0.01μg/mL,方法满足检测工作要求。吡虫啉在豇豆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9、5.1 d。以1.5倍推荐剂量一次喷施农药2.5 d后吡虫啉残留量小于0.5μg/g。吡虫啉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属于易降解农药;分别以1.5、2倍推荐剂量3次施药,每次施药间隔2d,自然降解4、6d后残留量均低于0.5μg/g。  相似文献   
32.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海南瓜菜田的33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8种有机氯(OCPs)农药残留,并对其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初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中的OCPs检出率为90.9%,最高残留量为17.37 ng·g-1,平均值为2.30 ng·g-1;(2)18种OCPs均有检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硫丹类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3.6%、57.6%、54.5%;(3)DDTs是主要残留物质,占总OCPs残留量的54.6%,18.2%的土样可能有DDTs新的输入,土壤中HCHs主要来源于过去使用的林丹;(4)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相比,海南省瓜菜田土壤DDTs和HCH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生态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33.
采用网袋法,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木薯茎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木薯茎秆在30~60 d腐解速度较快,在240 d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木薯茎秆的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69.9%、80.8%和73.8%,表现为覆土覆膜覆膜覆土。腐解过程中木薯茎秆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240 d,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9.9%~80.8%、78.1%~94.2%、87.3%~93.5%、97.4%~98.5%。考虑木薯茎秆还田养分的释放及碳氮比变化情况,木薯茎秆还田时可以适量减少基肥中钾肥的用量,并在还田后期结合木薯的生长情况适当配施氮肥;木薯茎秆还田最好采用覆土覆膜的方式。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热带地区蔬菜轮作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在海南省文昌市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驱动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与全量化肥配施有机肥(M100NPK)相比,化肥减量75%配施有机肥(M75NPK)提高了土壤SOM、TN、NH4+-N和NO3--N的含量,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M50NPK)处理提高了土壤TK和AK的含量。3种施肥处理(M50NPK、M75NPK和M100NPK)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的丰度。与M100NPK处理相比,M50NPK和M75NPK增加了细菌群落主要优势菌门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而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同时也增加了真菌群落主要优势菌门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古菌群落主要优势菌门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的相对丰度在M75NPK处理呈现增加趋势,在M50NPK处理呈现降低趋势。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M50NPK、M75NPK和M100NPK增加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而降低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Simpson指数,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古菌的Simpson指数,但降低了土壤古菌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可是施肥处理之间Alpha多样性均无显著性差异。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对不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响应无显著性差异。土壤pH、TP、TN、SOM和AK是导致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与M75NPK和M100NPK相比,M50NPK不会改变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但可降低过量化肥施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因此,M50NPK是热带地区蔬菜种植的优化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5.
以香蕉茎秆和鸡粪为主要填料进行好氧堆肥,研究了香蕉茎秆堆肥化过程中几种与腐熟度有关的物质含量和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堆肥腐熟度评价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N比、阳离子交换量(CEC)、CEC/TOC可以作为香蕉茎秆和鸡粪堆肥化处理腐熟度评价的化学指标,而pH和水溶性有机碳(WSC)不能作为腐熟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6.
以香蕉秸秆肥为实验材料,利用GC-ECD测定百菌清、三唑酮、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四种农药残留,通过对色谱条件、淋洗液配比和淋洗柱填料的选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测定秸秆肥中百菌清、三唑酮、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四种农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回收率在80.96%-113.55%之间,最低检测限为0.0003ug/ml-0.004ug/ml,可用于这几种农药的日常常规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海南热区淮山种性退化、品种单一、不能周年上市等问题,引进‘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桂淮7号’和‘黑美人’共5个品种,以海南当地品种‘云选1号’作为对照,采用橡胶/淮山间作模式进行试种试验,利用双因素裂区试验法,观察各品种植物学性状,收获后测定块茎产量与商品率。结果表明:5个品种植物学性状与广西没有差异;与当地品种‘云选1号’相比,‘黑美人’产量最高(54.6 t/hm 2),其次是‘桂淮7号’,‘桂淮5号’最低;‘黑美人’生长周期最短,成熟最早;‘桂淮2号’生长周期最长,成熟最晚。‘桂淮2号’可作为晚熟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桂淮5号’和‘桂淮6号’可作为中晚熟品种进行推广种植;‘黑美人’、‘桂淮7号’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38.
由于海南地理环境独特,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淮山栽培方式与内地有所不同。笔者根据长期实践经验,结合淮山的生物学特性,从种苗选育、种植园选地整畦、种植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时机等几方面总结了海南省淮山栽培实用技术,旨在为本省种植户提供参考,以促进海南省淮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筛选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为丰富热带地区甜瓜枯萎病生防菌资源库及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筛选获得的82株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平板对峙、继代培养、发芽率及盆栽试验筛选出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筛选出一株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D2,其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3.53%.D2菌株可形成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孢子丝呈螺旋形,孢子卵呈圆形,且与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聚于同一分支中,其同源性达99.6%;综合D2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其为利迪链霉菌( S. lydicus ).[结论]D 2菌株对甜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40.
两种菌剂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嗜热菌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对木薯秆基质化的影响,本试验对6种不同处理(木薯秆、木薯秆+嗜热菌、木薯秆+有机菌曲、木薯秆+鸡粪、木薯秆+嗜热菌+鸡粪、木薯秆+有机菌曲+鸡粪)的木薯秆基质在发酵腐熟过程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堆温、总碳(TC)、总氮(TN)、碳/氮(C/N)、pH值、全K(TK)、全P(TP)、电导率(EC)及其他各项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剂的添加均能加快木薯秆基质的腐熟,但不同处理间腐熟速度有一定差别;两种菌剂的添加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差别不大;发酵结束后,木薯秆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完全达到理想基质的要求。因此,两种菌剂可以在木薯秆基质化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