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4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6篇 |
农学 | 21篇 |
基础科学 | 35篇 |
40篇 | |
综合类 | 314篇 |
农作物 | 11篇 |
水产渔业 | 56篇 |
畜牧兽医 | 185篇 |
园艺 | 47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长期施肥下黄土旱塬黑垆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平衡和土壤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明确土壤有效磷(Olsen-P)的农学阈值及合理磷肥施用量,依托甘肃平凉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79),分析了黄土旱塬黑垆土36 a土壤磷盈亏动态、累积磷盈亏与有效磷的响应关系以及土壤磷残余,通过Mitscherlich方程模拟作物相对产量对土壤有效磷的响应关系,计算黄土旱塬黑垆土小麦和玉米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结果表明:不施肥(CK)和单施氮肥(N)处理土壤磷始终亏缺,N处理每亏缺磷100 kg·hm~(-2),有效磷含量下降1.05 mg·kg~(-1);施磷处理土壤磷当季盈余4.3~207.9 kg·hm~(-2),累积盈余154.9~7 483.6 kg·hm~(-2),其中有机、无机配施(MNP)处理磷盈余最大;土壤累积磷盈余与土壤有效磷增量呈线性正相关,土壤中每盈余100 kg·hm~(-2)磷,秸秆还田配施化肥(SNP,磷肥隔年施)、氮磷配施(NP)、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配施(MNP)处理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7.55、2.47、0.28 mg·kg~(-1)和0.46 mg·kg~(-1);黄土旱塬黑垆土农田有效磷的小麦和玉米农学阈值分别为22.05 mg·kg~(-1)和13.96 mg·kg~(-1),MNP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已高于作物农学阈值,NP和SNP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小麦农学阈值分别需要21 a和24 a,达到玉米农学阈值分别需要2 a和8 a,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已高于玉米农学阈值,还需要3 a可达到小麦农学阈值。当磷投入量每年平均达22.9 kg·hm~(-2)时,土壤磷呈持平状态;当磷用量达33 kg·hm~(-2)时,不仅作物产量较高,而且磷肥当季利用率也较高;当磷用量增加到233 kg·hm~(-2)时,作物产量对增加磷投入无响应,土壤磷残余超过90%,大量磷素累积在土壤中,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黄土旱塬小麦玉米一年一熟轮作黑垆土农田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为13.96 mg·kg~(-1)(玉米)和22.05 mg·kg~(-1)(小麦),秸秆还田可促进旱地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奶牛、绵羊和猪LHβ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35只南江黄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定了山羊LHβ基因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AY853264),并利用GenBank中不同物种LHβ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出的929bp序列中,包含LHβ基因5’侧翼区(136bp)、2个内含子全序列(分别为297bp和235bp)、第1和第2外显子全序列(分别为26bp和168bp)以及第3外显子部分序列(67bp)。除第1外显子前11bp为5’非翻译区外,其余外显子序列共编码83个氨基酸,前20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山羊LHβ基因序列富含GC。在测定的3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8个单碱基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中的2个突变位点均为同义突变,其余6个突变位点位于5’侧翼区和内含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物种实际的演化顺序不完全相符,可能是由物种间LHβ基因GC含量的较大差异引起。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山羊LHβ基因序列,为进一步探明山羊繁殖性能的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碳汇,荒漠植被建设则进一步加速了其固碳过程。探究咸水滴灌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干旱荒漠区人工林碳储量的估算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沙漠公路沿线4.82~28.40g/L的4个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的人工防护林,采集并分析了0~5m各层土壤有机碳(SOC)与无机碳(SIC)含量及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含水量、pH和土壤电导率(EC)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SOC与SIC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别呈现“减-增-减”与“增-减-增”趋势,并最终分别在2m和3m以下土层趋于稳定;浅层(0~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无机碳密度(SICD)分别比流沙地增加了73%~346%和1.5%~14.0%,5m深土层SOCD、SICD和总碳密度分别增加了8.3%~28%、5.4%~58%和8.3%~29.9%,其中SICD为SOCD的13.3倍;人工林SOC分布与含水量和EC呈正相关,SIC与含水量同样呈正相关,同时SOC与SIC间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总之,荒漠人工防护林建设显著提高了SOC与SIC储量,且灌溉水矿化度、土壤含水量和EC均对SOC和SIC储量及垂直分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李利星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8S):45-45
简要阐述了旱地实行保护性耕作的意义,通过分析制约忻州市玉米保护性耕作的因素,提出促进保护性耕作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9.
110.
陕南地区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陕南魔芋软腐病进行更有效的病害检测和防控,采集秦巴山区的软腐病发病魔芋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魔芋组织和植株的致病性检测,确定了其中6株菌是病原菌,并进行形态特征、Biolog、16S r DNA鉴定。结果表明,这6株菌形态相似,均为乳黄色圆形菌落,短杆状菌体,大小(0.4-0.6)μm×(0.8-1.0)μm,G-,16S r DNA和Biolog鉴定均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lovorum ss carotovorum。6株病原菌生长特性相似,生长温度为4~37℃,最适温度为30℃,pH范围6.0~10.0,最佳pH为7.0。 相似文献